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名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

来源 :中药材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qunimad41197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胃炎是一种胃黏膜慢性炎症,其病因复杂,治疗难度较大。慢性胃炎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痞证”“胃痛”“嘈杂”等范畴,该文主要是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机制、辨证分型的基础分析上收集中医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典名方,对其用法和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分析。
其他文献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多发疾病,患者胃黏膜变薄,表现出上腹部不适、饱胀等症状。中医认为此病属痞满、胃脘痛范畴,以中医方式辩证治疗的效果显著。本文探讨疏肝和胃加减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4例,均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标准,遵医行为良好并知情同意参加研究,病历资料完整,辩证分型为肝胃
期刊
报纸
以辣椒(Capsicum annuum L.)龙椒1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组试验,A组为化肥(对照)、B组为放线菌肥、化肥、C组为枯草芽孢杆菌肥、化肥、D组为复合菌肥、氨基酸水溶肥、玉米秸秆、化肥。通过田间试验探究化肥与生物菌肥配施对辣椒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与生物菌肥配施增加了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确保辣椒果实的产量和根系生长,减弱土壤酸化,达到减施化肥的效果。B1处理(150 k
期刊
学位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绚烂多彩,积淀着各少数民族的精神追求,代表其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的文化沃土。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还存在传统土壤流失、产业发展不强、综合保障不足等诸多问题。本文认为新时代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是要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交
期刊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导方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文化基因与精神信仰,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潍坊市寒亭区为例,分析了传统文化“两创”的动因,介绍了寒亭区文化“两创”的现状,并就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特色优势、以文化“两创”为着力点、以融合创新为原动力、开启非遗文化活态传承新模式的实践路径进
期刊
新疆红色音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新疆独特的地域风格特征又传承着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精神谱系,是宝贵的文化资源。新疆红色音乐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对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和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新疆红色音乐在党的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创作概况进行梳理,阐述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意义,并对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路径进行思考,以期更好地发挥红色音乐文化传播的时
期刊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9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7)。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益气活血方治疗,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相比治疗前明显下降,但观察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8.244,P<0.001
期刊
王道坤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属于虚实夹杂之证,多由脾胃虚弱,胃络瘀阻,虚瘀交错等因素共同所致。提出扶正化瘀、标本兼顾的辨证法则,治疗上虚以健脾益气,理气和胃,瘀以行气化瘀、化痰消痞为主,使得气血并调,瘀血自消。临证遣方用药忌刚用柔,平淡轻灵顾护脾胃之气,有效逆转胃黏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等病理性改变,突出了治病求本的辨治思想。
期刊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临床上患者多见上腹不适、腹胀、疼痛等症状,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根除Hp、抑酸、保护胃黏膜和促胃肠动力为主。中医认为其病机多属本虚标实,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湿阻、血瘀、浊毒等为标,临床上运用经方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笔者通过查阅近几年的相关文献,根据病机特点,从虚、郁、湿三方面总结现代医家治疗本病的辨治思路,并对常用经方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做简要综述,旨在探究经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