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让“半脑人”创出生命奇迹

来源 :蓝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rrmh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年前,一场意外的车祸让大一男生张喆的脑部遭受重创,三次开颅手术,几乎掏空了半边脑组织。两个月后,张喆闯过了鬼门关,但智商还不如一周岁的幼儿……其父不相信厄运,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通过异常艰辛的康复训练,让儿子的生命再次从童年启程!
  也许是上苍的垂悯,2006年9月,这对笑傲灾祸的父子俩一起走进南京医科大学课堂。如今,张酷顺利通过30余门课程及大学英语四级的考试,并提前拿到了本科毕业证书……
  
  儿子三次开颅奇迹生还
  
  对张喆来说,生命中如果没有那一天,那么,自己早就从医科大学毕业,应聘进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监督所,从事对口工作。也就难以体会到卓绝超然的父爱了。
  张喆是一个身高1米76的帅小伙,1985年出生于扬州市区,父亲张志勇、母亲赵银花分别是交通运输局、物资贸易局普通职工。2003年高考,张喆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等待他的,是一个充满阳光和鲜花的美好前程。
  2004年8月26日,张喆正在扬州的家里过暑假。再过几天,就要去南京上学了,张喆总想为父母多做一些事情,可父母却让他“吃好睡好,养足精神去读大二”。
  那天中午,张喆与父母坐在一起吃午饭。饭后,赵银花说:“我要去银行缴电费,你们父子俩好好睡个午觉吧。”
  张喆当即提出反对:“妈,我帮你去银行吧。这几天,我睡足了觉,一点儿也不困。”
  在张喆的软磨硬泡下,赵银花只得同意了。张喆从妈妈手中接过电费单及一把零钱,迈着轻快的步伐出门了,身后传来妈妈的叮嘱“早去早回,别让毒日头晒着”……
  一个小时后,正在家中午休的张志勇听见手机铃响,拿起来一看,是一个陌生的号码。他摁下接听键,话筒里传来一个陌生男子喘着粗气的声音:“我是工商银行的,张喆是你儿子吧,快来,他在银行门口摔倒,昏过去了,我们刚把他送到医院……”
  挂断手机,张志勇与赵银花发疯似地赶到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只见儿子躺在病床上。摔破了裤管,划伤了脸,全身看不出明显的重伤痕迹。
  “喆喆,你快醒醒!喆喆,你快醒醒……”张志勇和赵银花一人拉住儿子的一只手,异口同声地呼喊着。
  大约十分钟后,张喆睁开了眼睛,挣扎着说:“爸爸,我头疼……妈妈,对不起,我又闯祸了……”
  “儿啊。这是怎么回事……”张志勇还没来得及问个明白,张喆就又昏迷过去了。
  主治医生武永康从CT室出来,表情很凝重。张志勇和赵银花赶紧迎了上去,打听儿子的伤势,得知:张喆脑部受重创,受伤程度不亚于从高空坠落,做开颅手术是唯一的生路。
  救儿子要紧,哪怕是砸锅卖铁!张志勇请武医生赶紧准备做手术,自己和赵银花作了分工:他去儿子的出事地点,了解儿子的受伤经过,找出肇事者;她则回家,向亲朋好友筹措救命钱。
  在打车去工商银行的路上,张志勇的脑海里反复萦绕着两个问题:中午出门时还活蹦乱跳的大小伙子,怎会在一个小时内伤成这样,难道发生车祸了?肇事车辆又在哪里?
  大约20分钟后,张志勇找到了把张酷送至医院的银行保安,问儿子受伤是怎么一回事?
  保安说,他是第一个发现张喆倒在地上的,没有目击到车祸一刻,也许肇事车辆早已逃离现场了。
  张志勇急切地问:“周围有没有人看到我儿子被车撞了?”
  保安肯定地说:“没有。你看这大热天的,中午马路上的沥青都融化了,哪有什么行人……”
  张志勇哭了:“难道,难道我儿子,就这样被白撞了吗?”保安告诉张志勇:“银行有个摄像头。正对着大门口……”
  张志勇在保安的带领下,跑进监控室,恳请工作人员帮忙。遗憾的是,那个摄像头偏偏“罢工”了。事发当天的录像为空白。
  保安建议张志勇赶紧去电视台和报社呼吁,去公安局报案:“只有找到肇事车辆和肇事司机,你儿子的医疗费才有着落。”
  张志勇当即决定:我顾不上这些了,救孩子最要紧!
  在返回医院的出租车上,张志勇强迫自己保持冷静,要沉着应对这一从天而降的灾祸。
  到了病房里,张志勇见儿子仍未醒来,妻子尚未归来,就对武医生说:“赶紧给张拮做手术吧。”武医生说:“开颅手术至少需要3万元费用,我们可以先做准备,等钱到位后……”
  张志勇找到医院院长,说儿子张喆需要立即手术,钱不成问题。随后,他打了一张5万元的欠条,并注明以自己的房产作抵押。院长被这片诚心所打动,破例答应了。
  当天下午4时许,张喆被推进了手术室。张志勇寸步不离,守在手术室门外,心中默念着:“喆喆,你要挺住!喆喆,你会好起来的……”
  半个小时后,赵银花带着两万余元现金赶了过来。张志勇说:“钱不够,你再去借,我守在这里。记得打借条,注明按银行利息借……”
  手术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多钟。这4个钟头,给张志勇带来的感觉是,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异常艰难的保卫战,目标是留住儿子年轻的生命!
  张喆出了手术室,被推进了CT室。“难道,难道手术没有成功……”张志勇不敢往下想了。他默默跟在主治医生武永康的身后,不敢吐露一个字,
  武医生体会到了张志勇的心情,告诉他手术的全过程。张志勇这才知道,儿子的左脑脑干几乎成了“烂豆腐”,分布着数不清的大小出血点。武医生想办法止住几个大的出血点,用纱布托起脑组织,使其慢慢复位。左脑缝合完毕后,他的颅内压力仍然居高不下,这意味着脑内还有其他创伤。
  当天晚上9时许,武医生通过脑CT及脑电图等检查,在张喆右脑脑干上发现了几个大的出血点。这意味着又要进行一次开颅手术。风险大,随时都有可能让患者死在手术台上。
  这时,张志勇面临着一个生死攸关的选择:要不要给儿子再做一次开颅手术?妻子还没有回到医院,张志勇连一个商量的人都没有。他一咬牙,对武医生说:“救张喆的命要紧,您别犹豫了……”
  于是,张喆第二次被推进了手术室,手术直到深夜11点半才结束。张志勇和借钱归来的妻子在病房里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张喆依然在昏睡着,张志勇紧紧拉住儿子的手,向他传递一个信念:活着吧,不用怕,明天的太阳更美好!
  第二天上午,武永康医生给张喆做脑CT等检查时,发现他的左脑又有几个大的出血点。面对张志勇,武医生紧张得不知说什么好。
  张志勇看了诊断报告后,异常沉着冷静,说:“武医生,请你再给张喆做一次开颅手术吧,我相信这次手术一定会成功。”
  武医生摇了摇头说,患者连续接受三次开颅手术,一般都难以抢救过来,除非奇迹发生。即使出现奇迹,也会变成一个植物人的。
  “再做一次开颅手术,张喆还有活下来的希望,不做的话,就彻底没了希望……”张志勇毫不犹豫地在手术意见书上签了字。
  这次手术,几乎掏空了张喆左脑的脑组织。持续3个多小时的手术顺利结束后,他成了一个“半脑人”。
  当武医生宣布“手术很成功”时,张志勇与妻子抱头饮泣起来:“喆喆, 命真大……”
  双肺挫伤、呼吸困难、术后感染……随后的半个月,躺在病床上的张喆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鬼门关”,生命体征日趋稳定。这与张志勇的冷静是分不开的。他除了在病房里为儿子祈福外,还与武医生探讨相关治疗方案。
  虽然张喆成了植物人,但主治医生武永康仍向张志勇竖起了大拇指,感慨不已:“张喆的奇迹生还,可以说是一分钟也没耽搁。这与你的沉着冷静分不开,沉着冷静才是最好的良药啊……”
  让儿子再次从童年启程
  张志勇不相信,儿子真的成了植物人。他认为儿子只是贪睡而已,醒来是迟早的事。
  于是,张志勇和赵银花分别向单位领导申请只上半天班,一个是上午班,一个是下午班。夫妻俩轮流去病房给张喆按摩、擦洗身体,定时给他翻身,贴在他耳畔说话,希望他能早日醒来……
  主治医生武永康的诊断报告再次给了张志勇当头一棒!原来,核磁共振片显示,控制张喆语言功能的中枢神经完全被出血点浸没,他即使醒来,也会是个哑巴。
  赵银花绝望了,对张志勇说:“我们做父母的,已经尽力了……儿子这三次手术,花去了八万余元、他能不能醒来,还是个未知数,我看只能做最坏的打算了……”
  正当张志勇徘徊在十字路口之际,爱心如潮水一样涌进病房。亲戚、朋友、同事及邻居来了,张喆的大学、中学、小学同学也来了。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除了送来钱物,还带来祝福。甚至有一位大学同学送来笔记本电脑及MP3,建议张志勇和赵银花多给张喆听听音乐,说音乐疗法对植物人能起到促醒的作用。
  听着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滚烫话语,望着挂满病房的千纸鹤及中国结,张志勇坚定了信心:千年铁树会开花,哑巴也会开口说话!他对妻子说:“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我们不能倒下去,应笑对这一切,相信喆喆的身体会一天天好转……”
  转眼到了2004年9月底,张喆也没有醒来。张志勇夫妻俩再次经受考验,主治医生武永康告诉他们一个残酷的现实:30天是道关口,30天过后,植物人苏醒过来的几率越来越小,可谓是日趋渺茫。
  当张志勇得知高压氧治疗对植物人的苏醒有一定的效果之后,便让妻子卖掉彩电、冰箱和洗衣机等值钱的家什,得款两万余元。他把这笔款项打进医院的账户,专供张拮接受高压氧的治疗。
  不久,张喆被送进了高压氧舱。三天后,他开始出汗了,先是额头、脸部,继而发展到胸部、腹部及腿部。
  这一细微的变化。让张志勇大喜过望。他认定这是儿子醒来的迹象。恳请武医生给儿子延长高压氧治疗的时间。
  11月10日,张喆结束了高压氧治疗,回到普通病房。张志勇收到张喆大学同学寄来的红色贺卡,就在儿子眼前晃了晃,高声念了起来:“张喆,你一定要坚强,我们无不望眼欲穿,等着你重返大学课堂……”
  就在这时,张志勇突然发现,张喆的左眼珠动了一下,紧接着,右眼珠动了一下。
  张志勇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放下贺卡,用双手揉了揉眼睛,盯住张喆的面庞。天呀,张喆竟然睁开了双眼。
  “喆喆,我是你爸呀,我是你爸呀……”张志勇紧紧抱住儿子,哽咽着说不下去了。奇迹再次发生,张酷的两只眼角沁出了晶莹的泪珠。
  从植物状态醒来的张拮,让张志勇和闻讯赶来的赵银花喜极而泣。主治医生武永康说,这是了不起的奇迹,也许自己这辈子只能遇到这么一个病例。
  苏醒过来的张喆渐渐对声音、色彩有了知觉,但面部神情呆滞,看起来像是一尊雕像。张志勇知道儿子的前路茫茫,强迫自己不能轻言放弃,他和妻子投入到了新一轮的战斗中……
  2004年11月底,张喆头部的外伤痊愈,张志勇和赵银花推着轮椅,把儿子带回家中。这时的张拮不会说话,只能吃流质食物。大小便无法自理,智商如同七八个月大的孩子。
  见儿子这个样子,赵银花经常偷偷抹眼泪,而张志勇却信心满满,他对妻子说:“喆喆只不过退回到了童年,我要想办法让他的生命从童年启程,回到少年时代及青年时代……”于是,张志勇买来了大量的看图识字卡片及益智玩具,与妻子一起轮番训练儿子。
  转眼到了2005年春节,张志勇在亲朋好友的建议下,打算把儿子送进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科接受正规的康复训练。
  一道难题又拦在张志勇和赵银花的面前:康复训练不知要坚持到何年何月,夫妻俩谁去南京陪伴儿子呢?
  赵银花争着去南京,要张志勇留守扬州。张志勇说:“我的力气比你大,儿子每隔两个小时要翻一次身,还要搬上轮椅,抱进卫生间,这个苦力活,你哪能干得了?”
  2005年3月初,张志勇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带着儿子住进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科。
  第一步,是教张酷张嘴,练口型。说出“爸爸”和“妈妈”。张志勇配合康复医师,一遍遍地教着,练着。
  张志勇还拿出厚厚的影集,打开后,指着上面的照片,告诉张喆这是谁谁谁。张喆只是睁着眼睛,没有任何反应。
  张志勇的嗓子喊哑了,手臂又酸又痛,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他只要想起儿子的不幸遭遇,泪水就会悄然滑落。
  张喆的主治医生、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医师励建安不失时机地给张志勇鼓劲,劝他不要泄气。励建安分析说,脑外伤会造成脑细胞的大量死亡,这种损伤是不可逆转的。一个正常人的大脑中被调动起来的脑细胞只占10%,还有90%的脑细胞处在休眠状态,当10%脑细胞受伤死亡后,储备的脑细胞便悄悄地复苏,顶替受损伤脑细胞的“位置”。也就是说,脑细胞具有自我修复功能。
  励建安还强调说,张韶受伤前,脑细胞发育的程度达到巅峰,不仅精力充沛,而且记忆力好,是人一生中的黄金季节。张喆虽然成了“半脑人”,但只要坚持康复治疗,应该可以恢复得与正常人差不多,最起码也能实现生活自理。
  苦心人,天不负。2005年3月中旬的一天,张喆含混不清地吐出两个字:妈妈。
  张志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声对康复医师说:“我儿子不是哑巴,会说话啦,我儿子会说话啦……”
  张志勇和康复医师对张喆加大语言训练,直至他会跟着说出“爸爸”、“吃饭”、“睡觉”等常用词语。
  每隔三四个月,张志勇都要带着张喆回到扬州的家里住上半个月,让他体会到完整的亲情……
  最令张志勇和赵银花开心的是,张喆的智力有明显提高的迹象。为了让儿子变得“更加聪明”,张志勇在扬州找到全套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及高中课本,一段段、一页页读给儿子听……
  嗓子哑了,张志勇用润喉片和胖大海对付一下。赵银花问丈夫:“你这样读下去,儿子能听得懂吗?”他说:“儿子的脑细胞正在修复之中,我读这些课本,对他只有好处,总有一天,能唤醒他的记忆。”
  张志勇还把张酷推到他曾经就读过的小学及中学校园,寻找记忆中的点点滴滴……
  2006年国庆节过后,张喆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科接受康复治疗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双腿肌肉痉挛,疼得蜷缩在病床上。医生只得给他使用肉毒素,以防止双腿肌肉萎缩。
  张志勇决定让儿子摆脱轮椅。他征得康复医师的 同意,把张喆的轮椅扔到一边,开始教他苦练芭蕾脚。每让儿子挪动一步,张志勇都要耗去全身的力气,可他总是咬牙进行着。实在累得吃不消了,他才把儿子抱到墙边,扶墙站一会儿。
  一连苦练了三个多月,张韶能在张志勇的搀扶下,向前走上十几米。好事成双,这时的张酷又能开口说出“我要吃饭”、“爸爸辛苦”、“我想妈妈”等简单的句子了。
  张志勇高兴极了,逢人便夸儿子没让自己失望。主任医师励建安检查后,发现张喆双腿肌肉没有萎缩,笑着对张志勇说:“老张,你儿子进步神速,这都是你这个做爸爸的功劳啊。”
  
  陪伴儿子回归大学课堂
  
  2006年12月底,张志勇发现张喆突然变得“自闭、焦虑”,不愿搭理前来看望他的大学同学,甚至会乱发脾气。而在此前,张喆每天都盼着同学们赶过来,见到同学,他异常高兴,舍不得让他们离开。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张志勇一连琢磨了好几天,终于明白了:张喆是要走进大学校园,天天看见这些同学们。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张志勇带着张喆走进南京医科大学校园。说来也怪,张喆的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并且不用张志勇搀扶,一人在林荫道上,扶着树干,独自走了很长一段路。回到病房里,张喆一连高兴了好几天,随后又变得消沉起来。
  张志勇决定让儿子重返大学校园,与同学们朝夕相处。
  南京医科大学会不会收下这么一个特殊的学生呢?虽然张志勇早在2004年9月给张喆办理了休学手续,但他心里还是没有底。
  令张志勇没想到的是。南京医科大学领导接到张志勇的申请书后,当即拍板同意,但前提条件是,必须有一位家长陪读,负责张喆的日常起居及安全防范。
  赵银花得知这一消息后,对张志勇说:“换一个环境,肯定对张喆的康复大有益处。”
  2007年3月,张喆重新回到南京医科大学,在公共卫生学院2006级预防医学2班旁听。学校后勤部门专门给张志勇和张喆安排了一间男生宿舍。
  在课堂上,张志勇和张喆坐在一起。刚开始,张喆不能写字,张志勇代记课堂笔记,并全程录音。
  回到宿舍,张志勇当起了儿子的编外辅导教员,让儿子先听课堂录音。然后,他拿起课堂笔记,一遍遍地讲解起来。最后,他还手把手地教儿子写字……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张喆能在半个小时内写出120多个字。张志勇望着儿子作业本上一行行歪歪扭扭的字,激动得哭了。
  “喆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你要多抄多写,肯定能赶上同班同学………”“喆喆,你再次回到南京医科大学,足以说明你大有潜力可挖,不会比任何人差……”张志勇经常附在张喆的耳边,说出这样的悄悄话。
  有时,张喆写字写累了,只得趴在桌子上休息。张志勇把他身子扶正,然后让他握住一支笔,自己的右手握紧他的右手,带动着儿子不停地写下去……右手写累了,用左手,美其名曰:开发右脑。
  这对不向命运低头的父子,深深感动了全班和全年级师生的心,大家一致认为,张志勇是最称职的陪读爸爸,所做的课堂笔记是全校最完全、最整洁的,张喆的用功程度在全校也是数一数二的。
  鉴于此,年级辅导员潘国华安排2006级预防医学2班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徐进,利用课余时间“一对一”辅导张喆。这样,徐进每天晚上都要坚持辅导张喆1个小时。徐进发觉张晶的思维反应比正常人慢半拍,遂同他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比赛,并且一次次故意输给张喆。
  徐进的传帮带,令张喆的学习兴趣大增,进步日趋明显。过去他做作业,一页300字,通常要写上一个小时。如今则只需20分钟左右。
  张志勇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说自己跟着徐进学到了不少有用的好方法,
  2008年春节后,张志勇带着张喆回到南京医科大学校园。这时,张志勇发现一个怪现象:张喆经常一个人呆呆地坐在教室或宿舍内。他问张喆“怎么了”,张喆什么都不愿说,
  无奈之下,张志勇找来徐进。徐进拿起书本,有说有笑地辅导张喆,张喆消极应付着。
  张志勇只得打电话向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医师励建安请教。励主任称,很多康复病人身体渐渐复原后,难以扫除心中的阴影,无法真正融入到正常人的圈子里,活得很辛苦,精神上也就出现了亚健康的状态。
  张志勇说:“我带着儿子天天进课堂上课,没什么不正常呀……”
  励主任问:“张喆有一名在校大学生的价值与尊严吗?”
  张志勇说:“那……应当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承认。”
  励主任问:“拿什么来衡量呢?”
  张志勇这才恍然大悟:“考试!考试过关,拿到毕业证!”
  励主任说:“对呀,心病还需心药医。老张,我相信。张喆在你呕心沥血地培养下,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
  与励建安通完电话,张志勇开始征求张喆的意见:“喆喆,我知道你的心事,是想像别的同学一样参加考试吧?爸爸支持你!”
  张喆点了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眼里有泪水溢出。张志勇把他紧紧搂在怀里,说:“喆喆别怕,有爸爸陪着你,考试肯定能过关的。一次不行,你就考第二次、第三次,直到过关为止。”
  随后,张志勇向公共卫生学院领导提出申请,内容是让张喆参加各科考试。学院领导认为。张喆毕竟是一个特殊的孩子,考试对他来说有较大的难度。
  张志勇专门给张喆制定出一份考试计划,拿给公共卫生学院领导看,并强调说,自己对儿子通过各科考试很有信心。最终,张志勇的赤诚之心,征服了学院领导。
  当张喆得知自己有资格参加各科考试的消息后,显得特别兴奋,白天连吃饭、上厕所都要背一些公式,晚上抓紧复习。他每天通常只睡四五个小时觉。
  谁知,张喆参加第一门课程生物化学的考试,只考了23分,离60分的及格线,有着不小的距离。
  望着试卷上的分数,张喆忍不住哭了。张志勇帮他擦干泪水,说:“没关系,还有下次。”说完,他找出相关课堂笔记,帮儿子分析考得不好的原因。
  随后的补考,张喆的成绩是38分。张晶低下了头,长叹一声。张志勇大大表扬儿子“有进步”:“喆喆,你一次考得比一次好,在我看来,该好好奖励你。”说完,他变魔术般拿出张喆最爱吃的糖炒板栗,
  第三次补考,张喆考出了62分,终于通过了生物化学的考试。在张志勇的建议下,2006级预防医学2班专门给张喆开了班会,庆贺他真正成为班级里的一员,
  在班会上,张志勇应同学们的邀请。与张喆合唱了《爱拼才会赢》这首歌,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首考告捷之后,张喆的复习和考试像一马平川一样顺利。张志勇的口头语是,“喆喆,今天不错哦,加油啊!”
  到了2010年11月底,张喆完成30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并且全部考试过关。12月18日,他顺利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2011年1月12日,张喆提前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南京医科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张志勇带着儿子回到了扬州,准备尽快找到一份好工作,
  让我们真诚祝福这对坚强不屈的父子早日梦想成真!
  (责编:弘微)
其他文献
在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黄久生的名字在十里八村的父老乡亲中可谓家喻户晓。可黄久生到底长什么模样,除了他本村的人之外,镇上大多数人还真说不上来。很多其他村的村民为了见黄久生一面,不断地找到镇政府,希望他们能够出面帮忙,圆他们和黄久生见上一面的愿望。  这个黄久生究竟什么人?为何值得那么多人牵肠挂肚?原来。在这个名字后面还隐藏着一个感天动地的大爱故事——    朴实乡情,是他苦难童年的温馨记忆    
期刊
《蓝盾》杂志社创办二十多年来。走过了其辉煌的历程,正像《蓝盾》杂志社的创始人、老领导石坚同志说的那样,《蓝盾》杂志社之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是因为它的出现顺应了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是时代的呼唤,是我们中国法制建设实践中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制纪实文学的呼唤。《蓝盾》杂志社能够发展。不仅仅在于它作为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一份杂志。还在于有一支对我们党的法制
期刊
当下,明星的肖像被整形美容医院擅自用于宣传造势,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有此遭遇的明星,虽深表愤怒,却大多因无奈而强忍了。著名影视演员刘晓庆容颜不老,其肖像频频被整形医院相中,虚构整容事实,令她备受“整容”风波的困扰。几番思量后,刘晓庆决定将侵权者一一告上法庭,尽管有公众质疑此举有刻意炒作之嫌,但刘晓庆仍决心将维权进行到底……    “不老容颜”被盗用莫名成了代言人    刘晓庆是全国观众熟悉的影视
期刊
餐馆打工幸遇温州老板    2006年,在合肥一家机械厂工作的吴钧遇到一件好事,妻子到美国留学,他以陪读的身份同往。妻子逗趣地说,都说美国钱好赚,说不定你这个高级技工到了那里还能当上工程师昵。好好打拼几年多存些钱,我们就能“咸鱼翻身”当富人了。  可是到了亚利桑那州的固特利市,夫妻俩才发现,美国远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美好。租一套两居室的小房子,每月的租金就要1200美元。还有当地的物价高得惊人,在超市
期刊
深夜,一名中年男子被杀死在绿化带里。警方根据查获的死者物品和犯罪嫌疑人的交待,案情眼看就将真相大白。但是,一个微小的细节。导致侦查工作骤然又疑窦丛生。当谜底最终被揭开后,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总队长郭建新禁不住拍案感叹:此案如果没有侦查员尊重客观证据的法理精神,很有可能成为一起冤案,整个侦破工作在上海公安刑侦史上堪称经典。    案发,疑凶落网    2008年的5月23日,对全体上海市民来说。这是
期刊
今年25岁家居江苏镇江的无业青年王某因介绍同性恋者从事卖淫活动,日前被镇江市京口区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据查,自2007年4月以来,犯罪嫌疑人王某在国际互联网江苏同志网页上建立并链接了“镇江凯旋门”网页,刊登广告。招徕10余名男性技师。在镇江成立所谓的保健会馆,为男性同性恋者或有特殊嗜好的人介绍性服务。从中牟利。短短数月内,王某从中牟取暴利3万余元。  男性为男同性恋者提供性服务是否构成卖淫,组织男
期刊
孙龙飞 口述 李蕊娟 整理    我叫孙龙飞,出生在安徽省合肥市,2003年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也許受军人出身的父亲影响。从小我就是个军事迷,喜欢各类枪支,什么德国镜面匣子、勃郎宁左轮、AK-47冲锋枪等。不过所有这些都是从画报上看到的。真家伙我从没机会碰过一下。  没想到。来到美国后却让我大开了眼界。一次,我利用暑假到一家十分偏僻的私人农场打工,老板约翰先生家挂的一幅画,一下就吸引住了我的目
期刊
高挑的身材,古铜色的皮肤,浅笑温婉,性格随和。2009年4月下旬,我在合肥采访回国探亲的赵丽时,怎么也没想到,眼前这位年纪轻轻的邻家小妹,竟是家产千万的欧洲农场主。据说她生产的有机蔬菜除德国外。还远销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出国前她是一家大公司的白领,为何千里迢迢跑到国外当农民?德国地主生活到底有着怎样的滋味?    到欧洲当农民    赵丽出生在合肥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2003年夏天从复旦大学毕业
期刊
2009年3月,一部名为《暴雨将至》的电影大片在“鸟巢”拉开了拍摄大幕,这也是自“鸟巢”建设以来。第一次接受剧组在此实地拍摄。这部电影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竟能让“鸟巢”为它“敞开胸怀”?带着疑问,我通过走访了这部电影的制作团队,了解到其中的奥秘:原来,这部电影正是以“鸟巢”的杰出建设者——谭双剑的奋斗历程为故事原型的。  在剧中。谭双剑担任主演,演绎自己的精彩历程:年轻的他一没学历二没背景,却在人
期刊
作为《蓝盾》第一任主编及顾问,对今天能召开这样的盛会我感到很兴奋。《蓝盾》创刊之初,全国的法制文学类刊物并不多,除《啄木鸟》、《民主与法制》等几个全国有影响的刊物以外。《蓝盾》可以说是办得最早的一个。借用毛主席的诗词来说“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蓝盾》在当时是起到了报春花的作用。  随着各省市法制刊物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蓝盾》这朵报春花做到了“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