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地理素养培养途径的研究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a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对于学生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中地理教学也掀开了时代的新篇章。现代化的地理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地理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内在化,变为自身的内在的素质。文章基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高中生地理素养培养途径。
  关键词:高中生;地理素养;教学现状;培养途径
  地理素质作为科学素质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地理教学的重要性,改变以往地理课程的“附属科目”的地位,真正把地理放在高中素质教育的突出位置。教师要注重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能形成基本的地理观点,培养学生用地理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学生的地理素养。
  一、确立良好的教材观,注重师生交流
  在以往的灌输式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把教材作为地理教学的根本所在,课程的内容全部依靠教材知识,而教材知识并不是教学知识的全部所在,这种教学方式自然达不到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一个良好的教材观,注重与学生进行对话,把教材知识当做对话的主题,对话内容则通过查阅大量地理资料得到,让学生做到地理基础知识的全面学习,并且得到地理知识的课外拓展。
  例如,在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的各个关键要素,并探究他们之间的联系。教师在知识基础的教学完成之后,可以与学生进行对话,来达到知识的拓展。
  教师:你最想生活的城市是哪个?
  学生:昆明。
  教师:为什么?
  学生:那里四季如春很适合居住。
  教师:那你觉得昆明是什么类型的气候呢?
  学生:亚热带季风气候。
  二、了解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注重学生的方法教育
  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从而明白学生所需的地理知识,最后根据学生基础知识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充分的进行契合学生知识需求的地理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更加的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教学,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能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将能力培养放在地理教学的首要地位。教师要培养学生有逻辑性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面对地理问题时能够有条理的进行分析解决,从五个“W”一个“H”出发,将问题逐步细化,最终得到很好的解决。
  例如,在学习《行星地球》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对于生活的星球——地球,还有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的知识有很好的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五个“W”一个“H”来进行章节学习,从而养成学生的思维习惯。
  Where——地球在哪?(它的地理位置)
  What——地球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他有什么特征?(它的地理现象)
  Why——地球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什么原因?(他的地理关系)
  When——地球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他的地理变化过程)
  Who——是谁发现了它的特征和变化?是谁居住在那里?(人与自然的关系)
  How——地球是怎样运行的?怎么发挥它的影响的?(他的运行规律)
  三、注重教学情景引入,构建学生地理知识体系
  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要注重课程之间良好的过渡,一个好的课程引入不仅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还能将新旧知识完美衔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教师通过情景引入,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从而产生地理学习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学生空间感的锻炼,从而充分发挥地理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要阶段性的进行地理知识总结概括,培养学生的大局观,构建学生的地理知识体系从而让学生能够具有一个系统的地理知识结构。
  例如,在学习《人口的变化》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了解人文环境的形成过程以及它的现象特征。而在引入“人口迁徙”这一地理概念时,教师在教学开始时可以给出一個图像,上面是某市的人口总数变化图像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让学生从图像中发现增长率一直小于零,人口总数却在不断增加这一奇怪现象,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资料查找,最后教师引入“人口迁徙”这一概念。而得出结论:因为该市的迁入人口大于迁出人口,而之间的差额还大于该市的自然增长率降低的人口数,因而人口总数持续增长。
  四、关注实践活动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地理是一个应用性和空间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注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情况,尽量将抽象的知识案例化,让学生能够对知识的应用有充分了解,并且加深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对于学生的地理素养的培养,教师要充分的应用实践活动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首先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具备完整的知识探究的能力,其次是达成对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的。教师在进行地理实践教学时,要充分引导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鼓励学生能够在实践已知问题的同时发现新问题,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还是在讲解《人口的变化》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在教师很好的引入“人口迁移”这一概念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自主探究活动,让同学自行探究迁徙过程的特性和影响。
  题目:你的家庭和你的亲戚曾经发生过迁徙活动吗?你认为当时为什么要进行迁徙?对你的家造成了什么影响,对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首先是设计一个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探究主题,在确定探究主题之后,让学生组队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或者头脑风暴之类活动,最后让学生总结出结论,教师再进行补充说明。
  五、结语
  地理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实践当作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在地理教学中的反馈,以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不断提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地理学习,并在生活中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基础以及学习效果,并以之为根本进行高效的地理素质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建业.例谈高中生地理素养的培养方法[J].才智,2017(11).
  [2]侯星宇,刘帅.浅论中学生地理素养养成的必要性及其提升途径[J].才智,2012(01).
  [3]周兴华.学科思想在高中地理教材分析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论坛,2016(20).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标的逐步实施,要想激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要求教学应围绕学生的需要展开。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改变以往“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努力唤醒、激励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本文基于一些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其中的重点教学内容,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全面开展素质教育,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为此文章针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分享科学的教学方式,旨在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重要性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
摘 要:高中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它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任务,因此,高中课堂的教学模式应该变革课堂中“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本文对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地理师生互动式课堂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师生互动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互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学生在与教师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会逐渐提高对地理课程的兴趣,对掌握地理知识以及拓展思维等有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增强自信心。这对于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和运动技巧,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作用极其巨大。因此,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体育技能和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小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兴趣;激发;教法  体育课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主阵地,是学生掌
摘 要:初中阶段,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形成,同时也有着一定的思想,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良好的思想教育,提高认识,思想品德课堂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其教学方式的有效性更加备受关注,本文重点分析情感教学法的开展,明确情感教学法如何积极运用到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也希望本文的有效阐述,能够提高认识,也希望未来的学生发展能够更加全面,提高其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关。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情感教学法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学习的途径越来越广泛,他们思维活跃,对教师教学要求甚高,不再满足于传统教育下的教学。因此,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来制定教学策略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切实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让学校成为培养学生发展的基地,本文就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摘 要:在高中学习过程中,数学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要注重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高中数学本身有着知识抽象性大、密度大和独立性大的特点,高中的数学学科削弱了直观性而更加突出了抽象性和空間的想象能力。这就表明需要学生自身的思维从直观经验型要转向于抽象和理论型,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但要给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技巧,还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
摘 要:数学在小学整体教学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是为初中高层次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才能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希望本文能为更多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正常的教学中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问题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分得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阅读兴趣;质疑;自主;感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将可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培养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点。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适时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