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讲评课策略的实践与浅析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ng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出背景
  新课程要求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领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讲评课跟新授课的教学一样,都应注重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一堂高效的讲评课不但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矫正、巩固和深化学生已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
  二、高中地理讲评课的现状
  高中地理讲评课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教师对试卷讲评论是不足教学态度消极;教学方法单一;重难点不突出,教学缺乏层次;讲练脱节缺乏巩固。
  三、案例分析
  下面本文就高二下学期地理月考试卷讲评课为例进行说明。
  (一)课前准备
  1.充分备课把握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①质量分析:在备课中,首先要对试卷进行细致的质量分析,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答题分析和复习建议。通过系统的质量分析,教师能够充分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确定本次考试讲评课的重难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②教学方法分析:根据美国教育学家艾德格.戴尔 的“学习金字塔模型”理论,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板画讲演法、多媒体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思维导图建模法等。
  2.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
  (二)课堂讲评
  1.小组合作讨论质疑。
  2.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题1】位于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是一个群岛国家,其森林面积达88万平方千米,占其国土面积的46%。最新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22年,印度尼西亚低洼地带98%的原始森林将消失,下图为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下题。
  印度尼西亚原始森林消失带来的直接后果是( )
  A.破坏碳氧平衡 B.沿海低地被淹 C.土壤肥力下降 D.洪涝灾害频发
  【答题情况】本题考查森林的影响,关键是“直接后果”,该题得分率为42.4%,选错的原因一方面是粗心审错题,另一方面是对“森林的影响”该知识点掌握不好。
  【讲评策略】①板画法、思维导图建模法:讲解的时候老师可以采用板画讲演法、思维导图建模法。板画如下所示:
  【例题2】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
  A.昆仑站气压最高 B. 中山站常年盛行东北风
  C. 长城站降雪量最大 D. 泰山站年日照时数最长
  【答题情况】该题得分率仅为24.2%,学生选A的选率达36%,学生对影响气压的要素不理解(海拔越高,气压越低)。选B的选率达36.8%,说明学生对大气运动三圈环流知识点把握不够,中山站应该常年盛行东南风。
  【讲评策略】①小组合作讨论质疑(分组讨论法,知识保留50%);②选派学生代表讲解示,老师适当引导(向别人讲授、相互教,知识保留90%),展示结束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赏识教育);③老师归纳提升(知识建构)。多媒体展示一张南极地区位置示意图,一张南极地形剖面图,同时板画演讲引导学生绘制“七压六风”示意图以及各个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干湿状态。(板画讲演与多媒体教学相融合法)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讲评课应体现新课程要求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讲评课教学效率。
  (三)课后巩固练习阶段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地基础上牢固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卓有成效地运用." [3]巩固性原则对于新授课知识点地巩固具有重要作用,对于试卷讲评课同样有效。教师应该在讲评后设计相应的变式练习。关于变式练习的设置,除了基于“相关知识”原则,还应注意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根据不同班级学情,设计具有难度梯度的题组,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这类变式巩固性练习学习策略也符合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即将学生的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尾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才能實现控制,试卷讲评课作为教学评价反馈系统的最后一环,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节高质量的试卷讲评课,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才能达到提高试卷讲评课效率的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课时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有选择、有侧重的进行评讲,这样才可以做到在保证课时进度的情况下又实现高效。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大理古生村了解洱海生态保护情况时,曾殷殷嘱托“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2018年底,大理白族自治州在中央与云南省的支持下,全面打响洱海保护治理八大攻坚战,全力推进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等,开启了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的新篇章。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大理州在 “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构建大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格
期刊
摘要:介绍了网络课程在军校教学训练中的应用,传统的教学训练方式发生了更深刻的变革,教学训练质量和效率有了显著提高,对网络课程推进军校教学训练模式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课程;军校教育;教学训练模式  一、引言  军事院校是军队培养任职性人才的摇篮,任职性人才的最突出特点就是操作动手能力强,掌握的专业技术快,岗位任职能力强。但目前一些军队院校的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难
期刊
摘要: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分的重要部分,而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丰富学生作文词汇和素材,学习更多的写作技巧,掌握多样化的修饰手法,有效地提升作文教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将课外阅读和小学语文写作有效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文章就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写作的积极作用展开分析讨论。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积极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期刊
教学目标:  1.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赏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2.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抓住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3.感受“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积极对待人生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  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赏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主题,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父亲的故事总是无声
期刊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1]实验作为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和表达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行小学科学教材主要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和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科学探究贯穿整个小学科学课程内
期刊
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重要部分,对于学生美术知识的提升尤其是审美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因此,本文将结合课堂实践,通过分析小学美术欣赏教育,探究提升小学美术教育欣赏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着重培养学生对美术艺术的创新性审美意韵的综合能力,形成系统的教学措施,使其能够有效地应用在教学中,为今后小学美术欣赏教育和学生新型审美综合能力培养提出新方法。  一、个性教学设计为创新性审美意蕴的培养提供可能  
期刊
摘要:在农村的教育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并不好,长期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地位,美术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教师专业的素质整体不高,教材的编排缺少针对性等。传统美术教育的观念中,学生只要学会绘画就够了。其实不然,美术教育不仅是简单的绘画,更是发展学生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关键,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操、陶冶他们的高尚人格。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方式;改革
期刊
一、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现状  (一)学生基础薄弱  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生缺乏足够的语文素养,这样就给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这种问题在短时间内是不会转变的,在这种背景之下,就要制定有效的模式强化教学,这样才可以真正的提升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  (二)学生态度问题  中职学生的基础能力相对较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对专业技能更为重视,这样就导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
期刊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也是富于创新精神的民族,现在我们更要十分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  可见,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需要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基础在中小学。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等  一、创新教育的概念与内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创新这一词的意义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从字面上看
期刊
当人类携手走进了21世纪的同时,也陷入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其中既有高科技的竞争,又有生态危机、道德危机等一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的挑战。在迎接挑战的各种对策中,最有效又最紧迫的对策是:在教育系统中确立和传播创新教育观念,并据此改革教育模式,在新一代人身上塑造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品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由此完成国民素质的改塑工程。2019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