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与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ihot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建立与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当前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严重影响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应从自身做起,尊重和爱护学生,学会欣赏学生,善于和学生沟通,正确处理师生矛盾,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群体凝聚力,获得教育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师生关系
  在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更新的今天, 如何架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桥梁,建立与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以为应做好以下方面。
  一、尊重和爱护学生
  首先,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情感、意愿和兴趣爱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不但要了解研究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关心爱护、尊重和信任学生,把学生视做有主观能动性、独立人格的人。教师要熟悉和掌握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注意言行举止,与学生谈话要沉着冷静、言语文明。即使学生违反了纪律,在给予严厉批评时,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宽容和理解学生,尊重和信任他们,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陶行知先生曾经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如果教师随意怀疑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愤怒和反抗,造成师生之间的情感对立,那么教育就无法奏效。尊重和爱护学生,才能满足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二、时常换位思考
  所谓换位思考,就是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解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有时,我们感到学生所犯的错误完全无法理解,明明很简单的问题,他们却没有做对。为此,我们常常愤怒不已,在学生面前大发雷霆。其实这时,我们何不换位思考一下呢?学生的思维较单一,思维方式与我们有很大差别。教师要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把这种对学生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而且教师对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有很深的信任感。教师应由衷地接受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虽然这种情感十分短暂,只存在片刻,这种情感如何、是否与教师心目中的尺度相符合,教师都必须由衷地愿意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对学生的烦恼应能感同身受,但又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卷入学生的情感之中。学生往往不会直言不讳地说出他们的真正困惑,所以教师不能停留在同理心的回应上,必须一边聆听学生的话,一边思考如何在同理心的基础上,诱导学生说出能够更多地了解问题症结的事情,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三、善于和学生沟通
  我们常说“心灵是沟通的桥梁”,只要我们常和学生沟通,主动关心、亲近学生,与他们交心谈心,坦诚相待,打开他们的心灵之窗,展示明亮的画面,那么学生自然会喜欢你,并且喜欢你的课堂。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有如沐浴春风的感觉,自然会视上学为乐事,视上课为不得放弃的权利,那么教室必然春意盎然,学生必然春风满面。与学生交流沟通时,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比如老师的一个赞许微笑、一个肯定目光、一句诚恳鼓励,都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波动,对师生关系产生积极影响。与学生谈心还得注意方法和策略,单一的说教与恰到好处的谈话带来的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只要老师能适时、适地地发现和处理好这些细节问题,就会让学生感觉到你的善解人意、亲切友好和平易近人,把你当成知心朋友,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
  老师和学生在长期相处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教师要冷静对待,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不能为维护自己的 “面子” 而伤害学生的自尊。要勇于解剖自己,勇于承担责任,但不是说对学生的错误姑息迁就,要做到是非分明,赏罚有则。教师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运用生活中的事例经常性地指导和教育学生尊重老师,学会全面看问题,学会采用适当方式与老师交换意见,还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事业,是为着一个共同目标而齐心奋斗着。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所说的:“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放小镜看学生的缺点。”对学生以表扬为主,施以爱心教育,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努力向好的方向转化。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师生之间的矛盾。
  五、学会欣赏学生
  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物是这样,看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是富有个性的个体,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闪光的地方,有的甚至是教师无法比拟的。而这些闪光点,不是教师恩赐的,教师仅仅起到挖掘、培养、塑造的作用。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个体,可能会有各种不足,尽管如此,教师也应保持用欣赏者的眼光看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爱护、肯定和喜爱,老师的欣赏正是他们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教师应该给每个学生信任的目光、鼓励的话语、肯定的动作,也许你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肯定的动作就是孩子即将成功的基石。很有可能哪一天,你的学生就会成为一位不仅让你崇拜甚至让世人崇拜的人。应该说,每一名未成年的孩子都潜藏着这种可能性。因为孩子们都是具有灵气的、生动活泼的、富有创造精神的,他们的成长过程需要我们的关注。他们身上有许多潜质需要我们去欣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我们肯换一种眼光看待学生,学生就会感觉到被欣赏的自信与快乐,就会从老师身上找到知己的感觉。因此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给学生一片有利于不断创造和创新的天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综上所述,我认为,建立与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智慧的启迪者,更应如慈爱的父母、知心的朋友一般,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信心,使他们相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行,让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并且教师用自己的身心影响学生,还要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学生才会热爱老师,师生关系才会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只有当你真正成为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时,才会有和谐与融洽的师生关系,才会使你担当的教育角色发出耀眼的光彩。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从分析职业意识内涵入手,提出全程化、系统化构建职业意识教育体系。主要从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渗透职业意识、指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引入企业文化进校园、建设专业化指导队伍、加强企业顶岗实习、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强化创新创业意识等方面全程系统化地培养高职生的职业意识,并最终形成高职生职业意识实施方案。  关键词: 职业意识 渗透 系统化 实施方案  1.引言  目前,世界发达国
目前,取水许可制度是我国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抓手,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争议问题,尤其体现在流域和区域取水许可权限管理方面。水土保持方案是建设项目立项的
摘 要: 作者从实验课的课前准备工作、课中指导工作和课后工作三个方面,小结了自己工作二十年的经验。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准备工作 课中指导作用 课后工作  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前的准备是上好实验课的关键。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实验员首先要预览实验指导书,明确通过实验要达到的目的、要求,熟悉实验步骤,切忌拿来即用。对于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我是学化工的
生态垫是来自马来西亚的一种新型可降解覆盖产品,首次在我国北方风沙源治理造林工程中应用。本文研究了在沙地造林初期覆盖生态垫对林地土壤、林木生长等方面的作用机理及作
摘 要: 如何克服大陆双语教育的瓶颈,如何避免误区,更有效地让双语教育结果符合既定目标:关键在于实施过程与反馈机制。本文就大陆学校的双语教育现状,在教材、评价措施、管理三个方面作探讨比较,寻求更优化的方案,力求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育之路。  关键词: 双语教育 中国特色 教材开发 评价措施  一.双语教育的教材开发  1.双语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要注意语言的逐步渗透,从学生实际出发,从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学校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并从政策、制度、措施等层面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不断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大中专学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职业技能型人才。然而,在大力发展的背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学习无动力、考大学无意识、就业无准备、生涯无规划”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培养就业创业意识与职业规划能力为主的职业
摘 要: “学会关心”是21世纪的教育主题之一,关心不是由关心者到被关心者的单向流动,它具有关系性、意向性、双向性,实践是实现关心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关心 恰当理解 认知为本  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1]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内尔·诺丁斯(Nel·Noddings)为代表的关心教育理论的兴盛,到1989年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的“学会关心”的口号,“关心”成为21世纪的
所谓品性不良的学生是指经常违反纪律或有严重道德过错,甚至有轻微犯罪行为的学生。近几年,我国心理学研究者对中职学生的不良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这个问题已具有普遍性和一定的规律性,在心理上存在明显的特点,掌握这些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配合运用心理治疗方法,做好他们的思想品德转化工作十分重要,对稳定校园乃至社会秩序,形成良好道德风尚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中职生不良品行的心理成因  (一)中职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