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在儿童重复肾半肾切除术中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bless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在儿童重复肾半肾切除术中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4例行重复肾半肾切除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行腹腔镜重复肾半肾切除术(LH),为LH组;12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重复肾半肾切除术(RALH),为RALH组。LH组男17例,女25例;年龄(71.74±34.57)个月;左侧29例,右侧13例;临床表现为泌尿系感染19例,排尿间歇漏尿7例,输尿管反流5例,输尿管末端囊肿6例。RALH组男4例,女8例;年龄(76.83±37.33)个月;左侧9例,右侧3例;临床表现为泌尿系感染3例,排尿间歇漏尿2例,输尿管反流1例,输尿管末端囊肿1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畸形侧别及临床表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行影像学检查,均明确诊断为完全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且伴有上位输尿管不同程度扩张,上位肾功能明显减退。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

结果

LH、RALH组手术时间[(196.48±21.92)min与(171.50±24.91)min]、术中出血量[(34.14±8.63)ml与(18.50±5.92)ml]、术后引流时间[6.0(5.0,7.0)d与4.5(3.0,6.5)d]、术后住院时间[(8.93±1.70)d与(7.33±1.3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两组患儿下位肾均发育良好,术前合并的泌尿系感染、排尿间歇漏尿、排尿困难等症状均在术后逐步缓解、消失。LH组2例术后并发输尿管残端积液、囊肿形成,且反复发作输尿管残端感染,再次手术切除残端后治愈。RALH组无输尿管残端积液及囊肿形成病例。

结论

儿童RALH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疗效及安全性较好。

其他文献
肢端肥大症作为一种隐匿起病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诊断和治疗的延误使得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肢端肥大症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肢端肥大症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利用近年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规范了肢端肥大症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在非手术治疗部分,根据药物的种类,对肢端肥大症药物治疗的适应证和选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作出具体的推荐。希望新共识能够进一步指导和规范肢端肥大症的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早期诊断、达标治疗是控制病情和改善预后的关键。RA患者可在血清中检测出类风湿因子和抗瓜氨酸化肽/蛋白抗体等多种自身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带来沉重的家庭负担。目前,国内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治的整体水平较为落后,主要依靠少数医疗中
由于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以及再骨折的发生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课题。目前大多数骨质疏松性骨折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大麦苗Hordeum vulgare L.中大麦黄苷、皂草苷、异荭草素-7-O-[6-阿魏酰基]-葡萄糖苷、异牡荆素-7-O-[6-阿魏酰基]-葡萄糖苷、异荭草素-2"-O-[6-阿魏
患者男性,81岁。以发热、腰痛起病,诊治过程中使用造影剂、多种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病程中突发少尿(300 ml/d),血肌酐1周内自72 μmol/L进行性升高至660 μmol/L,维持出入量+500 m
目的探讨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基因突变而导致卡尔曼综合征(KS)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转归,加深对疾病认识。方法对30例KS或嗅觉正常的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nIHH)患者行靶向二代测序,发现因FGFR1突变致KS患者4例,对其临床资料、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以及治疗转归等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4例患者均为男性,就诊年龄为11岁至22岁,均表现为小阴茎,伴嗅觉缺陷。其中2例
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我们往往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以脾曲为界,将结直肠癌分为近段结直肠癌和远段结直肠癌,不同发生部位的结直肠癌具有不同的特征。肠道菌群与宿主的健康息息相关,有关肠道菌群和结直肠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回顾了不同发生部位结直肠癌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发现近段和远段结直肠癌在肠道菌群方面,尤其是结直肠癌相关菌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期刊
垂体转移是癌症的罕见并发症,甲状腺乳头状癌又是血行播散倾向较低的肿瘤。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垂体转移。该例患者43岁,因"右眼视物模糊"入院。8年前因甲状腺肿物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病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没有进一步治疗。入院后MRI检查发现垂体肿物经鞍底突入右侧蝶窦内,为缓解视力障碍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鞍区肿物切除术,术后视力恢复,病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垂体转移。2个月后患者行甲状腺癌切除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