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热力设备检修作为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的主要课程,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人力设备检修课程设计与实施中,运用任务驱动模式,主要就是以项目实训为主线,设计课程的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同时提出过程考核和认知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促进课程教学的全面展开,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任务驱动模式;热力设备检修;课程设计;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633219
在热力设备检修课程教学中,其教学目标就是在学生掌握热力设备检修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同时,具备检修工具正确使用、检修作业流程管理、动力设备管理、转动设备故障断定、设备检修信息技术应用、动力设备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优秀的一线技能型人才。为此,在热力设备检修课程设计与实施中,必须重视任务驱动模式的运用,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1 任务驱动模式下热力设备检修课程设计与实施
1.1 学习领域设计
针对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而言,需要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训,掌握热力设备检修的工作能力,以此来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课程组教师与企业专家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热力设备检修内容,以具体动力设备检修业务与具体检修企业为载体,以项目为导向,以实训为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使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工作。在具体教学中,根据工作岗位需求,合理设计学习项目与情境,保证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1.2 学习情境设计
热力设备检修工作具有复杂性与现实性,在开展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对学习项目任务予以细化,在设计学习情境的时候,主要就是结合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和工作流程予以设置。比如,在学习“起重”内容时,学习目标就是正确使用起重机,并且掌握安全起重的知识与使用方法;在设计学习情境的时候,主要包括打绳结训练、倒链使用、千斤顶使用、滑轮组穿绕;在学习“弯曲测量”内容时,学习目标就是要求学生绘出水泵轴弯曲曲线,对最大弯曲度予以确定,并且明确其具体位置,保证其弯曲值满足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在设计学习情境的时候,主要包括水泵轴弯曲测量、最大弯曲值和八等份的关系、轴弯曲状态分析;在学习“滑动轴承检修”内容时,学习目标就是让学生正确了解与掌握滑动轴承知识与检修原理及方法,对轴瓦紧力、间隙予以测量,掌握轴瓦刮削方法。在设计学习情境的时候,主要包括滑动轴承结构学习、设备缺陷检查、轴瓦紧力与间隙测量;在学习“阀门检修”内容时,学习目的就是让学生正确了解与掌握阀门结构与检修方法,并且能够进行阀门拆装、水压实验、密封面研磨、垫料制作等操作。在设计学习情境的时候,主要包括阀门拆装与检修、阀门研磨与水压实验、各种阀门简介;在学习“多级泵检修”内容时,学习目的就是让学生对典型离心泵的拆装予以全面掌握,之后明确转子的测量、检查与调试,保证多级泵的正常运行。在设计学习情境的时候,主要包括泵的拆卸、泵的组装、泵的检查。
2 任务驱动模式下热力设备检修课程创新
2.1 明确任务驱动模式课程体系
在热力设备检修课程教学中,结合院校教学的具体情况,充分提出课程的实践技术特性,摆脱传统教学模式,走出课堂,强化实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实际生产中予以灵活运用。在任务驱动模式下,以案例教学、一体化教学为主,全面落实任务驱动模式,实现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的提高,满足工作岗位要求。
2.2 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在任务驱动模式下开展电力设备检修课程教学,必须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在保证教师具备丰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熟悉企业生产流程,这样才可以保证教学活动的全面展开,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2.3 构建合理的考核方式
在课程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摆脱被动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在制定考核方式的时候,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出过程考核和认知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予以全面评价,进而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热力设备检修课程设计与实施中,加强任务驱动模式的运用,可以实现教学改革的深化,并且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训水平,借助实践动手操作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培养综合型人才有着积极意义。为此,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加强任务驱动模式的应用,是提高热力设备检修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必须予以推广落实。
参考文献
[1] 王磊.热力设备检修工艺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2] 何鹏.对热力设备检修工艺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3] 任其安,黄玲.浅析高职热力设备检修实训课改革[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2(8).
作者简介:王慧颖(1985-),女,汉族,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人,本科,初级职称,研究方向:电厂汽轮机和热力设备检修的教学及课程改革。
关键词:任务驱动模式;热力设备检修;课程设计;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633219
在热力设备检修课程教学中,其教学目标就是在学生掌握热力设备检修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同时,具备检修工具正确使用、检修作业流程管理、动力设备管理、转动设备故障断定、设备检修信息技术应用、动力设备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优秀的一线技能型人才。为此,在热力设备检修课程设计与实施中,必须重视任务驱动模式的运用,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1 任务驱动模式下热力设备检修课程设计与实施
1.1 学习领域设计
针对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而言,需要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训,掌握热力设备检修的工作能力,以此来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课程组教师与企业专家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热力设备检修内容,以具体动力设备检修业务与具体检修企业为载体,以项目为导向,以实训为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使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工作。在具体教学中,根据工作岗位需求,合理设计学习项目与情境,保证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1.2 学习情境设计
热力设备检修工作具有复杂性与现实性,在开展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对学习项目任务予以细化,在设计学习情境的时候,主要就是结合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和工作流程予以设置。比如,在学习“起重”内容时,学习目标就是正确使用起重机,并且掌握安全起重的知识与使用方法;在设计学习情境的时候,主要包括打绳结训练、倒链使用、千斤顶使用、滑轮组穿绕;在学习“弯曲测量”内容时,学习目标就是要求学生绘出水泵轴弯曲曲线,对最大弯曲度予以确定,并且明确其具体位置,保证其弯曲值满足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在设计学习情境的时候,主要包括水泵轴弯曲测量、最大弯曲值和八等份的关系、轴弯曲状态分析;在学习“滑动轴承检修”内容时,学习目标就是让学生正确了解与掌握滑动轴承知识与检修原理及方法,对轴瓦紧力、间隙予以测量,掌握轴瓦刮削方法。在设计学习情境的时候,主要包括滑动轴承结构学习、设备缺陷检查、轴瓦紧力与间隙测量;在学习“阀门检修”内容时,学习目的就是让学生正确了解与掌握阀门结构与检修方法,并且能够进行阀门拆装、水压实验、密封面研磨、垫料制作等操作。在设计学习情境的时候,主要包括阀门拆装与检修、阀门研磨与水压实验、各种阀门简介;在学习“多级泵检修”内容时,学习目的就是让学生对典型离心泵的拆装予以全面掌握,之后明确转子的测量、检查与调试,保证多级泵的正常运行。在设计学习情境的时候,主要包括泵的拆卸、泵的组装、泵的检查。
2 任务驱动模式下热力设备检修课程创新
2.1 明确任务驱动模式课程体系
在热力设备检修课程教学中,结合院校教学的具体情况,充分提出课程的实践技术特性,摆脱传统教学模式,走出课堂,强化实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实际生产中予以灵活运用。在任务驱动模式下,以案例教学、一体化教学为主,全面落实任务驱动模式,实现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的提高,满足工作岗位要求。
2.2 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在任务驱动模式下开展电力设备检修课程教学,必须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在保证教师具备丰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熟悉企业生产流程,这样才可以保证教学活动的全面展开,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2.3 构建合理的考核方式
在课程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摆脱被动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在制定考核方式的时候,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出过程考核和认知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予以全面评价,进而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热力设备检修课程设计与实施中,加强任务驱动模式的运用,可以实现教学改革的深化,并且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训水平,借助实践动手操作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培养综合型人才有着积极意义。为此,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加强任务驱动模式的应用,是提高热力设备检修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必须予以推广落实。
参考文献
[1] 王磊.热力设备检修工艺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2] 何鹏.对热力设备检修工艺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3] 任其安,黄玲.浅析高职热力设备检修实训课改革[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2(8).
作者简介:王慧颖(1985-),女,汉族,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人,本科,初级职称,研究方向:电厂汽轮机和热力设备检修的教学及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