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30号才发现陈星20号发来的邮件,让我准备一份艺术自述,1500字以上的,想想自己离艺术还那么那么遥远,所以写起来就很难为情。不过“探索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艺术”这句话倒是鼓励了我。
1500字是不是多了点?我喜欢一页里面也没有多少字的感觉。想说,就像我的画,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繁杂的场面,也都简单,一小束折枝,越简单越美好,越简单越快乐,越简单越容易给人幻想。
手指头在键盘上蹭来蹭去不知道要如何开始,高中语文课上有一个标出关键字的练习。比如“灰色、意大利、羊绒、围巾”,你觉得关键字可能是灰色,可能是羊绒,或者产地。这篇艺术自述里哪一个词是我想标记出来的?我想可能是“秘密”吧!“秘密”是一个很有爱的词。
我一直有一只玩具熊,没有取名字,走到哪儿都带着,我会和它说话,和它聊心事,和它拍照散步,尤其最爱和它分享秘密。
我和我的画也是,最爱和它分享秘密。比如去年的冬天。某天下小雪,我和某人面对面的坐着吃饭,我说“不如我们晚上去看场电影吧”。他说“不如算了吧,最近很忙,等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再去吧”。回去后一大段时间我都在画花儿,那种盛开的花儿,春暖花开时才有的花儿。
“一种姿态和坦荡荡的样子;一种还没有和他一起饮过冰,没有和他一起在零度的天气下看过好风景便期待春暖花开的遗憾;一种在心里‘春暖花开’算不算春暖花开的疑问”。这些在当时都被我作为秘密画进了画里。那段时间过去后,再看那几幅画,也就算是一种心情的记录了。
曾怀疑过,想表达最强烈的情感的时候是用嘴唇,不是绘画。所以,绘画能承载秘密的能力是不是被我夸大了?小熊吖、某人吖,那些我觉得理所当应当的事情,不一定是对的是吧?就像一朵云真的比十万只非洲野象还要重吗?
不过至少我觉得我的每幅画里都该凝结着我的专致、寂寞和绘画时的强烈情感。当然也不能少了某人的气质所带给我的灵感及与众不同的审美视角。我喜欢把这些意象变成具象,同时也揉和着那些小幻想、小情愫、小矫情、小内心戏,当画面让我觉得不足以承载这些时,我就会尽可能多的题一些字去配合。然后和观赏者在某一刻忽然产生共鸣,期待大家看到画中无数温情和美好的感觉(来自我的“秘密”的)。
刚刚讲到的“等春暖花开的时候去看电影”类似于那种的小秘密还有很多(其实没有等到春暖花开我们已经去看了)。这些事情会常常,也可以说每分钟都在我大脑里乱七八糟的折腾。总结不好到底思考了什么,可不想又觉得太空白,每天都是从拉窗帘开始,拉窗帘结束,晚上做奇怪的梦,一睁开眼就忘记了。电影《和莎莫的500天》中“用混乱缤纷我的人生”这就话就很适合现在的我(呵呵)。因此我让我的作品画面尽可能的简单起来、清淡起来的作用就是为了梳理我混乱的思想:从喧闹、浮躁进入一个逐渐静定、反思的过程。
总之“意识比身体坚强,绘画比心绪理智”。就是这样子,这就是我想要的。
导师点评:
展开余晓庆的画面,一股久违的清赏雅兴令观者屏息而视。余晓庆的没骨花鸟拟南田笔意,却不重复某种早已司空见惯的制作,尤其在构图和色调上出人意料地颠覆了一些旧有的模式,摹古而不泥古,显示出作者高雅清新的才情与风韵。
笔墨手段的运用以精神的表达为目的,如果只求媚人眼球就容易落入俗套。只有将心底清静下来,画面里自然透出孤傲清逸之气。余晓庆巧妙地在形貌枝节上作了减法,审美情趣上做了加法,色调多为淡雅的白色。其画面多为一枝盛开艳芳或一枝初吐芳华,物象虽少却自有万千生机,从而形成晓庆作品优美清丽、典雅超逸的境界。
期待余晓庆在经历笔墨与人生的锤炼之后,能给当今画坛注入一股清新之气!
——喻建十
1500字是不是多了点?我喜欢一页里面也没有多少字的感觉。想说,就像我的画,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繁杂的场面,也都简单,一小束折枝,越简单越美好,越简单越快乐,越简单越容易给人幻想。
手指头在键盘上蹭来蹭去不知道要如何开始,高中语文课上有一个标出关键字的练习。比如“灰色、意大利、羊绒、围巾”,你觉得关键字可能是灰色,可能是羊绒,或者产地。这篇艺术自述里哪一个词是我想标记出来的?我想可能是“秘密”吧!“秘密”是一个很有爱的词。
我一直有一只玩具熊,没有取名字,走到哪儿都带着,我会和它说话,和它聊心事,和它拍照散步,尤其最爱和它分享秘密。
我和我的画也是,最爱和它分享秘密。比如去年的冬天。某天下小雪,我和某人面对面的坐着吃饭,我说“不如我们晚上去看场电影吧”。他说“不如算了吧,最近很忙,等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再去吧”。回去后一大段时间我都在画花儿,那种盛开的花儿,春暖花开时才有的花儿。
“一种姿态和坦荡荡的样子;一种还没有和他一起饮过冰,没有和他一起在零度的天气下看过好风景便期待春暖花开的遗憾;一种在心里‘春暖花开’算不算春暖花开的疑问”。这些在当时都被我作为秘密画进了画里。那段时间过去后,再看那几幅画,也就算是一种心情的记录了。
曾怀疑过,想表达最强烈的情感的时候是用嘴唇,不是绘画。所以,绘画能承载秘密的能力是不是被我夸大了?小熊吖、某人吖,那些我觉得理所当应当的事情,不一定是对的是吧?就像一朵云真的比十万只非洲野象还要重吗?
不过至少我觉得我的每幅画里都该凝结着我的专致、寂寞和绘画时的强烈情感。当然也不能少了某人的气质所带给我的灵感及与众不同的审美视角。我喜欢把这些意象变成具象,同时也揉和着那些小幻想、小情愫、小矫情、小内心戏,当画面让我觉得不足以承载这些时,我就会尽可能多的题一些字去配合。然后和观赏者在某一刻忽然产生共鸣,期待大家看到画中无数温情和美好的感觉(来自我的“秘密”的)。
刚刚讲到的“等春暖花开的时候去看电影”类似于那种的小秘密还有很多(其实没有等到春暖花开我们已经去看了)。这些事情会常常,也可以说每分钟都在我大脑里乱七八糟的折腾。总结不好到底思考了什么,可不想又觉得太空白,每天都是从拉窗帘开始,拉窗帘结束,晚上做奇怪的梦,一睁开眼就忘记了。电影《和莎莫的500天》中“用混乱缤纷我的人生”这就话就很适合现在的我(呵呵)。因此我让我的作品画面尽可能的简单起来、清淡起来的作用就是为了梳理我混乱的思想:从喧闹、浮躁进入一个逐渐静定、反思的过程。
总之“意识比身体坚强,绘画比心绪理智”。就是这样子,这就是我想要的。
导师点评:
展开余晓庆的画面,一股久违的清赏雅兴令观者屏息而视。余晓庆的没骨花鸟拟南田笔意,却不重复某种早已司空见惯的制作,尤其在构图和色调上出人意料地颠覆了一些旧有的模式,摹古而不泥古,显示出作者高雅清新的才情与风韵。
笔墨手段的运用以精神的表达为目的,如果只求媚人眼球就容易落入俗套。只有将心底清静下来,画面里自然透出孤傲清逸之气。余晓庆巧妙地在形貌枝节上作了减法,审美情趣上做了加法,色调多为淡雅的白色。其画面多为一枝盛开艳芳或一枝初吐芳华,物象虽少却自有万千生机,从而形成晓庆作品优美清丽、典雅超逸的境界。
期待余晓庆在经历笔墨与人生的锤炼之后,能给当今画坛注入一股清新之气!
——喻建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