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安全性研究

来源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411574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变应性鼻炎患者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了解其安全性.方法 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3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标准化屋尘螨提取液安脱达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观察其注射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共进行免疫注射10 019针,发生局部不良反应1 241次;全身不良反应40次.在剂量递增阶段局部不良反应494次,其中速发局部不良反应486次,轻度434次,中度49次,重度3次;迟发性局部不良反应8次.全身不良反应18次,速发全身反应16次,其中Ⅰ级反应12次,Ⅱ级反应4次,未出现Ⅲ、Ⅳ级不良反应;迟发全身反应2次.在剂量维持阶段局部不良反应747次,速发局部不良反应710次,其中轻度669次,中度37次,重度4次;迟发性局部不良反应37次.全身不良反应22次,速发全身不良反应20次,其中Ⅰ级反应12次,Ⅱ级反应8次,未出现Ⅲ、Ⅳ级不良反应;迟发全身反应2次.结论 运用标准化变应原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安全性极高的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假体置换术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伴有桡骨头粉碎骨折的肘关节三联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54例伴有桡骨头粉碎骨折的肘关节三
随着微创手术日益广泛的应用,腹腔镜技术不断提高.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成为处理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手段[1].我院在熟练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基础上成功实施了15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TD),疗效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麻风主要损害周围神经和皮肤;少数患者仅有神经病变而无皮疹,称纯神经炎麻风.神经粗大伴功能障碍是麻风常见的甚至被认为是麻风所特有的体征.基于这一概念、加之我们对相关疾
低分子量肝素是一种具有高抗Xa活性的抗凝血药,具有抗血小板、防栓及促进冠状动脉再通等作用.心内科主要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Q波心肌梗死,因为其皮下注射90%~100%可被吸收,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减少出血事件发生,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肠道准备是妇科手术前不可缺少的常规操作,这项重要准备工作是确保手术成功、防止并发症的关键,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阴式手术前肠道清洁更为严格。
麻风防治是一项长期任务[1];基本消灭不等于完全消灭[2].在防治的后期,决策者和项目管理人员必须面对两大问题,即康复和早期发现散在的病人[3].近年来,山东省每年仍发现新病
俯卧位是脊柱外科后路手术中最常用的体位之一,手术中患者通常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由于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长,患者在较长的手术过程中身体的各部分都承受着一定的压力,特别是身体的负重点和支撑点有了明显的改变,再加上麻醉后患者知觉丧失,肌肉松弛,保护性反射功能减弱或消失,患者的身体基本上丧失了自我凋节的能力,易引起呼吸和循环功能改变,易导致并发症.所以,做好俯卧位手术患者的护理是保证脊柱外科后路
腔积脓是妇科感染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好发于绝经后女性,由于症状、体征不典型常常延误治疗,严重者可导致子宫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1995年7月~1998年2月,中英麻风康复合作在文山、大理、洱源三个县,对407例病人和166例MDT停药1年者,共573例(其中MB 509、PB64),平均年龄32.45岁(14~16),定期进行神经炎监测,共
患者男,1914年10月生.1953年5月右前臂内侧发生鸭蛋大的麻木斑;1954年4月眉间又出现蚕豆大的红色斑块,12月两颊和四肢发生散在性红斑和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