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材改革走向 搞好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nche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教材的改革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选作教材的相当部分的文章是新增的;二是编著理念新颖,人文因素相对增加。怎样使用好新语文教材,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真正提高,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
  
  新教材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落实认知性目标,又要着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愿望、能力,把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调控到最佳状态,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比如我们学习琦君的《泪珠与珍珠》时“品味文中各种泪水包含的丰富情感,体味作者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和评判”是我们学习目标之一,也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实现目标呢?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述说他的有关“流泪”的经历,然后师生共同把流泪的原因和当时感情分类,在此基础上对照课文作者所写,我们就发现他写“泪”的情感好理解多了。再在此时让学生写关于泪的短文或精彩语言,学生既有兴趣,又能写出真情实感。
  
  二、课堂充满生气,学生思维充满活力
  
  新教材要求广大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教师是引导者,更是参与者,要热情地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他们、欣赏他们,给他们信心和勇气。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应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教师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对学生一视同仁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杨振宁教授说“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点工程,优秀的学生并不在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式。”质疑,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意识。
  
  三、返璞归真.体现语文课本色
  
  在优质课、观摩课活动中,常常看到这种情况:一是教师为了充分显示自己的能力,自己常常唱“主角”,让学生当“配角”,学生的学仅仅是为配合老师的教。二是只重表面文章,不求实际效果。其实,语文课最重要的是要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色。
  首先,语文课要充分体现“读”的特点。只有熟读,才能精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不能没有琅琅读书声。散文要朗读自不必说,其他文体的文章也离不开朗读。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使人感到语言清新优美,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富有画面美和音乐美,读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使我们体会到语言议论周密,富有逻辑力量。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读的好习惯,不同的课文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受的方式来读,并逐步提高读的技巧,从而领悟读的乐趣,提高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其次,语文学习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语文教学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保持对语文学习的那份用心和敏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再次,语文学习要举一反三,教师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重视学生有情感体验。再其次,在崇尚弘扬个性的今天,语文教师再不能囿于教参的解释和传统的定论,要善于引导,允许学生见仁见智,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总之,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再辅之以科学的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这是一种超越权势超越功利超越生命的伟大的爱情!要不是亲眼所见,我真不敢相信,动物界也有如此钟情的雌性!  才游了五六分钟,麻子猴王就精疲力竭了,身体一点点往下沉。在水流的冲击下,它一点一点朝我们的独木舟漂来,很快,就漂到离我们只有两三米远的地方了。它毕竞同我们在一个帐篷里共同生活了半个月,我不忍心看着它就这样淹死,便“欧”地叫了一声,将长长的竹篙朝它伸去。  “呦呦……呦呦……”黑披风雄猴丧魂落魄
一天下午,我在小区广场找到5岁的儿子天天时,听见那个叫跳跳的男孩狠狠地对天天说:“你不愿意,那就不和你玩了,你走吧!”他说着还伸手将剩下的两个孩子围拢在一起。我知道,在这几个经常一起玩耍的孩子里,跳跳由于年龄稍大一些,加上主意多,俨然是他们中的“孩子王”。此时此刻,因为不听跳跳的安排而被排斥在外,天天沮丧不已。见到我,天天立刻跑过来对我说:“妈妈,我想回家。”  天天在外面玩时主动提出要回家,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