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思路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5458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再次强化哲学社会科学育人作用和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既成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载体,又深刻体现了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人文教育本质内涵.当前,课程教学仍存在主讲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认识不到位、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度不深入、教务管理部门政策导向和管理不足等突出问题.以英语专业英语精读、英语泛读和美国文学三门专业核心课程为例,运用具体案例分析阐释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中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从而为新时期大学英语专业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借鉴.
其他文献
汪曾祺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转型进程中的重要作家,在《受戒》中以民间文化视角透视乡土民俗风情,建构具有多重美学价值的乡土文学世界,在中国乡土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接续与开拓意义.通过对《受戒》相关研究成果的述评,聚焦乡土视域下作家独特而丰富的审美内蕴,以期对新世纪乡土文学创作提供思路与借鉴.
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带来了人口增长和财富增加,也引致了大国兴衰和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虽然最先发生在西欧,但它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孕育的结果,不能成为"欧洲中心论"的证据.工业革命的驱动因素是多元的,这些因素之间是相互交融、相互纠缠、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像螺旋体一样共同推进工业文明的演化.探讨工业革命的驱动因素,需要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采用理性思维、客观立场和科学态度对人类工业文明演化史进行多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