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作风建设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来源 :党政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ying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将作风建设提升到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部署、落实,开启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新境界新征程,对于坚定不移地坚持党要管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供了科学指南。作风,是指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稳定恒常的态度或行为风格,党的作风反映了党员干部的思想风貌和工作态度,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和政治本色。党员领导干部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成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党员干部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终身必修课,努力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一、充分认识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党员干部必须站在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新时代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弘扬优良作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加强新时代作风建设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客观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根本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明确提出“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党员干部心系群众、埋头苦干,群众就会赞许你、拥护你、追随你;干部不务实事、骄奢淫逸,群众就会痛恨你、反对你、疏远你”。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核心问题,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其实质是对待人民群众态度和感情的问题。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群众路线历来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我们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中坚和骨干,只有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才能密切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当前,我们党面临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还仍然存在,如果任其滋长蔓延,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因此,党员干部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所发出的“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的忠告,把加强作风建设放到事关党的事业兴盛衰亡的高度来审视,放到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夯实巩固的高度认识,切实增强抓好作风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加强新时代作风建设是提升党性修养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 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党性修养包括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职业修养、纪律修养、作风修养六个方面,作风修养作为党性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加强作风建设加以实现和体现。当前,少数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搞花架子、好大喜功、不作为或有选择作为、懒政怠政惰政等作风不实不正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形象,销蚀了群众的信任,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究其根本是党性修养严重缺失的结果。一个党性意识强、思想品行好的党员领导干部,一定是一个工作作风稳健扎实的人;反之,一个工作作风散漫的党员领导干部,也必然是一个党性修养孱弱、政治品格低下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进作风要举一反三,透过作风看党性,在解决作风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好党性问题。”党员干部只有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发扬钉钉子精神和大国工匠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才能不断磨砺和淬炼党性,才能始终保持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3.加强新时代作风建设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关键在于各级党员干部要有优良的工作作风。”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集中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新发展理念注重以人的发展程度衡量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体现人的发展程度,有力地昭示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本质。党员干部只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提高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求,不断转变工作作风,谋划创新思路主动向群众问计,查找不协调问题自觉听取群众意见,制定绿色发展措施积极向群众求教,落实开放任务主要依靠群众努力,衡量共享成效完全由群众评判,才能使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
  4.加强新时代作风建设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郑重要求全党
  “必须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告诫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当前我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处于强力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时期,社会问题纷繁多发,利益关系复杂多变,党员干部作为社会管理的主要力量,通过加强作风建设为百姓排忧解难,能够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重要政治保障。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党员干部是全社会的表率和楷模,其工作作风对于整个社会风气具有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只要党员干部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去解决热点民生问题,就能够消弭社会问题与矛盾,就能够理顺人心、凝聚力量,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如果党员领导干部作风不正、作风不实,不但难以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领导者,相反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阻力和障碍。党员干部只有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把深入改进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的要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多做顺民心、谋民利的好事,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促进全社会的风清气正与海晏河清。

二、围绕重大战略部署推进新时代作风建设


  推进新时代作风建设绝非抽象的概念和空洞的口号,而应是科学合理的思路、雷厉风行的动作、得力有力的举措和实实在在的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来进行。
  1.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作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别人甩在后边。”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实践经验充分表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快与慢,主要取决于这个地区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好与差,扎实的工作作风能够提升党员干部的工作效能,推动经济环境的改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保持平稳健康不断积累后劲;扎实的工作作风能够增强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加速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实现经济稳步健康发展不断注入动力和活力。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抓作风建设就是抓新型实体经济,抓作风建设就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抓作风建设就是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当前,以十九大精神为动力和引领,全国各地掀起了新一轮竞相发展的热潮,各地区的竞相发展,从表面上看是拼改革、拼创新、拼产业、拼项目,但从根本上看,拼的却是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就此而言,加强新时代作风建设是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坚强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提高推动科学发展能力,切实改进作风,脚踏实地创造新的更大的业绩。”党员干部只有進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不懈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作风建设机制,才能把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落到实处。
  2.围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作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践行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党员干部加强作风建设的终极目的。因此,是否关心和解决民生问题、是否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检验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是否坚强、作风是否优良的唯一标准。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仅仅是一个态度问题、感情问题,更是党性观念、政治立场问题。党员干部只有转变工作作风,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作为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的根本依据,才能有效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只有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和坚持群众观点,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绩于民,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转变工作作风,采取得力措施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就业、住房、教育、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系、食品药品安全、土地征用等热点难点问题,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3.围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者要
  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当前,国内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处理失当,就会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甚至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生不利影响。“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任何矛盾和问题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都有一个孕育萌芽、发展演化的过程。如果在孕育萌芽状态就能果断地加以遏制消除,就能化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加强作风建设,善于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勇于从社会矛盾源头加以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严重脱离群众、态度粗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独断专行等不良作风,导致了一定范围内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紧张与冲突,进而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要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心里装着困难群众,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满怀热情为困难群众办事。”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到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热点突出的地方去,大力实施惠民之举,将党和政府的关爱传送到群众心里,才能从根本上铲除矛盾滋生的土壤;只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通过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和春风化雨式的思想引导,才能将各种矛盾遏止在萌芽状态;只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健全完善维护群众的权益保障机制、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才能清除滋长矛盾的源头;只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了解掌握矛盾产生的诱因,制定相应的预案和对策,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才能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只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第一时间及时掌握矛盾纠纷的详细情况和动态变化,才能将矛盾纠纷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责任编辑 周 巍)
其他文献
党员干部的“合格”与“不合格”之间并没有鸿沟巨坎,有时只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遥。当下,就有这样一些党员干部大毛病不犯,小问题不断。比如,有的偶尔参加一次不该去的饭局总觉得无关紧要;有的到基层接受一些价值并不高的土特产自认为理所当然;还有的借故少参加一两次党内学习教育看似无伤大雅。殊不知“蚁穴虽小可溃千里长堤”,一次、两次,就会有很多次。看似不起眼的一些小毛病没有及时克服,时间久了,就会变成大问题;看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加强基层党建服务站点建设,是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的具体载体,是拓展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举措。  金山区基层党建服务站点建设,经历了“以吕巷镇巷邻坊为代表的探索初创阶段、以区委组织部发文为标志的全面推广阶段、以统一达标为要求的规范完善阶段”三个阶段。
期刊
记者: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宣传,陈云纪念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发掘工程,开展相关工作的?    陈麟辉: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上海诞生了一批具有红色印记的遗址遗迹,如党的一大会址、二大会址、四大纪念馆和陈云纪念馆等,共650多处。上海具有珍贵的红色资源、光荣的红色传统和优秀的红色基因。红色文化在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
期刊
近年来,文化“雅贿”现象屡被诟病,因雅好滋生腐败,已有许多官員因此落马: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爱玉成痴引发塌方式腐败,致国家损失19亿;河南省南阳市原纪委常委谢先莹“收藏”近亿元名人字画;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原副市长王会师痴迷摄影,家中搜出十几部昂贵的摄影器材……  究其原因,“雅腐”更具有隐蔽性,字画古玩不像现金、房产、汽车那么烫手惹眼,变现手段隐蔽多样,侦破难度大,更容易逃避监管。官员书画家、官员摄
期刊
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同志的实际领导地位缘何得以确立?某红军老战士一语中的:“军事顾问李德是没有本钱还想打洋仗,毛泽东同志则是有什么本钱打什么仗。”  有多大本钱打多大仗,内中蕴含的哲理实在是今天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价值依归、行动指南。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主政一方,明明初来乍到,“两眼一抹黑”,对什么情况都还不了解、不清楚,但心态浮躁、急功近利,为了追求一鸣惊人的“形象”“政绩”,仍然不惜
期刊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之一。作为基层党员,如何使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宝贵武器,是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的现实性问题,是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性问题。笔者认为,陈云同志在长期实践中提出的“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对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广大基层党员如何使用好这一宝贵武器、做好这门“必修课”,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一、党支部要成为教育管理党员的“炼钢炉
期刊
基层是党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发挥着战斗堡垒的作用。可是当下,一些基层单位把党建当做“务虚的工作”“纸上的工作”,对于考核,认为就是应付检查,就是按照考核内容条目进行“编撰”:人员配备可以临时填上、制度可以根据上级文件改一下、会议内容可以补、开展党建活动的照片可以摆拍,至于机构设置就更简单了,挂上一块“某某党建工作办公室”的牌子便可高枕无忧……等到考核检查一看:办公
期刊
社会发展到今天,每个人都可以用随身携带的手机将遇到的事情拍成照片或视频传到网络空间,如果配上吸引眼球的标题,将在短时间内“引爆”互联网。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彻底转变思维和观念,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自觉自愿地公布消息,有关突发事件的谣言才不会有滋生的空间。  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地方的少数领导干部,在处置突发事件时思维仍然停留在过去,一味地“封堵”,一味地“删除”,自以为能量很大,可以
期刊
编者按: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鉴于此,本刊特约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六位学者,对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建构逻辑和实现路径进行了深入解读。  文化兴盛:民族复兴中的道路认同  周东华  习近平
期刊
一、开展党校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研究的必要性  习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培训,无论是全国党校工作会议还是干部培训规划,都对干部培训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具体落实中央有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求,如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是摆在各级党校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作为认知主体的学员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