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面朝皖北中心城市起跳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llowMyHeart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全国设立的第一个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花落“合芜蚌”。在中国改革开放走过 30个年头之后,蚌埠与合肥、芜湖一起,站到了全国创新改革的前沿。
  日前,蚌埠市委书记陈启涛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合芜蚌”试验区的亮相,给蚌埠指明了一条寻求地区突破与跨越的根本途径——自主创新,同时也带来了含金量极高的综合优惠政策。三年的实践表明,试验区的“光环”浓厚了蚌埠这座城市的创新氛围,并带动了这座城市的创新热情。
  那么,蚌埠在试验区建设中究竟是如何“试”的,又“验”出了什么?蚌埠能否在与合肥、芜湖的联袂“表演”中,探索出一道有关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蚌埠方程式”?又能否在试验区建设的进程中,扛起皖北振兴的大旗?
  
  自主创新
  合芜蚌试验区的最终确立,起初有着一个为业界熟知的“没有硝烟”的幕后争斗。
  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指出,“安徽科教资源丰富,应当在自主创新方面有更大作为”。此后不久,安徽省委、省政府积极探索区域发展新模式,初步拟定合肥与芜湖为自主创新的试验对象,名曰“合芜试验区”。理由大致是:合肥是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同时是省会经济圈的内核;芜湖是皖江城市带的中心城市,创新势头迅猛。
  随后,嗅觉灵敏的马鞍山、铜陵闻风而动,先后周旋其中,要求安徽省委、省政府追加重设“合芜马”、“合芜铜”试验区。
  身处沿淮经济带和皖北重镇的蚌埠,自然不甘示弱。近半年间,蚌埠一有机会便以“合肥是省会城市、皖中代表,芜湖是沿江城市带中心城市、皖南代表;蚌埠则是沿淮城市群中心城市、皖北代表”、“蚌埠科教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深厚,创新要素集中”等有力理由,直陈三点串一线的“合芜蚌”对全省纲举目张的示范带动作用。
  逻辑合理,理由得当,“合芜蚌”试验区由此诞生。
  客观而言,在试验区中获得席位的蚌埠,一直以来都承受着来自兄弟地市的压力。
  有材料显示,2008年的全省经济数据各项指标,合芜位居前列,独独蚌埠被拉得很开,甚至与马鞍山、铜陵也有不小差距,“经济数据难以服众”;经重新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合芜蚌共404家,蚌埠仅有26家,“创新主体令人汗颜”;没有“国字号”的开发区,产业基地匮乏,“创新载体不尽人意”;专利技术多“待字闺中无人识”,成果转化率低下,“创新成效不明显”……
  以上种种,让每次参加合芜蚌试验区专题会议的蚌埠官员体味到“煎熬”的滋味。
  陈启涛表示,想方设法加入试验区,不是为了饱尝地方差距带来的痛苦,而是要千方百计为蚌埠探求一条区域突破与跨越的有效路径。
  于是,一个新的组织机构——“蚌埠市创新办”设立,一个新的平台——蚌埠市自主创新网搭建起来。有关鼓励创新与承接融合、科技与产业结合、人才与产业互动、改革与发展同步,深化对外战略合作、强化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模式、优化创新创业发展环境的政策措施,先后出台。
  围绕战略性创新产业的培育实施,创新型产业升级、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人才集聚等6大工程以及围绕自主创新保障问题进行的投融资体制、科技教育体制、人事分配制度等6项改革,也同步展开。
  
  借力发力
  2009年,经由国务院同意、科技部正式下文,安徽被列入国家科技创新工程首批试点省,合肥的科技创新试点工作由此拓展到芜湖、蚌埠区域。从某种意义上说,合芜蚌试验区初步获得国家级试验区的认可。
  2011年7月,国务院再次批准,合芜蚌试验区参照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这也意味着,合芜蚌试验区建设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进入国家自主创新“3 1”试验示范区(即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安徽合芜蚌)序列。
  为推动保障试验区的建设,安徽省出台了一系列可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对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发项目,重大引进技术和装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等给予重点支持,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其中,“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试验区各类项目资金、资助、奖励等支出”、“连续5年每年安排1亿元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都为试验区内的创新努力提供了真金白银的扶助,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从蚌埠内生创新要素的实践看,政府构筑的产业体系日益清晰,企业的创新主体意识得以激活,创新公共服务体系更趋完善,城市发展环境逐渐优化,政府服务产业的能力得到加强。
  具体点说,在产业培育方面,建设性地提出了“以纺织、食品和精细化工等传统产业为基础,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为发展方向”的产业体系。在载体建设方面,一是率先垂范,在省属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改制的基础上组建科技企业孵化器;二是招商引智,支持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蚌埠基地建设,积极引进上理工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在蚌设分中心,将其打造成蚌埠技术转化、招才引智以及与长三角创新资源对接的重要平台。在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方面,尝试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发起组建了安徽省化工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此为纽带引导中小企业与国内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
  与以上相比,被称为“现代经济血液”的金融创新,在试验区建设以来,表现尤为突出。
  近年来蚌埠经历了“股权投资基金从小到大,创业投资公司从无到有”的金融变革。2只股权投资基金、5家创投公司,开辟了该市企业直接融资新渠道。此外在创新金融产品方面,启动了专利权、商标权质押贷款工作,在全省率先设立了专利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资金。航天生物、奥特机械等企业纷纷试水,已经获得融资支持。通过政府注资建立的中小企业担保补偿资金,也纷纷试水,已经获得融资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
  
  再接再厉
  回望试验区建设这三年,科技创新的成果值得骄傲。
  一份来自该市科技局的创新指标显示,近三年,无论是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还是增加值,无论是高新技术企业数还是产品数,无论是专利申请量还是专利授权量,无论是孵化器面积还是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实验室的数量,增幅少则127%,多则1768%。其中翻了好几番。
  陈启涛表示,试验区建设的三年,蚌埠科技工作迎来了最好的一个发展阶段,科技综合实力得到显著增强,对外影响力和品牌效应日益凸显:从2009年开始,蚌埠的科技指标全面进入全省前三甲。2010年,全市各项科技指标均居皖北六市之首,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数均占皖北六市总量的50%以上,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占皖北六市总量的40%以上。
  此外,市辖三县六区先后设立的科技局,让县区科技工作从此有了“腿”。作为今年科技工作的重头戏,首次在三县六区开展的科技进步考核,在省级层面喜获“满堂红”,蚌埠由此戴上“科技进步先进市”的光环,被推荐到国家层面进行考核。
  陈启涛强调,创新试验区重点在于“试”,思想不能迷失在概念理解、坐而论道的层面,状态不能停留在等待政策、观望左右的阶段。试验区建设是综合全区域、各领域的系统工程,仅有科技创新远远不够,更主要是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创新。而目前,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因此试验区建设要再认识、再发力。
其他文献
汽车业界的反垄断,曾被指责为“雷声大,雨点小”。如今,随着一张张罚单的开出,反垄断的大幕逐渐拉开。  “零整比”过高、价格欺诈、价格垄断协议……汽车行业的垄断行为,屡受消费者诟病。国家发改委对汽车及配件的调查,始于2011年底,蓄势3年的汽车反垄断,则在最近两月内频频发力。  除了垄断车企的罚单,消费者更关心能否得到实惠,权益能否得到保护。不过,从当下的实际效果来看,反垄断带来的影响并不明显。在中
6月30日晚,广州市政府突然宣布,从7月1日起实施汽车限购政策,期限暂定一年。广州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国内第三个限购汽车的特大城市。  北上广深被称作中国一线城市,目前这四个城市只有深圳还没有实现限购。深圳市政府在广州颁布限购令后表示,不会采取限购政策。但这种承诺谁能保证不会变卦呢?广州市政府之前曾多次表态不会采取限购政策,但是迫于日益严峻的交通拥堵压力,采取了闪电式做法,当晚宣布第二天就执行。 
近日,中国体操之乡——湖北省仙桃市传来喜讯,该市首推的富硒水稻“黄花粘”喜获丰收。  三伏潭镇栗林咀村农民张大清手捧金灿灿的稻谷说:“我种了半辈子田,从未见过生长期这么长的水稻。黄花粘含微量元素硒,吃了对人体有好处,一斤最高可卖15元,是普通稻米的10倍。”张大清家6亩田租金加上打工收入,一年比以前多挣两万元左右。  过去“靠天收”的普通农田,如今变成农民致富的“金土地”。这是仙桃全面开展农村土地
基础数据薄弱、缺乏立法保障、企业认识不够、市场和人才不成熟……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成为横亘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中的一道道难题,让碳交易试点的负责团队一筹莫展。  从2011年年底湖北省被确认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以下简称“碳交易”)试点之一开始,这项“看上去很美”的工程就不断困扰着田啟所在的湖北省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处(以下简称“气候处”)。  这种困扰在七个试点省市中并不少见。在今年4月2日召
2013年6月24日,《民生周刊》本年度第19期曾推出封面报道《“镉米”阴影》,全面报道了政府、市场在湖南大米面临“镉米”食品安全信任危机后,做出的反应以及表达的态度。  去湖南采访时,正值5月底、6月初湖南早稻收购前夕。是时,湖南全省稻米价格跌入“冰点”,稻谷库存高企,大米在外省销售困难,接连下架、退回;位列全国十大米市之一的益阳兰溪米市一片荒凉,往昔日夜作响的水稻脱壳机已挂上蛛网,往日车水马龙
因征地拆迁补偿问题,宋家滩村1102名村民以村集体土地主人的姿态,将省、市、区三级政府推上了被告席……  “一次性起诉三级政府、原告多达1102人,这在甘肃行政审判史上,至少在兰州中院的行政审判史上还是第一次……”在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兰州中院”)第八层的一间办公室,副院长郝光林将14份行政裁判书重新置于案头。  这是因村办市场拆迁引发的系列“民告官”案件。原告是兰州市城关区宋家滩村村民
合肥市儿童福利院近日被曝光用社会捐款买豪华奔驰商务车,并且一直闲置。对此,合肥儿童福利院表示,奔驰车是上级财政拨款39万元购买的,用于外国客人来儿童福利院认养儿童时使用,平时很少用,“偶尔我们也用”。  慈善福利院,豪车奔驰,这两个本应是毫无关联的关键词,谁能想到竟然是有交集的。质疑也便随之而来,福利院为何有豪车?豪车从何而来?豪车供谁用?合肥儿童福利院倒也不藏着掖着,“大方”表示,豪车的确有,在
“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格外引人关注。  中国近期的经济数据大幅低于预期。8月份的数据显示,除出口回暖外,其他经济指标都出现下滑,有的甚至创下2008年以来的新低。对于这些数据,有人失望,有人乐观。在“新常态”下,中国的经济形势显得十分微妙。  成就不易 下行压力大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同比回落1.3个百分
根据中国扶贫基金会调查数据,我国欠发达地区平均每县缺桥数量达100座以上,仅仅西南5省207个国家级贫困县就有12420座便民桥等待援建,需求量非常大。  2007年4月,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联手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汽车报社、中国汽车新闻工作者协会共同发起主办“江铃·溪桥工程”大型公益项目,以“架设爱心,让过河者有其桥”为宗旨,旨在为我国欠发达地区提供资金援建便民桥,让走绳索、趟河水、绕远路的贫困
“做好被搬迁群众的安置工作是件大事,不能马虎……”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正定新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王威便忙个不停,除了十几份需要批转的文件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到辖区所属的村庄进行调研。  这座破土于2010年底的“新城”虽然与石家庄主城区仅一河之隔,但她的诞生已经让这里的人们翘首了多年。  作为除海口市之外全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从1968年至今,石家庄仅有40余年的省城史。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化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