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理与治道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202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病人而言,宜“不治已病治未病”;对于国家而言,当“不治已乱治未乱”,治国和治病原理相通。治早治小、固本培元、综合辨证、预防为主……中医的许多核心理念都值得今人借鉴。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
  《扁鹊见蔡桓公》是中国古典散文中的名篇,出自《韩非子·喻老》。《史记·老子申韩列传》指出申子(即申不害)、韩子(即韩非子)深受老子影响,《喻老》即是通篇运用寓言故事来解释老子《道德经》。这篇短文将中医望、闻、问、切之“望诊”展示得神乎其神,让人叹为观止;它用医学的小故事,讲老子的大道理: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故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病不治,卒成大病。小祸不除,终成大灾。古人说防微杜渐,就是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扁鹊很早就看到病症,并提出治疗意见,如能早治,并非大事难事,但这一先见之明被刚愎自用的蔡桓公拒绝,最终蔡桓公因小病转重而不治身亡。
  扁鹊的故事不止于此。《鹖冠子·世贤》还有一则:
  (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间而名出闻于诸侯。”
  扁鹊兄弟三人都是名医,长兄医术最高,但治病于病情微末未发之际,所以声名不出于家;二哥治病在病情初显之时,所以名声不出乡里;扁鹊则往往施治于大病已成、性命垂危之际,故天下皆知。然而,若论境界,扁鹊兄长远在扁鹊之上。
  见微而知著,防患于未然,这是中国古代对医者的基本要求。作为我国中医理论的总纲,《黄帝内经》是医经之首,既是一本医书,又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书中讲道:“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而求医,就像口渴了才去凿井,开战时才铸造兵器一样。然而也有人就像蔡桓公一樣讳疾忌医,只有在大病发作时,才猛然醒悟,却往往重病难治,悔之晚矣。重养生、重预防,“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一准则被历代医学大家奉为圭臬。当代名医陆广莘先生说:“上医治未病之病,谓之养生;中医治欲病之病,谓之保健;下医治已病之病,谓之医疗。”扁鹊的兄长就是所谓的上医。
  对于病人而言,“不治已病治未病”;对于国家而言,是“不治已乱治未乱”,治国和治病原理相通。“药王”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诊候》说:“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在孙思邈看来,最一流的医生治理国家,第二流的医生治理人心,第三流的医生才去治病。治国事关天下人的福祉,善莫大焉。“医圣”张仲景辞去长沙太守之职,回乡行医时就曾感叹:“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那么,中医之理和治政之道有哪些共通之处呢?
  概括来讲,中医讲求整体和辨证。首先,人生存于天地之间,应遵循“天人相应”和“天人合一”,人和天地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次,每个人的身体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身体的各部分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实现身体的整体功能;第三,每一个病症都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因此中医会出现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情形。真正的中医大师是通天地、通人心、通病症的。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观,是一种综合而辩证的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
  国家和人一样,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每个国家的基础也不同,对症下药时自然不能千篇一律。西方自由派经济学家给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开出了“休克疗法”的药方,根据“华盛顿共识”,同时推进私有化、自由化和市场化的过程。这一做法使俄罗斯陷入了经济和社会的长期衰退,其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苏联时期俄罗斯原有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妄图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的废墟上直接建立自由市场的大厦。相反,中国渐进式的改革在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倡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既保持了政治、社会的稳定,又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如同治病,一个人能够承受的手术强度是有限的,如果不顾体质情况,强行手术,不仅不能使病人尽快康复,反而会造成身体的巨大损伤。中医的重要支脉“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主张“脾胃内伤,百病由生”,十分强调脾胃的重要作用,主张通过脾胃的调和濡养,协调解决各种病症。脾胃是“后天之本”,有受纳食物,消化和运输水谷,化出五味营养以养全身和统摄血液等功能。人出生后,有赖于脾胃功能的健全,摄入的营养才能消化、吸收,输送到全身,才能保证机体的正常发育和能量的需要。因此,脾胃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的盛衰。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在不损伤“脾胃”下推进的“增量改革”,原有的经济活动继续滋养,通过“调理”,新的经济(如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集体经济成分)异军突起,国家元气充沛,各项改革才能逐步开展。
  又如,中医的辨证疗法讲求“八纲”,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八纲辨证,是将“望、闻、问、切”四诊得来的资料,根据人体正气的盛衰、病邪的性质,将病症归纳为八类证候,阴阳协调是治病的根本宗旨。阴虚与阳虚是人体脏腑阴阳亏损病变产生的证候。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阴阳要维持相对的平衡,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一旦阴阳失去这种相对平衡,就会发生阴阳盛衰的变化,从而产生疾病。经济活动也是如此,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也就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物价总水平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也就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一个健康的经济状态应该是“阴阳协调”,总供给和总需求相匹配,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也是如此。
  再如,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需要有合理的经济结构,当经济发展出现低迷时,通过大规模投资进行刺激,尽管在短时期内有成效,但从长期来看,对于经济发展很可能弊大于利。以房地产为例,疯狂发展可能带动关联产业和土地税收的一时飞涨,但是资源浪费、环境破坏、过度建设对于经济整体的负面作用迟早会凸显出来。这就如同一个人身体不适,如果不分虚实,一味进补,有可能适得其反,破坏身体平衡,引发更多的病症。仅以人参为例,它能大补元气,生津安神,但多食反而会引起体内功能紊乱,出现口腔溃疡、鼻出血、胸闷心烦、胃部胀闷、食欲减退、大便秘结等症状,甚至导致腹泻、失眠,引起更为严重的恶果。
  医理和治道之间相通相和的地方比比皆是,举不胜举。治早治小、固本培元、综合辨证、预防为主,这些中医的核心理念尤其值得今人借鉴。平时多读一点经典的中医理论著作,不仅有利于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而且会极大地有助于开拓思路,训练思维,更好地治国理政。
其他文献
“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人才,是推动国家富强、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关键性力量。中国古人在求才、识才、用才、护才、管才、育才等方面,留下了许多内涵丰富的论述与脍炙人口的故事。本刊邀请人事行政学专家侯建良先生开设专栏,通过制度、文献、史实、故事的恰当呈现,为读者讲析中国传统用人智慧,相信可帮助广大读者充分体味传统智慧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在借鉴古人的思维方法与实践经验之后,能形成科学系统的工作思路,建
期刊
我喜欢一个的演员吴秀波说:“老”是一个特别好的词。老这个词儿特别暖和,而年轻总是一会儿狂风大作,一会儿雷霆不止。老了暖和,慵懒,舒服。  其实,“老”这个词儿也挺适合古籍出版的。暖和指不太冷也不太热,温温的似冬日里的太阳。古籍的书拿起来,是随时可读上几页,又随时可放下的感觉。它不像托福、雅思的词汇书,需要划满记号、时时记诵;它也不似轻松的网络文学,绝对不会是您如厕时的选择。闲暇无事,读一首古诗,吟
期刊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以尊重彼此、互亲互爱为准则,仁者爱人、以德立人,就是这一理念的真实写照。那么,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究竟起源于何时,又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呢?  “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源流  “仁”是儒家十分推崇的一种道德品质,从孔子开始,就把“仁”当作对个人道德的最高评价。为了向弟子解释何为“仁”,孔子可谓费尽了心思。《论语·颜渊》中记录
期刊
北宋书画大师米芾有洁癖。他出门做客,用银方斛泻水洗手,洗完后,双手拍击,直到水干,不肯用现成的手巾揩拭。洁癖很容易惹来麻烦。他任太常博士时,奉命到太庙主持祭礼,由于他嫌弃祭服上印染的水藻与火焰的图案显脏,将它们强行洗除,因此遭到罢官的严厉处分。米芾的洁癖不仅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和仕途,还影响到女儿的婚姻。他择婿时,有一位青年秀才姓段名拂,字去尘,米芾看到他的名字就欢喜,对家人说:“既拂矣,又去尘,真吾
期刊
随着电影《火星救援》的热映,火星火了,火星上的土豆更火了,人类对于太空探险和太空移民的激情再一次被激发。而据媒体报道,前不久,科研人员宣布发现火星上存在液态水,尽管可能是短时间内的存在,但还是让地球人极其兴奋,觉得向地球外移民又接近了一步。  由此可见,茫茫宇宙中的天体,总是牵连着咱们地球人的感情和人事,而在古代人的意识里,天体更是和人事紧紧相关,同时,古代人也关心在星星上到底能种植什么东西。  
期刊
当我们习惯了公历纪年,阴历的很多普通日子大都忽略不计,但每到腊八,餐馆必定贴出一张腊八粥的美图,引诱过往的人走将进去,来一碗热腾腾的八宝粥。  喝腊八粥是腊八最主要的习俗。我小时候喝的腊八粥,倒不是什么八宝粥。因为那时的乡村,还没有那么多熬粥的材料。记得是用大铁锅熬上一大锅小米粥或大米粥。熬出来可以加红糖,也可以加油盐。无论怎样都很香,主要是因为大锅熬制,文火慢炖,燃烧的是木柴,木柴燃尽,余温犹存
期刊
引子  公元前139年,中国皇帝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当时,游牧的匈奴人威胁着汉帝国的北部和西部边界,汉武帝派人出使出使西域的目的是想找到能够共同抵御匈奴的同盟,因为从一些俘虏的口中,汉武帝得知,远在西域的其他游牧民族也对匈奴人心怀怨恨,因此他认为可以联合这些部落打击他们共同的  敌人。  问题是张骞要联系这些反抗匈奴的潜在联盟,必须穿越匈奴人控制的广大区域。离开汉帝国边境不久,张骞就被匈奴军队抓
期刊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面,有一篇名叫《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课文,讲述的是《义勇军进行曲》从创作到定为国歌的过程。课文的最后一句是:“唱起它,就会居安思危,振奋精神,为保卫伟大的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确实,每当唱起“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我们总会回想起中华民族曾经面临的一个个危难关头。如今,中国早已摆脱了民族危机,逐渐繁荣富强起来,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贪图安逸,而是要懂得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期刊
2015年,中国出版集团大力实施“内容创新十策”,推出了一批双效显著的精品力作。“中版好书榜”秉承“中版好书引领阅读”的推荐理念,每两个月推荐一期,在2015年共发布了七期(含一期抗战主题特别推荐),成为中国出版集团图书选优的品牌活动,并作为集团微信公众号的明星栏目,深受读者的喜爱和关注。  “中版好书”2015年度榜的评选历时近两个月,分为初评与复评两个环节。初评书单以2015年“中版好书榜”1
期刊
刘备(161—223),字玄德,涿州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出身于农家。都说刘备以卖鞋、贩草席为业,实不尽然。他的父祖“世仕州郡”,可见也是有身份人家之子。刘备的祖父刘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就是当过东郡范县县令,父亲刘弘大约是一般吏职。  可是,要与曹操、袁绍、刘表、刘璋比,刘备就差远了。袁曹暂且不论,刘表曾是“八顾”之一的名士,党禁解除后,他入大将军何进幕府,出来就是荆州刺史,刘璋的父亲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