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要给学生一片想像的天空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1r2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没有想像,就没有创造。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感知情境,加强朗读,以丰富学生的想像;通过说话训练、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联系生活,养成善于想像的习惯;还要积极创设情境,形成氛围,给学生一片想像的天空。
  关键词:情境 训练 想像 创造
  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像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动力。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曾指出:“想像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力的源泉。”可以说,没有想像,就没有创造。语文教学,作为各门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在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方面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呢?
  一、充分利用教材,不断丰富学生的想像
  想像的水平依赖于表象的数量和质量,表现越丰富,想像就越开阔、深刻;表象越贫乏,想像就越狭窄、肤浅。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必须使学生头脑中有可供“加工改造”的表象。如滑稽可笑、充满创意的《皇帝的新装》,美不胜收、令人往返的《桃花源记》,还有苏轼举杯望明月、把酒问青天的感慨,鲁迅梦中故乡的美丽......这都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表现积累的原型,都是培养学生想像力的好材料。因此,我们要积极利用教材,不断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在利用教材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感知情境。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的主阵地。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感知——领悟——品味”这一思维过程,把着力点放在创设画面、感知情境、体味意境上。正如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作者先描绘了亭子周围的优美风光,描述了山间四时的不同景色,使读者感觉到太守游山的那份欢乐、那份喜悦,仿佛自己置身于山林之中。文章最后写到“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这议论,引发了读者的感慨:欧阳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学生正是通过感知文字,领悟、品味到作者的寄情山水的情趣和与民间同乐的政治理想。学生在阅读时,如同陪作者一起游览品味,从而形成了自己生活的表象积累。
  2.加强朗读、激发学生的想像。教材中精选了许多语言生动、盛情强烈、具有丰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课文。教学时,可借助于声情并茂的朗读,唤起学生内心的想像,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种种事物从而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如学习老舍的散文名篇《五月的青岛》,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去领悟课文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像。例如在学习五月青岛绿色这一段文字时,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来引爆学生想像的火花。“人面桃花相映红”学生读到这一句时,自然而然地想像起少女们与桃花争春斗艳的美景。总之,在朗读这篇文章时,要带着一种欣赏,赞美的语气去读,激发学生的想像,唤起学生的美感,进入作者所描述的五月的青岛如画般的美景之中。
  二、通过语言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
  学生的想像活动是要在语言的调节之下进行的,并且要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无丰富的语言,就会使学生的想像永远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水平上,起想像能力也就缺乏广泛性、深刻性。事实证明,具有丰富语音能力的学生,其想像的描述则枯燥、贫乏。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
  1.加强口头语言训练表达训练,提高学生想像水平。加强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丰富学生的词汇。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有效手段,切实加强学生的词语积累训练,不断丰富他们词汇量。如在教学《沁园春?雪》时,要求学生根据词中的描绘,用生动的语言再造一幅北国雪景图。这样学生调动自己大脑中的词汇,根据自己的想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北国雪景,从而激起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豪情。
  2.强化学生的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作文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是训练学生想像能力的有效途径。其主要方式有写童话、寓言、科幻作文等。如写《假如我是……》《二十年以后的我……》一类假想性作文;以《我希望……》《我祝愿……》等为题写愿望性作文,表达心中的追求与理想。也可以多种形式的情景作文,如听一段歌曲或音响(动物鸣叫、小泉叮咚等),让学生描绘想像中的画面;概述一个故事,让学生展开想像写出具体场景情节和人物形象;根据所给作文材料,拟写开头,续写结尾,补写中段等。这些做法既可以从训练之中引发学生的联想,又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想像空间。近年来中高考兴起的话题作文,即使作文技巧无可挑剔,恐怕也与高分无缘。
  作文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尽情弹奏心灵的旋律,也可以长篇大论。既可以指定材料写作,也可以写形式自由的话题作文。通过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使之想像更加丰富,想像之路更加通畅。
  三、在生活中养成善于想像的习惯,丰富学生的想像力
  想像是对自己有的表现进行改造而创新新形象的过程。组成新形象的材料永远来源于客观现实。一个盲人永远不会想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美景;一个聋人永远不能体会黄河大合唱那豪放雄浑的气势,当我们读柳宗元的《江雪》时,我们头脑就会展现一幅老翁江畔雪野垂钓图,这是因为我们的头脑中储存着千山、万径、雪、蓑笠翁鸟等记忆表象。读着这首诗时,借助这些表象的重新组合,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冷清孤寂的意境。由此可见,丰富的生活经验,是提高学生想像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多多去观察自然,体验生活,感受人生百态世事变迁。要使他们明白,校园漫步,街头浏览,都不能无动于衷,一列飞驰的列车,一页崭新的日历,一抹天际的晴岚,一种新上市的新商品等等都能唤起美好的遐想和情思。就如郑振铎在海上看到海燕飞翔时联想到家乡的燕子,从而引发缕缕的乡愁一样。我们生活中就有许许多多可以想像的景与物,只要学生平时多注意细致观察,并且随时将自己的观察记录下来,为想像积累足够的的表象材料,这样才能使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
  四、创设情境,形成氛围,活跃学生的想像力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是十分必要的。
  同样,很难设想,一个拘谨局促的氛围能造就出文思喷涌、想像力丰富的诗人、作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必须最大限度地营造出一种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之中调动已有的社会知识和生活阅历,展开丰富的想像。
  正如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进步,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片想像的天空,给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让他们在思维的天空展翅翱翔,那么,他们的创新能力将不断地得到发展。
其他文献
学习书法讲究读帖,治印也讲究读印,尤其是古玺、汉印.我学习篆刻已久,起初总是埋头写写刻刻,但进步甚微.后来,因工作忙、住房紧张等原因,刻的机会少了,但治印的激情未减,常抽
期刊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了的这句话强调了兴趣的重要,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根据低段 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研究他们学习掌握知识的规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下是我从事教学过程中得出的经验。  一、巧用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故事对于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具有
期刊
摘要:班级教学工作的最佳运行,往往取决于班主任的科学组织。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要力争当好组织者。本文从为人师表、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等几个方面对班主任的工作方法进行了阐述,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为人师表 管理 优秀队伍  一个好班主任能够带好一个班,能够对一个班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为社会培养一个班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好班主任不容易,当好高中班主任则更加不易。上了高中,由于学
摘要:一些传统的语文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评估办法非常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高中语文课要落实创新教育,应该在教学方法、教材和写作等上面更新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 创新教学 思考 尝试  前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展不同见解。”这一“强调”实质就是确立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然而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趣诱导是我教学中收效较佳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在非智力因素中,兴趣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时,他才能主动积极地去钻研探索,这要比成千上万次地训导和说教更为有效。倘若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那么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便是空谈。  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早已成为当代教学改革的主题。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仍然长期形
期刊
荷兰著名学者费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 ‘再创造’,即由学生自己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去进行这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不难看出,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的特点,发挥学生本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最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学生向最优的方向发展;而不应当根据教师自己的喜好和固有的教育模式
期刊
用正交t值法安排实验,研究复方沙棘泡腾片的药物配伍,组成新选方.以体外抑菌试验来观察该经对白色念珠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采用二甲苯引起小鼠耳廓炎症以及角叉菜胶
摘要:很多同学在面对英语学习时就满头雾水。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们在英语学习时无所适从呢?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除了从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法上找原因外,我们还应该经常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思考一下:如果我是一名中学生,我该如何把英语学好呢?为此,我就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听和说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旨在帮助同学们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我们枯燥无味的学习变得有意义可言。  关健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