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用笔种类与表达情感的统一关系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也就是公元前两千多年的时候,我们祖先已经使用兽毫制作的笔作画了。传统绘画是最能代表本民族精神的艺术瑰宝,最能体现画者情感的痕迹。传统绘画画家情感“用笔”练习在传统绘画用笔中,用力构成的圆或方的线条及不同样式的点块叫做骨,单指线说就叫做骨线。没有力或力不够强的线条及点块,是不配叫做骨的。“骨法”又通作“骨气”,是中国画专用的术语,指作为画中形象骨干的笔力,同时又作为形象内在意义的基础或形的基本内容说的。因为作者在摹写现实形象时,一定要给予所摹形象以某种意义,要把自己的感情即对于某种意义所产生的某种感情直接从所摹形象中表达出来,所以在造型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就一直和笔力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处,无论是长线短线,是短到极短的点和由点扩大的块,都成为感情活动的痕迹。
  一、骨法用笔与画家情感有机融合的统一
  唐人张彦远说:“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这就是说明形的意义能不能跟着形象的构成而具体地表达出来,其关键就全在于“用笔”;也就无异说,不懂“用笔”虽也可以成画,但要很好地显示形的意义,那就不可得了。这样,懂不懂“用笔”应是指熟悉不熟悉怎样使力与感情相融合的技巧,不是仅指知道不知道使笔与力相结合的方法而言。
  因此,“用笔”练习——主要是构线练习,被认为是中国画的基本练习。而构线技巧,即使每一有力的线条都直接显示某种感情的技巧,也就被认为是中国画的特有技巧。
  根据以往画家的经验:凡属表示愉快感情的线条,无论其状是方、圆、粗、细,其硛是燥、湿、浓、淡,总是一往流利,不作顿挫,转折也是不露圭角的。凡属表示不愉快感情的线条,就一往停顿,呈现一种艰涩状态,停顿过甚的就显示焦灼和忧郁感。有时纵笔如“风趋电疾”,如“兔起鹘落”,纵横挥斫,锋芒毕露,就构成表示某种激情或热爱、或绝忿的线条。不过,这种抒写强烈情绪的线条,在过去名迹中是不多见的。原因是过去作者虽喜讲气势,但总要保持传统的雍穆作风和宽宏气度。所以状如“剑拔弩张”的线条且常被一些士大夫画家所深恶痛绝,而外柔内劲所谓“纯棉裹铁”或“绵里针”的圆线条,就从最初模仿刀画起一直到现在都被认为是中国画的主要线条了。
  圆线粗的叫做琴弦,细的叫做铁线,最细的叫做高古游丝。游丝最初仅见于春秋战国时代金银错器上,从汉人一度仿傚楚画用于漆画以后,就很少看见,所以叫它做高古。无论是琴弦,是铁线,其初每一图中都只许用一种线条,唐代以还,才看见两种线条同时用在一图一形中,也有在一条线上分别粗细的。到了南宋,由于作者善用方笔;到了元代,由于作者善用渴笔,逐有混合用方、圆、粗、细、燥、湿等线条构成的画,用来表达比较复杂的情绪。这种在一图一形中的线条逐渐变成多种多样,应该承认是构线技巧的进步吧。
  二、运笔方法与画家所描绘对象的高度统一
  山水画在笔线形式美的要求上,提倡枯而能润,刚柔相济、有质有韵。宋代韩纯全《山水纯全集》提出:“用笔有三病: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结。”所谓“板”,是指没有腕力,用笔不灵活,画出的笔线平扁,没有圆浑的立体感;所谓“刻”,是说笔划过于显露,甚至妄生圭角,不自然,没有生气;所谓“结”,是落笔僵滞,欲行不行,当散不散,笔线不流畅。用笔犯了这三个毛病,就谈不上线条的形式美,作出的画也就不足观了。其他如枯、弱、光滑、草率等都是用笔的禁忌。
  许多著名的画家,往往同时是书法家,而有成就的书法家,要学画也容易迅速取得成就。只有练就了深厚的用笔功力时,才能水到渠成,能得心应手地画出预想的线条,人为的做作只能适得其反。
  三、李思训父子小笔硬画与艺术风格的统一
  由展子虔到李思训父子,人们可以看到使用硬笔的、工致的、装饰性很强的青绿填彩的山水画。它的成长与发展的过程,足见我国山水画艺术,远在八世纪以前已经有灿烂的成就了
  在用笔方面,李思训画派改进了展子虔比较平直、稚拙的墨线运用法,而能曲折多变地钩划出丘壑的变化,沈颢称他“风骨奇峭,挥扫躁硬”。李思训父子是用坚挺的小笔作画的,笔触线条显得坚硬、劲挺而优美。据说,李思训这种小笔硬画的技法,王维也受他的影响,五代以后的荆浩、关仝、范宽、李唐、马远、夏珪等也自然有脉络相传、继承发展的关系了。
  李思训父子在青绿设色方面,也有重大贡献。唐以后的金碧山水,可以说,无不受李氏父子的影响。我们看《江帆楼阁图》和《明皇幸蜀图》,在设色上较展子虔的《游春图》有变化,有进步,尤其在《明皇幸蜀图》里所使用的大青大绿来填敷山石的丘壑凹凸,向阳向背的形态,已能冲破一定的程式,也不若《江帆楼阁图》的设色那种尚嫌平板的迹象。王石谷说“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见《清晖画跋》),《明皇幸蜀图》可以说是大体上达到了“体重气清”的设色要求,而且多少已经具有“设色妙者无定法;合色妙者无定方”的技法上的条件了,故能显出神采生动,自然妍丽的妙处,给后世青绿设色开启了有益的法门,我们看到王希孟的《江山千里图》,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以及元代的冷谦,明代的仇英等的作品,都受到李思训画派的深远影响。
  四、界画的法度与画家传达的艺术效果的统一
  当然,界画之难并不是绝对的,辩证法告诉我们,难的事物经过学习,在了解、掌握其内在规律之后,便可转化为易。古代楼阁虽然“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界画虽然要求“方寸之间,向背分明,角连拱接,而不杂乱”。但只要我们循序渐进,了解古代建筑,掌握界画的基本画法,当构思涌现在脑海中的时候,才不会感到束手无策。
  界画的工具和材料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其他画种相同,只是比它们多有一条界尺。界尺木质坚硬,不会变形。古人多用红木,其实樟木、梓木等也可以。它的长度以一尺二三寸,宽度以一寸四五分,厚度以六七分左右为宜。它的式样大致有三种,制作要求表现光洁、平整。必须注意界尺的两边一定要直,不能有一点弧线,否则在画线条时会产生弯曲,影响绘画效果。界尺两端的宽度也应该完全一样,上面不需要刻尺度。
  同时,还需准备两根有刻度的尺,一长一短,长的约一米,短的只需30厘米。它们在绘画中是帮助计算的必备之物。界画的线条多以直线为主,曲线为辅,工整精细,有着轻重疾徐,浓淡干湿,刚柔相济的变化,它的好坏往往会影响作品的艺术效果。我们要使界画的线条工整、准确、生动,并能方便快速地绘画,就必须掌握正确的绘画方法。
  中国传统绘画一定要以渗透作者情意的力为基质,这是中国画的特点。所以,成熟的作品一定要用熟练的构线技巧,作品完成后还一定看不见构线的技巧。就表达某种感情的画而言,一定要用直接抒写某种感情的线条来构成。至于表现任何内容的中国画都应该最美的没有粗细变化的圆线条来构成的说法就显得比较片面。
其他文献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在物理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有关节约意识的素材,通过概念的学习、做实验、习题、开展物理实践活动等方式向学生
文章针对实际值序列和预测值序列均为区间数的组合预测问题,将区间数的左右端点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引入诱导广义有序加权对数平均算子(IGOWLA)算子的概念,以误差平方和为
本刊讯:辽宁省沈阳市近日召开教育系统纠风和安全工作会,暑假期间将重点查办“课上不讲课下讲”补课行为,违规者将受到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行政记过、调离教学岗位、解聘等处
准确的特征提取可以为营销活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文章从降低特征提取误差的角度考虑,提出对特征子集自动定义并分别赋予隶属函数的算法,取代了传统模糊规则归纳法所采用的
陕西省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2017年前,建立起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政策保障机制,到2020年,力争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充满
文章对于带椭球约束的增长曲线模型,在二次损失函数下给出回归系数在线性估计类中的Minimax估计,证明该估计是压缩有偏、可容许估计。在一些特殊的情形下,该估计包括了增长曲线
文章以中国上市企业为样本,首次探讨了中国上市“天生国际化”企业的动态能力特征和经营绩效。通过回顾和总结前人关于“天生国际化”企业的研究成果以及跨国经营理论基础,构
新课程改革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化,高考文综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适应高考的要求。本文从历史概念教学、讨论法教学、问题教学三个角度就怎样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谈几点粗浅做法。  历史概念教学讨论法教学问题教学怎么样才能学好历史?有的同学认为,考试之前把课本重点知识背熟就可以得高分了。殊不知,近
传统灰色包络带预测模型在上(下)界函数构造上有其不足,从而造成对预测精度影响。文章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构建上缘点连线的逼近曲线,并由此构建上缘点的序列点的上界函数。利用
文章采用模糊最小二乘法,求解自变量为精确数、因变量和回归系数均是正态模糊数的一元线性模糊回归模型,证明所求得的模糊估计量具有的统计性质:线性性与无偏性。给出模糊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