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来源 :生态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ght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对于城市质量管理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上海市的环境特征,提出了包含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环境质量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及综合指数法对上海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表明:上海市城市生态环境2010-2017年逐年改善,自然生态指数呈现上升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社会发展环境稳中有升,贡献度最大;经济发展环境贡献度较小,有待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向好的趋势发展.社会发展指数所占权重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为0.3891,表明上海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主要取决于社会发展指数的变化,验证了生态保护政策的有效性,证明地方政府积极的环境保护政策极大地改善了地方生态环境质量.
其他文献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生态宜居是根本,但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生活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文章基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现状,利用微分博弈的方法,构建了基于连续时间的农户与地方政府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微分博弈模型,首先获取了农户和地方政府的最优策略,其次探讨了不同参数变化对最优策略的影响,最后利用Matlab对模型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的环保监管意识和环保监管能力及对违规排放生活垃圾的惩罚力度影响农村生活垃圾的污染量;第三方力量的环保监管意识和环保监管能力影响地方政府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的努力程度.
利用我国2009-2017的省级面板数据,结合全局莫兰指数及局部莫兰指数散点图,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环境规制、新型城镇化及其二者交互项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本地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从本地效应来看,环境规制的实施带来的绿色技术创新无法弥补治理污染成本的上升,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使资源合理再分配,促进本省经济增长,二者交互对本省经济增长亦呈现出正向作用;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环境规制、新型城镇化分别对邻省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但由于竞争效应的存在,二者交互对邻省经济增长的效应为负.基于此,政府应鼓励企业进行绿
基于适应性环境管理的理念,对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历次规划进行的回顾性评价表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在规划模式、管理目的 及实施措施等方面,已呈现出渐进式、问题导向及策略调整等适应性管理的特征.然而,滇池流域严峻的水污染形势、外流域调水的风险、河湖水生态功能丧失、风险管理转型的迫切需求等问题依然存在.适应性管理可为新一轮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提供思路,即水环境管理目标向风险管理转型,将规划范围拓展至调水水源区及周边辐射区域的广义流域,侧重于重构具备健康水生态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并提升管理响应能力以应对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