弟6讲 压强与浮力专题复习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k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知识板块在近十年河南中考中的热门考点及对应题型如表1所示,
  本知识板块的难点有两个:一是应用大气压强的概念解释简单的现象,二是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综合应用.
  第1节 压强
  重点考点
  压强的公式p=詈,在中招考试中属于必考内容,同學们要理解压强的定义式,知道改变压强的方法,
  中考常见题型
  例1 (2019.内江)如图1所示,有两组同样的砖,A组一块.B组两块,每块砖平放时的长、宽、高之比为4:2:1.A组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A和pA,B组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R和pB,则FA____FB,pA___pB.(均填“>”“=”或“<”)
  第2节 液体压强
  重点考点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并要求联系实际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简单的现象.
  液体内部的压强计算可用公式p=F/S推导得出p=pgh,式中h表示深度,而不是高度.深度和高度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深度是指从液体的自由面到计算压强的那一点之间的竖直距离,即深度是由上往下量的;高度是指液体中某一点到底部的竖直距离,即高度是由下往上量的.
  中考常见题型
  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是中考常见的考查点.由公式p=pgh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及容器的形状等无关.所以在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时,要紧紧抓住液体的密度和深度这两个量来讨论,
  例2 (2019.河南,改编)如图2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底面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质量相等深度相同的不同种液体,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压强分别用F甲、F乙、p丙、p乙表示,则( ).
  A.F甲=F乙,p甲=p乙
  B.F甲 =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
  思路分析:由题意知,两容器中液体质量相等且离度相同,则p甲
  第3节 大气压强
  重点考点
  本节内容涉及的考点主要是通过具体的生活应用,解释大气压强的存在及产生的原因,以及大气压强的变化.重点是透过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中考常见题型
  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以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对大气压强的认识和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大部分试题都会配有图片,从一张图片中获得物理信息,这对同学们的读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中考命题理念.
  例3(2019.娄底)小亮同学在物理实验室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时他没有将玻璃管竖直放置,而是稍稍倾斜了,如图3所示,则此时大气压强等于____ 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如果现在在该实验室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测得水的沸点将___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00℃.
  思路分析: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差应是竖直高度,而不是水银柱的长度,图中750 mm才是水银柱的竖直高度,它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大小相等;1标准大气压下水银柱的高度为760 mm,故此时的气压小于l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低于100℃.
  答案:750 低于
  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重点考点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探究并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初步了解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中考常见题型
  例4(2019.郴州)如图4所示,将一根玻璃管制成粗细不同的两段,管的下方与一个装有部分水的连通器相通.当从管的一端吹气时,连通器两端A、B液面高度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A液面上升
  B. A 液面下降
  C.B液面下降
  D.A、B液面高度均不变
  思路分析:气体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从管的一端吹气时,粗细两管中的空气流量是相同的,粗管中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细管中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则A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大,B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小,所以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选B.
  第5节 浮力与阿基米德原理
  重点考点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受力分析、阿基米德原理公式的应用.难点在于浮力的相关计算,利用浮力的知识来设计实验,测物质的密度或其受到的浮力,
  中考常见题型。
  近几年中考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计算的要求有所提高.另外,在近几年的中考中,还经常出现与以上知识点有关的探究题或开放题.
  例5 (2019.乐山)如图5甲所示.一个质量为270g的铝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铝块的下表面刚好接触某未知液体的液面.将铝块缓慢浸入液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浸入深度的变化如图5乙所示,则铝块浸没时所受的浮力为 ____ N,液体的密度为_____kg/m3.(取.g=10 N/kg,p铝=2.7x103 kg/m3)
  第6节 浮力的应用
  重点考点
  本节内容的重点包括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的漂浮条件、轮船的工作原理、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气球和飞艇的升空原理等.
其他文献
第1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1节 1.C 2.CaC03+2HCl=CaC12+H20+C02↑ 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C02中混有HCI气体,不能得到CaC03沉淀  第2节1.C 2.C  第3节 1.Cu+2AgNO3=Cu(N03)2+2AgFe、Cu Fe(N03)2和Zri(N03)2 2.(1)Fe203+3CO=高温=2Fe+3CO2. (2)可節约药品(或绿色环保、污染小).  
期刊
酸、碱、盐知识作为初、高中化学最重要的衔接点之一,一直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了解酸、碱、盐的考点,对中考取胜至关重要,本文以典型中考题为例,剖析酸、碱、盐这部分知识的常见考点,供同学们参考,  一、考查酸、碱、盐的概念  例1 (2019.绥化)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和分类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氧化钙、熟石灰、Ca0、氧化物  B.氯化氢、盐酸、HCI、酸  C.氢氧化钠、火
期刊
在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7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节中,有一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与此判定定理相关的习题“占据”了相似图形问题的“半壁江山”,因此我们透彻理解这个定理的内涵,掌握这个定理所蕴涵的基本的相似图形,对解决与此相关的相似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图1、图2,DE//BC,△ADE∽△ABC.  为了在解决问
期刊
作者简介  王丽平,中学物理高级教师,从事物理教学工作30多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级优秀辅导员,曾获苏州市试题“命、解、评”竞赛一等奖.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这一发现在当时的科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科学家们纷纷转向这方面的研究,其中就有法国科学家安培,安培集中精力研究,最后建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定则——安培定则.今天,让我们跟随科学家一起讨论学习电流的磁效应.  什么
期刊
第1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  李春  第1节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中考重点难点  1.空气  (1)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按体积分数计,氮气占78%,氧气占21%.  (2)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在密闭容器里,用红磷燃烧或铜丝加热的方法消耗或除去氧气,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烧杯内的水倒流人密闭容器里,水的体积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相等.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注意:可燃物要足量、反应产物应是固体
期刊
电路图的连接与识别是电学的基础,“玩不转”电路就没有解题的思路。根据题目要求设计电路,是中考得分的“分水岭”,更是同学们的“心头大患”。为此我们安排三节内容来“破解”电路。  第1节  电路图的连接  重点考点  电路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是串联和并联。为了便于控制电路,电路中会使用开关和滑动变阻器:为了便于测量,还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中考常见题型  电路图是每年中考必考内容,题型包括两种:已
期刊
中考重点难点  1.混合物和纯净物  从宏观上来说,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从微观上来说,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注意: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金刚石和石墨;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也不一定是混合物,如化合物的分子中就含有不同种的原子.  2.单质和化合物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期刊
刘禹锡在《杂曲歌辞·浪淘沙》中写道:“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从这句诗中我们了解到,早在唐代,人们就掌握了将沙子和金子分离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分离物质,如用漏勺捞出肉汤中的丸子,用滤网除去中药里的药渣等.那么在实验室中,我们是如何对物质进行分离的呢?  考点1:实验操作步骤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分别是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l.溶解.  
期刊
中考重点难点  1.元素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核内质子数.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不同种元素,质子数不同.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因此元素的种类也不会发生改变.  2.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依次为氧、硅、铝、铁.注意: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
期刊
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速度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说靠爆发力和速度夺冠可以理解,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牵强,所以人们并不在意山田本一所说的话,记者还特地在报纸上挖苦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