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道上的科学

来源 :教育界·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guo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组织二年级学生经历四个阶段,开展关于盲道的调查与体验,发现当前盲道建设与使用的实际情况;分小组开展简单的测量、生动的体验;寻找盲道上的违规停车,张贴“温馨提醒”;走访相关政府部门,反馈调查结果;奇思妙想,让盲道更科学……孩子们认识了盲道,学生了测量技能,形成了关爱他人的情感,整个过程,也让大人与孩子得到了全方位的教育。
  【关键词】步骤;发现;收获;反思
  【指导思想】
  习总书记在北京八一学校考察时说:“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说:“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理解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
  【活动目的】
  1.了解新时代宜兴城区建设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及家长)树立“我是骄傲的宜兴人”的家乡情结。
  2.了解盲道上的科学,初步学会调查与测量的技能。初步了解盲人走盲道的活动过程。
  3.关注盲道的建设与规范性使用,初步学会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
  4.对于解决盲道上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及家长)学会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用创新的方法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5.通过亲身体验,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感。
  【活动方法】调查与体验相结合
  【参与对象】二年级(2)班20名学生(与家长)组成的陶淘研学团
  【活动时间】2019年1月2日至2019年5月9日
  【指导教师】史淑琴 钱雁云 许丽红
  【活动步骤】
  因本次调查体验活动的参与者为二年级学生,考虑到参与者的年龄偏小,为确保本活动的有效性甚至高效性,我们将活动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撰写活动方案,与宜兴市设计院相关领导进行方案论证。在方案的指导下,拟订活动安排,按“人民南路”“人民中路”“人民北路”确定具体学生与指导老师,需要携带的器材也在安排中明确规定,让学生及家长一目了然。
  第二阶段:活动前指导。我充分利用科学课,先组织学生提出关于盲道的科学问题,激发他们研究的兴趣和欲望。然后通过阅读,普及盲道科学知识;通过讲解及示范,具体指导学生开展测量的方法与内容,明确体验的要求。我还设计了一份调查记录表,方便学生实地调查时及时记录。
  第三阶段:利用周末,在老师与家长的带领下,组织学生按原定计划开展实地调查与体验,获取第一手资料(数据资料、图像资料、视频资料)。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填写记录表。
  第四阶段:总结表彰,反馈信息。为进一步提高更多学生的认识水平,指导学生编制以“盲道”为主题的科学小报,在全校进行宣传与展评,对认真参与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在此基础上,就学生发现的问题向相关部门反馈,既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又让存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调查发现】
  1.人民路全线都设置了盲道,为盲人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人民南路和人民北路的盲道比较畅通,只有少量电瓶三轮车停放在盲道上。人民中路属于繁华地段,人多车多,乱停乱放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华地广场门前,停车线靠盲道很近,几乎所有摩托车的车尾或车轮都会影响盲道的正常使用。大统华门前还有盲道已遭到损坏。
  3.通过测量,孩子们发现,人民路全线的盲道砖与规范要求略有误差,但基本在正常范围之内。
  【过程与收获】
  1.初步学会了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盲道,学生可能从来就没有关注过,所以脑子里的问题特别多,也特别怪。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利用科学课的时间引导学生就盲道提出自己的问题。从学生提问的情况看,大致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A.为什么叫盲道?B.盲道是什么样的?C.盲人怎么知道自己走的是盲道呢?D.盲道在哪儿?E.盲道有多长?有多宽?可是有些问题却可以反映出孩子们对于盲道没有任何认识,如盲道是新衣服还是旧衣服,盲道看得见外面吗等等。通过本次调查与体验,孩子们不仅认识了盲道,而且知道了盲道分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对盲道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
  2.初步学会了测量数据。很多孩子都提出,盲道有多长?多宽?这是我们陶淘研学团研究的重点之一。“科学探究中的数据处理、模型建立都离不开数学。要尽可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应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活动中,孩子们有的用皮尺,有的用直尺,有的用米尺,测量—块盲道砖的长、宽、高、间隔等。沈婧如同学测量出,“盲道路宽度60厘米,靠近盲道的障碍物距离盲道20厘米”;李姗姗同学测量出,“整块盲砖长60厘米,宽30厘米。单根条状凸起长27厘米,宽3厘米,凸高5毫米。条与条闯宽3厘米。”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准确测量”的要求有些高,但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孩子们做到了。
  3.初步学会了关爱他人。体验,是最精彩的环节之一,每个组都有孩子准备了眼罩,每个孩子都按预先的要求“体验走盲道至少20米”。体验中,有的孩子表现得十分紧张,有的孩子需要在别人的搀扶下才能颤颤巍巍地走完全程,有的孩子居然跑偏了。体验后你最想说什么呢?沈婧如同学说:“盲人真不容易,走路都要小心翼翼。”代子琪说:“盲人太不容易了,这样走路我没有安全感,心里害怕。”殷善美说:“我们要帮助盲人。”王涵琳说:“盲人看不到,我们要扶他,不能捉弄他。”朱航洁说:“盲人很艰辛,他们什么都看不到,很难意识到危险,所以我们要关爱他们,同时也要保护好我们的眼睛……”孩子们所言发自肺腑,感情至真至诚。
  4.初步学会了遵守法规。通过调查,孩子们发现,有些地方(人民路的繁华地段)的盲道形同虚设,被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占领了。體验后,刘晓霖同学表示:“以后车子不能停放在盲道上。”钱莘月同学说:“盲道是给盲人走的,如果被占用会给盲人带来不便。”代子琪同学呼吁:“盲道上禁止停放车辆。”李珊珊同学呼吁:“我们不要占用盲道!”……面对调查中发现的乱停乱放,有的孩子提出“帮助移开”,有的孩子说贴“罚单”。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那样做的,除移开了一部分小型障碍物以外,我们共同设计了一张“温馨提醒”:“请您关爱盲人,停车远离盲道,过马路主动搀扶盲人!”每人准备10张,对于每一个障碍物,发现一个“贴”一个!决不姑息!据不完全统计,本次活动中共贴170多张“温馨提醒”。从孩子们的反馈中不难看出,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遵守法规的意识已经初步形成。
  5.初步提高了创新意识。调查体验活动中,我们还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关于盲道、拐杖或车辆,你有什么奇思妙想?针对十字路口的盲道设置状况,你有什么奇思妙想?沈婧如同学说:“希望以后能发明一种有导航功能的拐杖,它会发出语音,提示盲人,这样过马路也不怕啦!现在的十字路口没有盲道,建议在十字路口也设置盲道,不让盲道中断。”吴彦宏同学说:“希望每个车子都有‘占用盲道提示功能’。”李姗姗说:“路口设置语音提示,斑马线做成盲道状。”朱航洁说:“拐杖如果能识别方向,感应危险,盲人就可以少一点危险。”……孩子们的想法是幼稚的,但却是可爱的!如果对盲道、拐杖、车辆进行科学改进,社会的文明程度是不是又可以进步一大截呢!
  6.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孩子们发现多处盲道存在破损、侵占、挤占(因车位线离盲道太近)等现象,都觉得要告诉警察叔叔,保护盲人的安全。我们一起拟写了三封信,由三个学生代表全班同学分别送到市政处、交警中队、城管中队,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市政处,汤澄科长认真地告诉同学,巡查组发现破损后,已在第一时间维修完毕,感谢大家对盲道的关注和对盲人的关爱。城管中队的刘队长告诉孩子们,一定会重新规划停车位。交警中队的窦小健指导员不仅听取了孩子们的心声,还带领孩子们参观了“交通指挥中心”,让孩子们又一次得到了生动的教育,并通过孩子们教育家长,共同遵守交通法规。通过活动反馈,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活动反思】
  1.外出活动需要周密的安排,确保时间、地点、人员、内容等落实到位。本次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长达5个月,由于安排得十分周密,确保了每一个阶段的任务都能高效完成。
  2.因外出活动的特殊性,充分调动家长的力量,可以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确保安全问题的万无一失。对于人民路全线的调查与体验,由于路程较长,孩子的体力消耗较大,有了家长的参与,活动成功率大为提升。全程交给家长,学校放心,孩子安心,带队老师爽心,这实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让教育变得快乐。孩子们成长了,家长们也有所收获。特别是家长们的认真态度,为孩子们树立了积极的榜样。教育,需要家校合作!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活动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通过观察、实验、操作、体验、探究等活动方式,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深度理解与知识建构,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理性思维的过程。基于学生生活经验、认知特点、心理特点组织数学活动学习,能够提升学习有效性。  【关键词】活动学习;生活经验;认知特点;心理特点  数学活动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通过观
期刊
【摘要】图形与几何作为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它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但是由于几何内容的抽象性以及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就小学数学“画垂线”这一节课中学生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探索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画垂线;三角尺;直尺;微课  小学阶段是数学基础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当中有很多基础的数学内容,但是,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当中要注重这些知识内容之间形成的逻辑关联性。因此,为了使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被学生理解,教师可以按照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来进行授课指导,分模块进行教学,这就是所谓的微专题教学。本文以探究直线与圆中的轨迹思想的解题策略为例,从教学过程及教学设计方面来阐述微专题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直线与圆;微专题;解题策略  在第一轮复习完成之后,高三
期刊
【摘要】文章从打造富有艺术气息的公共空间环境、建设提升幼儿素养的班级支持性环境、营造和谐柔性的教育人文环境、依托环境内涵形成的文化引领这四个方面论述了幼儿园优美校园环境建设的途径、方式及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韵美;稚美;和美;润美  疏影横斜水清浅,雀飞蝉鸣四季景,童声朗朗暮霭间,拂过悠悠绣园中。走进绣园,每一方空间都融入清新灵动的艺术气息,每一处区角都渗透了陶冶性情的文化内涵,每一片院落都浸
期刊
【摘要】很多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难以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进行小学语文的学习。师生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互动,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自然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教师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需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设计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文章主要讲述了在小学语文教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举例的方式分享有效课堂教学的—点儿心得。语文教学中选用的课文,情节清晰,思想深刻,其中不乏语言精美、画面感极强的美文。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领会文章的情感及写法,课堂教学中可采用适时让学生画图、分析配图、画折线等方式来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进而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配图;折线  《教育学》指出,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
期刊
【摘要】文章试图以金燕老师执教的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上册“A puppet show”一课为例,观察学生能否通过课堂中的情境呈现、活动组织、写作输出等方式有序组织语言,进而准确、丰富、连贯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关键词】言语表达;以说促写;课堂观察  言语表达是逐层推进输出的过程,从模仿语言到理解迁移,最终将语言运用到真实情境中。小学英语课堂中言语表达的过程,正是学生理解、运用言语的过
期刊
【摘要】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之一就是学生的家庭作业质量很低,学生敷衍应付,老师忙于催收,身心俱疲后发现收效甚微。文章探讨教师如何改变家庭作业的方式,丰富作业的内容,调整评价的主体,从而让学生从被动完成作业变为主动完成作业,收获别样的精彩。  【关键词】家庭作业;阅读;作业评价  家庭作业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有效的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基本技能。在传统
期刊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如何更好地创设情境,与学生生活实际对接,提高学习的效果,文章以“认识整亿数”一课为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情境;数感;小学数学  【片段1】推算A4打印纸厚度,引出计数单位“亿”  师:同学们,平
期刊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应遵循的原则,接着总结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应用多媒体的几个方面。运用多媒体技术让情境更有趣,学生的参与度更高;课堂更鲜活,想象更丰富;知识更形象,训练更扎实;难点更突出,课堂更高效。  【关键词】多媒体;课堂教学  近年来,在日常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极大地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