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21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短视频给新时代大学生的学生生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很多短视频平台的内容参差不齐,给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较大影响。文章从这个角度出发对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包括良性影响、不良影响及对策。
  关键词:短视频;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短视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性影响
  (一)短视频的丰富内容,拓宽了高校学生的政治视野
  短视频的丰富内容,拓宽了高校学生的政治视野。它的开放性拓宽了高校学生政治参与的途径。它把以往正经、严肃的政治素材,通过短视频的方式使其形象化,再加上创意性的拍摄技巧,使其获得更加完美的呈现,极大地提升了高校学生的关注程度,也同时激发了大家的热情。他们表现出对社会热门事件的看法,并积极点赞、评论、转发,给传统枯燥无味的政治新闻注入新的活力。
  (二)高校学生通过新型社交方式,建立了更加丰富的人际脉络
  为展现自身的个人魅力,为了获得更多的点赞、关注、评论以及转发数量,高校学生们更加注重个人形象的塑造。对一些在实际生活中有表达困难、社交障碍的高校学生们提供了交朋友的新方法。
  (三)短视频带来的机遇
  外部环境,如今短视频也成为了电商发展的新平台,短视频中穿插的广告还有直播带货等。内部环境,一是短视频的创作成本极低,这能让大量的年轻人参与到其中。二是高校学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对视频内容的品质与质量,相较于其他视频作者有更好的体验观感。短视频用户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对自己喜欢的视频UP主和主播进行支持,送礼物等。因此,短视频社交平台会为高校学生们提供新的创业途径,这将会是一场新的创业浪潮。
  二、社交短视频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一)各种积极的与不积极的信息都会浏览到,易造成高校学生认知窄化
  大数据、云技术等新兴技术会根据平时自己对视频内容的点赞以及视频作者的关注来进行推送。这就很容易将不感兴趣的内容自动过滤掉,使高校学生对其他信息新闻等关注减少。长此以往,会使高校学生被迫形成新的兴趣爱好,而且这种新兴的短视频平台没有办法保证所推送视频的质量。
  (二)恶俗文化的泛滥与传播
  极大量的视频播放量以及粉丝增长数和转发量使网络社交中的私密性不能得到保障。高校学生为了追求自身个体的情感需要,易将自己的私事暴露于公众视野当中。再加上短视频信息推送的门槛极低,虚拟网络人员混杂,法律上对短视频的网络安全监管有待加强,易使高校学生的个人信息及隐私被泄露,甚至会被别的不法分子将视频盗去利用,成为恶俗文化的传播者。
  (三)高校学生的自我认知出现偏差
  短视频作为新型的网络社交流行方式很容易会让高校学生沉溺其中,易使它们与现实生活脱节,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之间出现障碍。其中部分短视频的恶意拍摄与恶意剪辑会影响他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生活,会被有心人恶意宣传,形成网络暴力。自拍文化与网络虚假文化,这些会使高校学生的自我认知出现偏差。
  三、短视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不良影响的对策
  (一)设立专门平台便于心理问题学生的咨询
  学校应利用校园网、校园论坛、校园贴吧等组织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在咨询网站中应设有与360名医一样的线上一对一咨询平台,并在线下设有专门的网络心理健康咨询处,并有心理老师为其答疑解惑。
  (二)营造积极乐观的短视频使用氛围
  开展一个有关于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的校级活动,引导高校学生正确文明使用手机社交软件,并邀请有关此方面的专家前来演讲宣传。引导学生积极、理性地使用手机社交软件,并在院系、书院、校里等,多次开展多种网络活动。
  (三)对自制力较差的大学生进行监督
  必须实施更为严格的网络管理,学校可以像完满观察团那样,设立专门的网络监督小组,比如在各个宿舍楼中设立分组,在平时生活中进行监督,或在教学楼中设立分组对课堂秩序进行监督。对高校学生们实行更为严格的规范化管理,各个辅导员与班干部们及全体学生也应该积极配合,响应工作,加强交流,互相督促,互相监督。还可以组织学生统一下载一些网络垃圾信息过滤软件,营造和谐上网环境。同时可以让学校的思政老师引导学生,抵制低俗、恶搞和破坏公共道德的短视频内容。
  (四)弘扬良好的网络观念
  校学生会、系学生会和书院学生会等各个学生会相互配合,通过微博、快手、抖音等社交APP,组织开展多種正能量活动。并让思政老师引导高校学生积极参与此类活动,为大学生们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网络观念。
  参考文献:
  [1]黄恰恰,李小慧,张嘉敏.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应用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以抖音、快手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 2020,6(14)83-85.
  [2]刁佳玺,黄省舟,杨柯.短视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应对[J].新课程研究. 2020,(12)85-87.
  [3]刘小青,蒋常香,毛莉婷.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 2012,(29)50-52.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晋中信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培养学生德育能力的学科,它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终学生要在中考中面临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考试,在考试答题的过程中也就体现了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答题能力。道德与法治主观题是一类分值较大的题型,因此,教师格外注重学生道德与法治主观题的答题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卷面成绩。下面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主观题突破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主观题突破;教学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在现实中的教学过程,教师们只是把教授任务完成就好了,忽视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们的学科成绩也很难得到有效提升。要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就必须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如何才能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策略研究效果?本文将结合实际,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展开探究,提出
期刊
摘 要:如今社会对于电子专业人员技能的基本要求,就是电子专业人员要掌握更多的电子操作技能。因此在中职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就要加强实践操作的比重。基于对中职电子电路装调提升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研究发现,教师只有通过顺应改革的要求,让学生对于电路安装和调试进行多次实践,才能夠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真正掌握电路的实际操作方法。  关键词:电子技能;学生岗位;实训课程  基于学生岗位能力提升的电子技能实训课
期刊
摘 要:线描画是用线条说话的艺术,有很强的装饰性及独特的视觉效果,它是儿童绘画中最基本的一种形式。《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线描画一是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创造及表现能力;二是能培養其作画的耐心和毅力,磨炼孩子的意志。儿童线描画在观察再现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实现开发智力,启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线描画;儿童;美术教育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中,阅读是基础。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汲取语文知识,发展阅读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阅读教学的时候,应当尽量优化阅读教学的形式,多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较好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高年级语文为例,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方式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对学生的阅读教学的时候,
期刊
摘 要:现在国内的科技发展推动了影视传媒技术的发展,也加快了传播媒介的传播速度,最主要的就是使得现在的传播媒介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还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和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播音主持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且这一行业也是现在的传媒行业的关键。因此本文就现在傳媒视野下播音主持艺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传媒视野;播音主持;艺术;要素分析  一、引言  科技的发展让现在的影视传媒竞争越来越激烈
期刊
摘 要:隨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落实,我国开始注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地理作为与人们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学科,能够有效掌握读图能力,也有助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文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现状分析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缺少读图的积极性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由于教学知识较为单调,学生会缺少对
期刊
摘 要:工业革命促进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累积又催发巨头们不断扩张,“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日益深入,长期忽略环境承载力,当前人类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教育和科技是人类发展的基石,教育是科技之本,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又取决于科技的发展。当前人类发展的问题,从根源来看是教育的问题,教育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当前人类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类发展通常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人类
期刊
摘 要:时代的浪潮下,科技与文化的进步无疑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少数民族服饰文化逐渐鲜为人知。群众民风民俗趋于现代化,畲族的服饰工艺几乎只有上了年纪的老人还保留着制作技法。畲族特有的彩带编织,图案花纹多样配色极具民族色彩。斗笠上花文细巧,工艺精致。为现代服饰工艺提供了素材灵感来源。  关键词:艺术特性;文化蕴涵;服饰创新传承  一、畲族概况  畲族自祖上以来不断迁徙,是中国南方游耕民族,造就了如今分
期刊
摘 要:作为创造性的美术活动,趣味性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对引导幼儿美术创造、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美术课堂中摒弃传统的依样画葫芦,将重心放在唤醒和激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上,以幼儿为主体进行趣味性创作,可以提高他们在美术创作中的感知能力。  关键词:幼儿美术;趣味性教学;提高兴趣  幼儿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主要目标在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3—6岁儿童学习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