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胺肟吡啶树脂对含盐体系中Cu(Ⅱ)的去除

来源 :工业水处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1980_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氯球为基体,加入2-氨基-5-氰基吡啶反应得到树脂APN,然后在碱性条件下APN与盐酸羟胺发生胺肟化反应,制备得到偕胺肟吡啶螯合树脂(APO)。探究了不同酸度、不同盐度条件下制备的APO树脂对溶液中Cu(Ⅱ)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溶液pH为5和2时,Langmuir模型模拟得到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21、0.33 mmol/g。随着酸度的升高,吸附量略有降低;随着盐度的增加,吸附量会逐渐增大。APO树脂主要是通过吡啶N原子和肟基中的O原子对Cu(Ⅱ)进行螯合去除,其具有较好的抗盐和抗酸特性。
其他文献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作为一种新型自养生物脱氮技术,在处理氨氮浓度高、碳氮比低的废水方面具有极大的经济优势。目前对于该工艺的启动方式以及高效稳定运行所需要控制的条件尚未进行很好的总结。基于此,对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影响因素、控制与启动进行了机理分析与总结,并对污泥菌群的生化过程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后续开发更加稳定高效的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自养生物脱氮新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以农村黑臭水体及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的处理模式,研究了曝气及曝气联合菌剂对农村黑臭水体污染物及黑臭底泥的治理效果,并对各运行工况下的水质提升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静置组相比,采用各工况处理后,水质均显著提升,由初始的重度黑臭提升至非黑臭水体,其中,普通强度曝气技术(工况2a)对上覆水水质的提升效果最好,且简便易行;采用各工况处理后,底泥色泽逐渐由黑色变为土黄色,气味由强烈变为微弱,底泥有机质含量减少.
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AGS)具有较高的生物丰度、良好的沉降性能、高效的脱氮除磷及抗冲击负荷等优点,在废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关注。但成粒速度慢,成粒后易解体是限制AGS广泛应用的技术瓶颈。因此,实现AGS快速颗粒化并维持稳定结构是该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首先通过成粒模型假说总结了AGS典型结构,分析了优势菌群及其空间分布特性,之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论述了AGS结构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AGS技术今后的研究重点。
豆制品生产废水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COD高、pH低和生化性较好的特点。简要介绍了豆制品废水的排放情况和污染特征;剖析了国内外关于豆制品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比如常规处理和高值利用;综述了豆制品废水处理的工程案例,目前主流工艺为“物化法+生物法”耦合工艺;概述了厌氧/好氧生物流化床联合处理新工艺工程案例;探讨了当前豆制品废水处理工程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阐明了行业发展的方向。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是一项利用氧气选择性透过膜提供氧气并作为生物膜载体的新型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该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污水处理能耗,提高污水处理设施负荷,强化N、P营养物的去除,在处理高需氧量废水、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废水、高氨氮废水方面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介绍了MABR的工艺原理、技术优势、应用领域及其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中的应用案例,并对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喹啉、吡啶等含氮杂环化合物是焦化废水中主要的难降解有机物。以喹啉、吡啶作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筛选出的高效降解菌红球菌(Rhodococcus sp.)KDPy1对焦化废水A/O2生物处理工艺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红球菌的添加使O1池的COD、喹啉、吡啶去除率分别增加了11.4%、17.3%、14.0%。经生物强化后,系统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增加,且有机污染物降解菌如Stenotrophomonas和Ochrobactrum等更具优势,证实了红球菌(Rhodococcus sp.)KDPy1在焦
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和响应曲面法,以杨木碱浸渍废液的木质素去除率和B/C为评价指标,探究了漆酶与杨木碱浸渍废液在充氧条件下的最佳作用条件。单因素实验通过设置多个实验梯度确定因素最佳范围,再在最佳范围内每个因素设置3个水平进行响应曲面分析,探讨了漆酶投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3个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出最佳作用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作用条件:漆酶投加量157 U/L,反应温度37℃,反应时间4.56 h,在此条件下,预测木质素去除率为42.66%,B/C为0.758;验证实验得到的木质素去除率为43%
研究了粉末活性炭(PAC)主要性能指标对其吸附去除水中2-甲基异莰醇(2-MIB)和土臭素(GSM)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2-MIB和GSM吸附量的主要因素是活性炭特定孔径区间的比表面积,其中,2-MIB和GSM吸附量分别与1.0~1.2 nm、0.64~1.0 nm孔径区间的比表面积显著相关;活性炭碘值与2-MIB吸附量及1.0~1.2 nm孔径区间的比表面积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作为衡量2-MIB吸附量的参考指标。本研究结果可为供水企业选购PAC用于应对水源季节性嗅味问题提供技术参考。
选取热裂解废弃轮胎作为生物填料,通过对填料外加低电压形成并联的方式,研究了新型电加热填料法对低温下UASB厌氧氨氧化脱氮效能的强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传统加热方式,填料电加热缩短了热传质途径,提高了微生物环境温度,进而提高了脱氮效能。在10℃的低温环境下,填料电加热方法能够将厌氧氨氧化的总氮去除率由16.9%提高至74.9%,填料周围温度能够稳定维持在(32±2)℃的范围内,更适合微生物代谢和生长。相较于传统外部电加热丝方式,填料电加热对于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17.5%。此外,通电过程中轮胎内芯的铁单质
针对常规超滤膜组件在高温凝结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耐温性差的问题,研究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的PVDF超滤膜组件对高温凝结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运行温度高达90℃,进水浊度为30~350 NTU,运行通量为35 L/(m2·h)的条件下,该膜组件可实现低压稳定运行;出水水质稳定,产水浊度≤0.1 NTU,SDI15(淤泥密度指数)≤5,可有效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满足后续工艺要求;该膜组件经过碱洗和酸洗后,膜通量恢复性能良好,恢复率可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