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育哲学史上的思想变革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覃江梅所著的《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研究:审美与实践之维》框架清晰、条理流畅,结合亲身经历对当代音乐教育哲学史的发展做出客观评价且阐述自己观点,是一本解读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范式和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两种范式联系,探索音乐教育本质的好书。
  【关键词】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哲学范式;实践音乐教育哲学
  《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研究:审美与实践之维》——当拿到这本书,我即刻被书名所吸引。略读之,我抓住了全书的三个关键词:音乐教育哲学、音乐审美和音乐教育实践。作为一名中西方音乐教育研究的研究者之一,覃江梅博士在该著作中,其一对西方音乐审美哲学历史作了严谨而详尽的理论梳理;其二按照美学发展的先后顺序对音乐教育哲学的审美范式与实践范式的出现、批判、论争、发展和反思予以介绍;其三对包括北美音乐教育哲学、新 康德主义艺术哲学等有关音乐教育哲学的新思想均作以细致且较为客观的研究。该著作的基本理论线索是以贝内特·雷默的《音乐教育的哲学》的三个版本(1970,1989,2003)为主线,从审美音乐体系化时代的开始、实践音乐教育的提出、音乐教育哲学与社会实践的关联性这三个方面切实阐述整个音乐教育哲学的发展路线。同时这三个方面的发展也反应了音乐教育哲学不断发展的历程以及音乐教育与人类生活密切关联的关联度。在研究音乐教育哲学的视角方面,著者不仅参照了哲学解释学,还融合了包括哲学、后现代哲学、音乐美学、人类学等学术前沿思想,对音乐教育哲学进行了新的历史语境的阐释和界定,更有一些颇具慧眼的见地。之所以对于音乐教育哲学有着这样深层次的认识,与著者的音乐际遇是密不可分的。通过与众多外国音乐友人对音乐教育哲学的切身交流,著者对音乐教育的实践哲学有了深刻的领悟和见解,这种音乐人士之间的交流也增加了音乐专业与其他各学科之间的哲学交流。
  一、著述简介
  覃江梅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在音乐教育哲学领域方面有所建树,其学术论文多次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随着北美主导的音乐教育审美哲学与音乐教育实践哲学争论热潮的日趋激烈,中国音乐教育领域也为此进行了探讨。覃江梅博士从音乐教育哲学的两种范式出发,追本溯源,解读两种范式之间的联系并探索音乐教育本质,最终在2012年8月由上海音乐出版社以《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研究:审美与实践之维》为名出版。
  著述站在音乐教育哲学的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范式和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范式这两种范式发展历程的角度上,通过对北美音乐教育哲学改革的深刻钻研,从多个视角向读者呈现出基于客观描述和主观理解结合下的充满勃勃生命力和不断进化的音乐教育哲学理念。著述的出版不仅为我们对中国音乐的音乐教育哲学的思考开拓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也为我国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借鉴方式,同时对国内音乐课程的设定、教学实践的构建以及国民对音乐文化和音乐世界观的认知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正如管建华先生所言:“本书将为我国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历史境遇的思考。……也将为中国音乐教育哲学视域的拓宽增添新的一页。”
  著者以贝内特·雷默所著《音乐教育的哲学》的三个版本为线索,全书大致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二部分中,作者以“历史法”为基本方法,结合历史沿革,引经据典,全面阐述了音乐哲学、社会、历史、政治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关系,并引出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范式和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范式的产生和发展;第三部分是全书的高潮部分,作者借鉴文献分析法,以史为证,从音乐人类学角度出发,用极尽专业和朴素的语言在理论上肯定了各学派的学术思想和积极活跃的思潮运动,展现了学术争鸣和两种范式相互影响、不断拓展深化的局面;第四部分是全书的精华部分,如今音乐教育哲学研究逐渐国际化,并将走向更加开放的以音乐文化为基础的未来,面对如此局面,著者在探索中国音乐教育应该作何反应的同时,在确保中国音乐文化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对构建中国实际的音乐教育哲学等方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著述特点
  这本著作的信息量十分庞大,同时包含有诸多独树一帜、真实科学的创新思想,能让读者们客观地、感性地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其学术思想。
  (一)研究方法的严谨性
  从全书客观、翔实地描述中,尤其是从对外籍研究学者思想和典故十分详尽地描述和注释中,我们可以看出覃江梅博士在该论著之前必定查阅了大量的书籍,并和其他学者有过密切地、深层次地思想交流。著者思想缜密、条理清晰,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通过分析一些重要事件、文件以及代表人物的经典著作和思想,梳理出了美国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两种范式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对音乐教育的主张和影响,为深入剖析和研究音乐教育哲学的历史发展、研究趋势和实践影响提供了可能。
  (二)研究内容的创新性
  著者既作为一个“局内人”参与音乐教育哲学发展的讨论,同时也作为一个“局外人”,知微见著,以第一手资料为参考,详实记录音乐教育改革之历程,客观地对各时期名家的观点进行分析与辩证,有典可查、有据可依,最大程度地为读者还原出了历史原貌。著者坚持同北美音乐教育家、音乐教育哲学家韦恩·鲍曼和国际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组织“五月组”等进行学术交流,其思想皆在本书中有所体现,这种对学术积极的研究态度和高度认真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著述的可贵之处还在于著者敢于批判地继承某些已有思想,结合自身实践经历创新性地阐述了一些自己对音乐教育哲学方面新的独到见解,以西方多维学科视野反思中国音乐教育哲学以及教育中的关系模式。
  (三)研究理论构建的逻辑性
  著述最大亮点在于其体现出的理论思想。著者引经据典、层层深入,将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范式和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发展及评价以严密的逻辑、清晰的脉络展现出来,为对比分析这两种范式的特点奠定了基础。以北美音乐教育为例,著者首先抛出与“美学”相关的观点,引出“美学”是艺术哲学的延续,并产生“审美判断”。在美国政府对教育进行全方位反思下,将审美价值应用在音乐教育中,出现音乐教育的第一种范式——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范式。其次,著者运用文献法将音乐教育发展过程以理论丰富之,阐述了随着音乐教育改革运动不断发展,音乐教育如何从简单的审美教育逐渐趋向成为强调丰富学生音乐经验的教育,继而产生音乐教育的第二种范式——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最后,著述阐述了两种范式在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模式下对世界音乐教育所产生的影响。整个著述逻辑严谨、自成一体。
  三、著述贡献
  正如印在著述最前页的北美著名音乐教育家、音乐教育哲学家韦恩·鲍曼(Wayne D.Bowman)那句振聋发聩的警言“没有音乐教育哲学,音乐就像迷途的羔羊”所示,该著述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其一,著述对音乐教育哲学学术观点的创新指引了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著者通过与国际著名音乐学者们积极地探讨交流及博览群书文献,受到了很大的思想启迪并获得了很多珍贵的研究资料,详尽研究和如实阐述了读者们所不熟知的、经历了不断改革、创新和发展的音乐教育哲学历史进程,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些观察、洞悉音乐世界的新观点和新方法。对比其他类似著作,该著述中的观点更有说服性和独特性。其二,对音乐学科的建设和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如今,音乐研究已经不再单纯地研究声音的构成,它受社会背景、文化底蕴、经济发展、政治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著者在多维学科包括音乐人类学、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视野下,以独特的视角对各时期音乐教育哲学发展予以深入剖析和研究,对未来音乐教育的走向予以建议和启迪。该著述的理论体系为研究音乐与社会的关系、揭示音乐本质、探索音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等都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对音乐哲学社会学科的建设也有积极作用。
  四、结语
  知矣,悟矣。
  通观著述,著者思虑严谨、思路明朗、框架清晰、条理舒畅,对当代音乐教育哲学史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对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徐徐深入,将读者的疑惑逐个击破。乐音虽小却带有浓厚的社会、文化意味。随着社会文化之多元化、音乐文化之丰富、受教育人群之广泛,审美教育已经不能满足音乐的教育需求。音乐存之于文化,又被音乐教育所反映。对此,反观国内,中国音乐教育又该以何种方式去面对音乐思想界的改革呢?应该秉持怎样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如何正确将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信本著述定能给你答案。
  作者简介:刘丹宁(1994—),女,青海西宁人,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本科在读,从事手风琴演奏、音乐教育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扬琴艺术的不断发展,扬琴乐坛中不断涌现出风格鲜明、色彩各异又颇具创新思维的音乐作品,演奏难度随之提高,这对演奏者的技术水平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习扬琴音乐作品的过程中,科学的学习、练习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文章将从扬琴音乐作品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入手,探讨与分析学习扬琴作品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扬琴作品;学习方法;乐曲练习  一、初始学习——对扬琴音乐作品的初步了解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要求越来越高。钢琴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关注程度也逐渐增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改变,钢琴教学的模式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钢琴教学的模式,才能培养出有创造性的人才,发挥钢琴教学真正的作用。文章通过对钢琴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性的分析,探索了如何构建钢琴教学模式创新。  【关键词】钢琴教学;创新模式;音乐设计;构建  创新对社会发展的不
期刊
【摘要】“乐园”一词几乎在所有人的印象中,都有着同一个意思,那就是“幸福快乐的地方”。对于孩子们来说,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乐园中,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那么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显而易见了,那就是如何把课堂变成乐园,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  【关键词】低年级;音乐教学;快乐学习  我试着问了一些学生,如果让你们将课堂比喻成一件东西,你们通常会想到什么?学生的答案真是千奇百怪,有的说像妈妈没烧熟的饭,吃上
期刊
【摘要】节奏是音乐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元素,没有节奏的音乐就如同没有骨架的人一样。纵观古今中外的音乐,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节奏都在音乐中有着极强的表现力,而中国传统乐曲中的节奏又有着其独特的魅力。文章以二胡曲《新婚别》为例,就练习时的感受对这首乐曲中节奏的表现力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中国传统乐曲;音乐;节奏;表现力;二胡曲;《新婚别》  中国传统文化都讲究一个“神韵”,比如中国的古琴
期刊
【摘要】马金泉是中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研究生导师。文章是对马金泉演唱的最新专辑《男人的歌六首》的乐评。  【关键词】马金泉;《男人的歌六首》;乐评;男中音歌唱家  作为男中音的马金泉氏有着非常出色的声音,在他的身上拥有着一个艺术家和教育者应有的气质和才能。  ——意大利歌剧表演艺术家、声乐教授:A.莫纳科  去年岁末,在北京的一家音乐书店碟架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张专辑,名字是
期刊
【摘要】王迪老师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她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及文化学者。她一生中的学术成果颇丰,涵盖古琴教育、演奏传承、琴学理论,特别是对琴歌深入抢救式的整理研究贡献极大。王迪老师在绝大多数从业者认为无所作为的琴歌专业领域辛勤耕耘,开拓出了巨大的艺术学术发展空间,并积累出丰硕的学术果实,奠定了这个分学科的发展基础,填补了学术空白。她是值得后人怀念的艺术家,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践行者、传承者。她严谨的治学精
期刊
【摘要】教育叙事是近年来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微观研究,其中也蕴含着一定的教育理论。叙事是“个体乃至人类的一种知识组织方式和基本的思想模式。通过描述个体生活以及对个体生活故事进行解构和重构,叙事研究获得了对个体行为与经验的解释性理解,发现了隐匿于个体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叙事包含着“事件”、“叙述者”、“叙述”三个因素。“事件”是发生的事情,是客体;“叙述者”是主体;“叙述”是联
期刊
【摘要】关于高校专业声乐走进高中的研究属于开发领域,很少有人涉及研究此一课题。文章从声乐走进高中音乐课程的必要性、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阶段性、年度进度及实验设备条件等方面来阐述,以供以后相关研究作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高中;专业声乐;音乐研究  目前关于高校的音乐研究课题几乎局限在对声音的改善、对喉头和吐字等专业技术的提高方面,很少有大学老师跨界去了解中学生的音乐现状和声乐现状以及中学
期刊
【摘要】文章针对白城地区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相关问题,以及白城师范学院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不合理、不完善现象,课程实施与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应强调地方性课程设置,增强地方特色音乐教学实践性等对策,以期为白城地区音乐教师教育发展提供给相应发展对策。  【关键词】白城师范学院;教师教育;调查研究  一、白城师范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基本情况  音乐学院本科音乐学专业,于2004年获批招生,首批毕业生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对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明代“张口修重制”款古琴与现存传世其他明代张氏古琴的比对、分析及考证,试图推断“张口修重制”款古琴中的缺字为“睿”字。进而得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明代张氏琴除了张敬修琴、张顺修琴外,还有“张睿修重制”琴一张的结论。  【关键词】古琴;张睿修;缺字;考释  古琴是中国历史上渊源最为久远的一种弹拨乐器,其可考证的历史有三千年之久,居古代文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