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斗雨量计的对比观测及误差分析

来源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f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斗雨量计搭载降雨量智能测控终端机实现了数据自动采集、存储、远传、显示及控制、报警一体化的雨量自动测报功能。三河站于1992年开始使用该设备观测雨量,多年的观测实践,充分体现了该设备结构设计精巧、运行费用低、数据存储容量大、信息传输快捷、便于管理的特点。文中对三河站2012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5个典型年总共174次翻斗雨量计测记的日雨量与人工观测的日雨量的误差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河站翻斗雨量计观测雨量的运行稳定、观测精度高,观测误差在±4%以内,符合《降水量观测规范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加固横向钢筋配筋特征值、加固层厚度、加固纵筋配筋特征值和轴压比等因素对二次受力下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网(HPFL)加固RC方柱抗震性能的影响,首先以HPFL加固RC柱的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and the pitting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 supermartensitic stainless steel after deep cryogenic treatment process were clarified th
变电站电气设备健康状态对电网安全至关重要。由于变电站电气设备整体健康状态和部件运行状态关联关系复杂且随时间变化,量化评估设备健康度的难度很大。提出了一种整体健康度量化评估方法,建立健康度-检修调试成本函数,研制了智能化检修调试系统,实现了变电站设备健康度的量化评估以及检修调试工作的智能量化定级。
对地基沉降量及沉降差接近规范上限的工程,需根据建筑物地基土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案。文中结合工程实例,对某泵站下的软土地基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的方案。该方案有效减少了地基沉降对泵站结构安全的影响,加固效果良好,较其他地基处理方式,节省了施工费用。可在同类工程中推广应用。
在中大型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为了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可复用性及可维护性等,一般会采用多层架构,而在多层架构的设计中数据访问层设计尤为关键。经过对多套开源框架分析研究,结合理论思考和实战开发经验,从充分利用代码和接口可复用性、降低维护成本、提高软件可扩展性出发,分析阐述数据访问层是如何一步步进行优化的关键技术,形成一套通用的数据访问层技术,同时给出.Net平台下用Entity Framework技术实现的代码,从而可以加深加速软件技术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数据访问层常用的技术思想,为同行提供一种数据访问层的实现技
间歇凝结由于具有过冷水周期性进入蒸汽管并排出的特点而不同于蒸汽直接接触凝结的其他流型,该过程伴随汽液界面瞬时热质传递和强湍流。文中主要从典型周期内凝结汽液界面演变过程、压力振荡以及热量传递三个方面进行回顾和评述,就间歇凝结的时空演变而言,可大致分为5个典型阶段,即汽泡增长、汽泡破裂、过冷水被吸入蒸汽管、管内凝结以及蒸汽再次喷出。在压力振荡方面,间歇凝结压力瞬变从负峰值开始后进行正弦波动,并具有低频高振幅的特性。目前,关于汽液界面瞬时传热方面的研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与之相关的界面传热系数大多通过简化模型获得
水流受潮汐影响明显的地区,在径流和潮流的共同作用下水流、泥沙的运动规律十分复杂。文中采用不规则三角形单元计算网格,运用有限元理论的数值计算方法,建立起二维水流数学模型。根据实测地形、水文资料,将所建模型应用于福建省闽江下游感潮河道淮安-亭江河段,对该河道的水流运动状况进行了模拟,并通过实测潮位和流速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很好再现在径流和潮汐双重作用下的水流运动特征,模型的精度能满足工程实践的要求。本研究成果为后期进行泥沙数值模拟和航道整治工程数值模型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有效缓解电能供应不平衡矛盾,提升发电系统的可靠性。本文中首先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中光伏发电子模块、风力发电子模块和蓄电池子模块进行了分析和建模,完成了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simulink仿真。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风光互补协调控制与并网策略,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智能变电站发展迅速,网络报文记录分析装置应运而生。网络报文记录分析装置是智能变电站重要的二次辅助设备,在调试、运维、故障处理环节,均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网络报文记录分析装置软件硬件架构和工作原理,给出了其在智能变电站调试运维过程中的典型应用场景,展望了其技术发展趋势和前景,提升了装置在智能变电站中的使用范围、可用性和发展性,为智能变电站的稳定运行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
为明确自然降水对陕北干化黄土的修复特性,研究中在米脂县远志山红枣栽培试验基地布设野外大型土柱,并且长期定位连续监测天然降水与土柱土壤水分状况。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自然降水具有明显的年际、月际分布不均匀性;降水量为24.4mm,8.2mm,43.6mm的3个单次降水最大入渗深度依次为40cm,20cm,120cm。单次降水量P与最大入渗深度Zmax呈幂函数关系变化Zmax=28.657P~(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