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W83和ATCC33277株侵入在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黏附作用中的影响,及在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l(ICAM-1)转录和翻译中的作用. 方法 建立体外P.gingivalis侵入内皮细胞模型,孟加拉玫瑰红活细胞染色法测定P.gingivalis侵入前后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黏附的变化;RT-PCR和mRNA比色定量法检测内皮细胞ICAM-1基因表达;
【机 构】
:
110002,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科,110002,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科,110002,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科,110002,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W83和ATCC33277株侵入在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黏附作用中的影响,及在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l(ICAM-1)转录和翻译中的作用. 方法 建立体外P.gingivalis侵入内皮细胞模型,孟加拉玫瑰红活细胞染色法测定P.gingivalis侵入前后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黏附的变化;RT-PCR和mRNA比色定量法检测内皮细胞ICAM-1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CAM-1蛋白水平的变化. 结果 P.gingivalis W83和ATCC33277株侵入可增加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抗ICAM-1抗体部分抑制P.gingivalis侵入介导的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黏附增加;P.gingivalis侵入上调内皮细胞ICAM-l基因和蛋白的表达,W83诱导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黏附增强及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能力强于ATCC33277. 结论 ICAM-1在P.gingivalis介导的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黏附增强过程中起部分作用,P.gingivalis侵入内皮细胞诱导ICAM-1表达可能是其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双价抗蛇毒鸡卵黄抗体(bivalent anti-snake venom immunoglobulin yolk,双价IgY)的制备及其相关特性研究,为多价抗蛇毒IgY的制备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两种单一抗原(舟山眼镜蛇、圆斑蝰泰国亚种)按顺序依次交替注入单只鸡体内,水稀释法制备双价IgY;测定双价IgY效价(间接ELISA法)、交叉免疫特性(双向免疫扩散试验)及对溶膜活性(溶膜试验)、
目的 研究湖北地区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HPV16)E6基因点突变分布及频率,与国内外其他研究人员发现的E6突变进行对比,分析E6突变在宫颈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从宫颈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中提取组织DNA,用HPV16 E6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的E6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在35例宫颈癌组织DNA中有18例发生E6基因178位核苷酸的突变,变突频率为51.43%,相应核苷酸
尼帕病毒(Nipah vires,NiV)为副黏液病毒,Henipavims亚属,单股负链RNA病毒,不分节段.人感染NiV后病死率达4|D%~70%,因此,NiV被列为最危险的生物安全4(P-4)级病原.NiV共有6个结构基因,其中N基因高度保守且高效表达,因此被广泛用于NiV感染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为促进我国免疫诊断与疫苗技术的发展,加强有关学科的经验交流和沟通,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制品分会决定于2009年10月在贵阳召开第四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
在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动物模型中,检测鼓室注射TLR4抗体对内耳HsP70及血清免疫球蛋白、C3、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表达的影响,探讨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可能的发病机制。
AmpC β-内酰胺酶(简称AmpC酶)的产生由其产酶基因所控制.细菌染色质上AmpC酶的基因包括结构基因ampC和多种调控基因ampR、ampD和ampG等。
卵清蛋白(ovalbumin,OVA)作为异源物质,接种人体后易引起过敏副反应.因此残余OVA含量检测是生物制品尤其是以鸡胚为培养基质的流感疫苗生产过程中必须监控的指标之一[1].本研究在建立定量检测OVA双抗体夹心ELISA两步法后,对此方法进行优化,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一步法.通过与德国Seramun试剂盒对比,考察此检测方法的适用性。
目的 设计多型别HCV-E1表位复合免疫原,通过免疫小鼠,探讨其在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与诊断试剂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比较HCV-E1包膜糖蛋白B细胞表位序列,选取几个代表性基因型的中和性优势抗原表位,再结合泛DR辅助性T细胞表位(PADRE),构建含有不同HCV型别E1表位抗原基因和通用T辅助细胞表位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结果 成功构建了含有HCV 1a、1b、2a、3a、4a和6a等基因型E1中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及双组分调节系统编码基因的携带情况,并观察外排泵抑制剂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水平的影响程度,以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与胞膜主动外排系统的关系.方法 PCR方法 扩增外排泵编码基因adeB及双组分调节系统编码基因adeR和adeS.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5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和亚胺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观察在含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有较高的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率[1],其病变部位存在大量的CMV DNA,并且,CMV感染诱导产生细胞因子影响宿主的脂肪代谢,使血清胆固醇水平增高,导致胆固醇在动脉粥样硬化斑的堆积,最终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基础,然而,CMV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病理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用CMV临床分离株体外感染主动脉细胞,观察感染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