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语感训练 提升语文素养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rc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是读者思想认识通向作者内心的桥梁,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精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的金钥匙,它强调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受,最终达到语言文字快速领悟的境界。因此,培养学生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而,语文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训练为“纬”,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指导吟诵,感知内容
  就语文本身来说,语言文字是形式,思想感情是内容。就语文教学来讲,只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指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思维,使课文描述的人、事、景、物等在头脑中浮现出来,产生真切的感受,进而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语感,必须让学生反复接触和感受课文的语言,吟诵则是学生接触和感受课文语言最经常、最重要的方式。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凡、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吟诵即有节奏地诵读。通过吟诵,耳朵可以具体地感受到语言抑扬有致的音韵,缓急合宜的节奏;眼睛可以把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鲜明的形象;内心能够和作者的心相通,敏锐地感知课文的内容。
  如《大海睡了》,这是一首诗歌,诗中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诗歌共8行,语言流畅、富于想象。教学中,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让诗文幽远深邃的意境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般的真切体验。然后引导学生用轻松、舒缓的语气有节奏地进行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吟诵中逐步加深自己的感受,从而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启发想象,领会意境
  叶老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确,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诱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意境之中,那么,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必定真切自然。怎样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意境呢?叶老认为:“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个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如果拘于有迹象的文字,而抛荒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至多只能够鉴赏一半;有时连一半也鉴赏不到,因为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极关重要的一部分。”这段话启发我们,在培养学生语感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在脑中进行加工再造,显现出相应的具体形象,并受到形象的感染,情意的熏陶,从而领会课文的意境。
  三、联系生活,体会感情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培养学生语感,应引导他们把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同对语言的研究结合起来。不是单从语言文字去研究,而是以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去研究表现生活的语言。叶圣陶先生说过:“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累得越多,了解就越深切。”因此,培养学生语感,还要多引导学生调动、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使他们能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扎扎实实地体会出语言文字所含的感情。
  如《奶奶的白发》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指导朗读时,要注意人物说话语气和内心感情的变化。特别是奶奶笑着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这句话是本段也是本文中的一个难点。如果教学中让学生就词解词,就句解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而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插图,回想自己所熟悉的生活,联系生活中的事来说一说,为什么“这白发一半是爸爸给的,一半是我给呢”?这样,不仅降低了理解的难度,而且把课堂学习与家庭生活衔接了起来。将生活的经验运用于课堂,加深了学生的体验,碰撞着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充分地认识到,长辈为晚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却无怨无悔,从而能有感情地读好奶奶的话。
  四、积累运用,积淀语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培养语感,应高度重视积累和运用。所谓“文章读之极熟,即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积累就在于“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熟读成诵的过程,不仅是积累大量的感性语言材料的过程,也是内化成套的语感图式的过程。
  如《奶奶的白发》一课的教学,在学生理解了重点词句,体会了人物情感之后,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奶奶和“我”的语言、表情、动作等等,并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组表演得最棒,师生共同担当评委,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让他们在动情的语文实践中积淀语感,增强体验,同时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
  语感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去“感”。由于语文教学具有重朗读、重形象、重生活的特点,从而为激活并训练学生的语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我想:教师只要从低年级起,坚持不懈地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逐步提高感悟能力,学生是不难做到“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志趣的”。
其他文献
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一理念落在实处?我们认为,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退居”,适度地“旁观”,让教师的“无”换得学生的“有”。  一、在“无言”中放飞思维  事实证明,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学生再也不是一张可以任凭描摹的白纸了,因为他们身处的环境使他们获得丰富的经验,这使得他们有的已走在课程的前头,有的还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举一反三了。所以在课堂上,当我们面对充满生命活力与成长潜力的孩子,
文章运用文献调研法,从体育教师的专业思想素养、专业才能素养、专业精神素养、专业人格素养四方面来探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理念下体育教师的素养,以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性是在工业控制中按照预定的时间要求完成一定任务目标的自动化管理模式。实时控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中。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性
考察了芽孢、贮存温度、含水率、光照和pH对多粘类芽孢杆菌HY96-2制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芽孢制剂相比,芽孢制剂在-20℃~37℃的范围内贮存时活菌存活率较高;含水率为
研究目的: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2002—2015年期间发表的土地利用与碳排放相关研究主题文献进行文献共被引网络、关键词共现网络及突现词分析,厘清国外土地利用与碳
股票价格受经济周期、金融政策、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股价的运动方向未知而复杂。投资者在股市交易中还会受到信息不对称、大客户操纵、盲目从众投资心态的干扰,因此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企业进行科学的财税筹划,合理避税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笔者就从中小企业目前存在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文章要修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鲁迅先生也说:“作品写完后,至少要看两遍。”意思是通过多看来发现文章的不足。  “文章不厌百回改。”我国唐代诗人贾岛,相传他初到京师时,一次,在驴背上得到两句好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后来,他又想把“敲”字改成“推”字,正琢磨不定时,撞上迎面而来的韩愈。韩愈问明情况后,不但没有责怪,倒帮他斟酌起字句来,说:“敲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