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评价问题研究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改革,存在着“假、大、空”的误区。笔者在评价的探索中发现有“真、善、美”的境地。那就是要求教师作评价时要展示率真自我,要客观公正;以“爱”为准绳来衡量学生的进与退;用艺术化的评价引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美、创造美。
  关键词:评价 率真 客观 爱 美
  
  新课标的出台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的追求目标。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推行,然而语文教学评价却仍是课程改革的瓶领。有些教师为顺应教学改革,在评价上也花样翻新,但往往也流于形式,有作秀之嫌。笔者从事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进而认识到要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在评价时要切忌“假、大、空”,力求“真 、善、美”。首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走出作评价时顾此失彼而形成的如下的一些误区:
  
  一、滥用赞语,误导了学生的学习思维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论学生回答是否恰当,不论提出什么质疑都口诀似的赞扬:“你真棒!”“真有见解!”“读得真有感情!”……不当的评价不仅激发不了学生的思维,反而误导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久而久之,他们认为对老师的提问,对文本的理解,不需深入推敲思考,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哪怕是胡编乱造、东扯西拉的,都是值得表扬的。于是他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这或许就是创新思维的表现。而那些有真知灼见的理解和回答,反被这些庸俗的赞语埋没了,无情抑制了发散思维的培养。
  
  二、误延评价界面,学生疲于应付
  
  新课程的评价改革提倡发展性评价,讲究方式的多种多样。除了一般考试测验外,还有访谈、观察、文献研究、范例考查、个人经历记录时。然而有的教师误以为任何一种语文学习都需综合运用各种形式的评价。他们在实施过程中不顾学生实际,不顾学生的起点、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无限扩大评价界面。如一篇作文写好后,先自改自评,再小组评,班级评,然后家长评,写评后反思评后报告,再呈交老师评。殊不知学生作文在众多的评价中已面目全非,已找不到初写的影子,学生自己已耗掉了多少快乐自由的时间,有种疲于应付之感。长时间的折腾,不仅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加大了心理压力,也致使学生丧失了写作激情,反而失去了评价效果。
  
  三、盲目求异,违背语文教学宗旨
  
  课改的重要理念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些教师为了追赶时髦,不管情境、不管内容、不管需要一味地强调自主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于是在学习文章时让每个学生自选喜欢的段落学习。的确,有的学生确实能对某些段落产生特殊喜爱甚至有个性化的见解,但是就此而作出“有见解,有个性”的评价,一堂课草草结束,那么那些学生不喜欢的语段,难道就可以不学吗?有的老师为了几个生字,也要让学生分组讨论,似乎热闹的课堂就是学生积极性高、气氛活跃。只要有个结果就获得“有合作探究精神”“能自主学习”“学习热情高”等评价。其实,语文教学中许多问题仍需教师点拨、学生思考才可解决的。像这种形式主义的评价从客观上说,它严重违背语文教学宗旨。其次,我们要在评价的探索中走进“真、善、美”的境地。
  1.真实的老师帮助学生认识真实的自我。社会和家长予以老师“正义的化身、道德的现实”的要求。老师也这样塑造自我,成了学生心中的“高大全”。然而老师走下神坛,学生才可能走上圣坛。苏格拉底秃顶,酒糟鼻子,从不干活,学生请他光临餐馆时,他就大吃一顿。然而这帮年轻人并没因此而厌弃他,反而聚拢在他周围,他成了深受优秀青年爱戴的良师益友!今天我们的学生随着时代的信息灵通,认辩能力有着天然的敏锐。老师的率真更能吸引他们走近,促使他们既敬爱老师的神圣,也能宽容老师的不足,从而避免了外在现实与内在心灵的差异而导致的心理不适。
  2.用“爱”的尺码来衡量学生的进与退。“爱”不仅是教育的一切,更是教育成功的保证。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学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被人爱和受人尊重的愿望。如果我们能让每个学生在爱的阳光中成长,学生的潜能就会被激发。
  3.艺术化的评价引领学生感受美、创造美。教师的评价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应是通过恰当的方式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若表扬批评不得体,场合情境不恰当,就会事与愿违,产生负面效应。这就要求我们的评价要讲究艺术性。评价的语言要正确生动,有趣味性和感染力。让评价的语言如 涓涓 细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促使学生产生上进的力量。新语文课标强调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求注意评价的整体性。这就相应要求评价形式的多种多样。师者可帮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要督促学生学会自评,自评的形式不拘,可自己列表显示,也可用日记记录等。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语文过程中的表现及学习成果等,并写自我反思和小结。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同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和家长的反应。
  另外,教师应欢迎学生对师者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真心的语言对为师的德、能、勤、绩等方面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样在师生互动、知己知彼中达到教学相长。语文教学评价改革正处在如履薄冰的探索之中,无论如何,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少一些表面的繁荣,多一份内在的智慧。这样方能开拓一片真善美的领地。
  (南通市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思维力的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其中创新思维作为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多种思维成分的综合表现,体现为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分析思维等思维的有机结合,同时又离不开想象力的参与。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理念支配下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聚合思维及分析思维等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对发散思维、直觉思维、想象力方面的培养和训练相对缺乏。物理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
期刊
我上了一节《万以内数的读法》,也听到了一节《万以内数的读法》,这两节课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现对两节课进行分析比较如下:   教法一,这是我们听到的课,其过程如下:   1、教师让学生独立写出几个有不同特征的万以内的数并有选择地把学生写的各种类型的数粘在黑板上。   2、教师让学生读出会读的数,并指名读数,第一个学生读了一个3060后,提问:还有哪些是这一类的数,并总结像3060这一类数的读数规律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它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容,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养。这一综合素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寻有效的创新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种宽松快乐的学习环境,营造学生创新氛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
期刊
摘要:多年来,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一直是个难题。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的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由于计算机技术更新快,与之相应的计算机教育却显得相对滞后。许多行业化、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相对不足。为了培养优秀的跨世纪人材,必须提高教学效益,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本文从教学观念、管理方法及手段等方面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进行了有  益的探索。   关
期刊
语文和各学科相比在现实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较低,现将教学中的现象做一下反思,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不高。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   应付老师,平衡自己。这些学生迫于考试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
期刊
传统的物理教学多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能讲的清,学生能听得懂,教学究算成功。但实际上一些学生往往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仅靠机械的记忆去单纯模仿,缺乏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物理科学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培养主要有四个方面:观察能力,试验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1、
期刊
物理学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要求物理思维要有严密的逻辑性。物理思维的方法很多,这里仅就其中最典型的比较法来结合物理概念中的教学来讨论。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现象在不同情况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  比较的过程是使人在思想上确定事物(现象)之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凡是比较,都是在一定关系上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的。  由于比较法很适合于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所以教材中很多概念,如速度、惯性、比
期刊
新课改之后的文本将3、4册放在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完成,其议论文的写作任务自然也就在这一个学期完成了。可是,高一的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并没有充分的形成,这是一;第二,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提升学生认识水平的哲学知识在这个学期的政治教材里面也还没有体现。  所以,无论是学生头脑这个硬件还是让头脑开动的知识这个软件都还没有具备。在此情况下,要让学生写好议论文,老师的指导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  那么,怎么指导先天不
期刊
上网冲浪对于今天的小学生来说已是司空见惯。图片、声音、动画组成的网络世界让今天的孩子不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鼠标轻轻一点,缤纷的虚拟世界就在你眼前尽情展现。网络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让许多孩子渐渐在网络中迷失方向。  好奇心的驱使他们极力想探索网络世界的无限精彩,但网络信息庞杂多样、鱼龙混杂,处于成长期的学生往往自制力差、判别是非能力较低,假如缺乏及时、必要的上网引导
期刊
摘要:在新课标的推行及进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作为教学的最重要手段无疑是语言。   关键词:新课标 语言 交流 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    在新课标的推行及进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作为教学的最重要手段无疑是语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