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理论的拉康主义取向——从阿尔都塞、詹姆逊到齐泽克

来源 :世界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资本主义在20世纪下半叶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相应的意识形态问题进行研判,便成了当代(后)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在尝试完成这项任务的众多努力中,有一种拉康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取向,因其屡有深刻创见而值得关注.这一取向自上世纪60年代阿尔都塞率先引入拉康学说以阐明意识形态机器的运作机制肇始,经詹姆逊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补充与发展,至齐泽克的意识形态幻想学说而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理论整合,且在此过程中创造了可观的学术贡献.通过考察上述三位代表人物的相关思想,勾勒这一理论取向的发展脉络并反思其理论得失,可为当下与未来的意识形态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其他文献
德国当代哲学家费伽尔从现象学-解释学的立场出发,将艺术品阐释为显像物,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艺术品的两种基本特性:可感性和理解的开放性.费伽尔强调,艺术并非对真理的显
近年来学界围绕“可理解性”,从重建形而上学的角度重释黑格尔辩证法的内涵.辩证法研究理解世界的方式,思维形式不仅是“可理解性”的形式,是真东西的形式,而且是实在的形式.
拉康“三界学说”中的“三界”主要指产生“镜像”误认的“想象界”、“能指”统治的“象征界”、以“缺场”表征在场的“实在界”三大秩序.“三界学说”用不同的维度对“主
黑格尔处理国家与宗教关系的思路有别于启蒙理性或政教权力划分的思路,黑格尔重在通过处理国家与宗教关系问题进入精神哲学体系之中论证国家的精神性地位.在此意义上,启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