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江汉平原地下水氨氮浓度普遍超标,但是氮污染来源尚不明晰,尤其是对潜在的有机来源氮的认识还很不充分.本研究对江汉平原中部浅层地下水和沉积物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机 构】
: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石家庄,050061;济南市环境研究院,济南,25001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汉平原地下水氨氮浓度普遍超标,但是氮污染来源尚不明晰,尤其是对潜在的有机来源氮的认识还很不充分.本研究对江汉平原中部浅层地下水和沉积物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荧光组分与氨氮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沉积物的氮形态进行分析,探讨了沉积物中有机质向氨氮的潜在转化过程.研究表明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中广泛分布溶解性有机碳与NH4+,并且两者浓度呈现正相关关系(R2 =0.42,p<0.01),该区域地下水呈现强还原环境有利于DOC与NH4+的赋存.DOM荧光光谱谱图的平行因子分析(Parallel factor analysis,PARAFAC)结果表明:地下水与沉积物中DOM均含有类氨基酸与类富里酸组分.有机质组分荧光强度与氨氮浓度相关性结果表明:沉积物DOM中类富里酸和类氨基酸组分与氨氮均呈现强正相关性(R2=0.92~0.96,p<0.01);地下水中DOM类富里酸组分与氨氮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R2=0.62~0.66,p<0.01),而类氨基酸组分与氨氮的正相关性不明显.地下水中相较沉积物中,DOM的类富里酸和类氨基酸组分与氨氮相关性减弱,这种变化可能指示了类富里酸稳定赋存在含水层,而类氨基酸更容易分解消耗.沉积物中凯氏氮占总氮的87.04% ~93.51%,表明沉积物中的氮主要为可以转变为NH:的有机氮形态,因而满足了地下水中的NHI由沉积物有机氮转化产生的必备条件.江汉平原沉积物中有机氮的分解是浅层地下水氨氮的重要来源.
其他文献
目的: 骨是一种独特的具有自我修复和再生能力的器官,出生后的骨骼保留了其固有的在机械刺激下能够生长、改建以及在损伤后能够再生的能力。然而,如果出现严重创伤或全身性疾
近年来,受采矿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包括鹤壁许家沟泉域在内的北方多数岩溶泉域水化学场发生了改变,但其演变规律及现状条件下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仍不明晰.为揭示现状条
利用水文水化学自动监测仪,于2018年5月18日至2018年12月3日期间对地处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贵州省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境内的黄洲河白云岩小流域进行了高时间分辨率的
为研究林分密度对侧柏人工林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以华蓥市7种林分密度侧柏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固定样地调查及取样分析方法,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枯落物持水量并计算林地贮水能力,并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研究了其对林分密度的响应,探讨林分最适留存密度,以期为当地侧柏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侧柏人工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随林分密度增加先变大再减小,有效拦蓄量对林分密度的响应差异显著,中等密度
选取中国两个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研究区Ⅰ广西盘阳河流域峰丛洼地石漠化区、研究区Ⅱ云南荞麦地流域中山山地石漠化区),通过遥感影像反演和广泛的野外验证,开展喀斯特生态系统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和土壤呼吸(Rs)的差异分析及其在地形地貌、海拔坡度、土地利用以及岩性等环境因子上的空间分异分析。结果表明:1)两个研究区雨季和非雨季的GPP均值均要大于Rs均值,峰丛洼地的GPP和Rs均值都要高于中山
从中学生情感以及认识的心理关系角度来说,通过美育所产生的愉悦情感,会对当前的认识活动产生特别大的影响,能提高认识过程的积极性,推动劳动与创造,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从美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高碘或低碘均能引起人类或动物的各种疾病.对天津东部地区水土环境中碘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碘含量变化范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