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与水乡,从未被遗忘的江南明珠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ewday4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把江南看作地理上的概念,那么苏州的园林与水乡应该说是江南最典型的一个象征。可以说,江南人的情趣、审美境界,甚至是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都可以在苏州园林与水乡中得以体现。
  “人间天堂”“百园之城”,江南苏州,不仅历史悠久,柔美幽雅,透过园林亭榭、小桥流水,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这座城的文化积淀,对生活美学的独到追求。
  园林里,品江南智慧
  千百年来,交错纵横的水道使苏州繁荣不衰,经济的发达带来了文化的发展,精神充盈与物质丰富的苏州人建起了一座座典雅秀丽的园林。据记载,历史上苏州城里的私家园林最多时达到500多座,直到现在,苏城大街小巷中,还隐藏着上百余座园林,这些或经过修复、或还未修复的园林,散落在城市里,被精心地保护着、传承着,可以说,是历史留给这座城市的珍宝,也是这座城市带给当下的“礼物”。
  很多人都说,苏州古典园林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那么是什么成就了苏州园林能够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于一体呢?想必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过去苏州园林更多是士绅官贾的私人花园。
  这些园子的主人大多学富五车,又将摆脱官场斗争,远离尘世俗务,归隐山林,修身养性寄情于造园中,再加上后世园主不断修葺完善,这才有了今天布局精巧的苏州园林。这背后,藏着的是苏州的文化底蕴,尤其是讲究的建筑布局,小到一块铺地、一片窗花、一个屋脊,都有其蕴意。它们不仅呈现造园艺术、建筑特色,更承载了造园者的精神寄托和理想情怀。
  苏州园林就连取名,都是很讲究内涵的。比如,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之一的拙政园,就是取自古人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思是浇水种菜这样以求早晚有饭菜吃,就是我们这些无所作为的人的工作了。但也有着另一层含义——从政是拙笨的人干的事。
  拙政园西部有一亭上挂的匾额是“与谁同坐轩”。字面上很好理解,可以解释为游园者是否结伴而来同赏美景。其实这里是引用了苏东坡的一句诗:“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隐喻了造园者不愿与凡夫俗子同伍,清高孤傲的气质。
  智慧同样体现在造园的叠山、理水、建筑、花木四大要素里,且这些要素还被广泛用于城市建设和景观营造里,一些传统符号和色彩也被频繁运用于各处城市景观中,构成一个和谐且具备浓郁特色的古韵苏州。
  可以说,“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的古典园林,满足了苏州人对于精致生活的追求,“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又给了苏州人精致生活的现实标本,这样的智慧,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苏州人,为整座城市发展带来了积极意义。
  深深庭院蕴藏江南风情与精致
  苏州园林大多面积较小,但却能够做到一步一景,这要归结于造园者们在设计那些亭台楼阁时,方寸间处处讲究。很多园子通常都是走过一扇门宇,就能看到三种截然不同的美景。这也让很多初次与苏州园林见面的人,会有路径错综复杂的感觉,在他们眼里,苏州园林仿若迷宫,又从细节处引人入胜,令人流连忘返。
  而这种曲径通幽的设计,更容易让人不知不觉融入到整座园林中,体会江南的风情万种。
  来自意大利的Alessandro在苏州生活了很多年,游历过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后,他决定留在苏州。他说,自己对苏州园林情有独钟,在园林里他感受到了江南独特韵味,体会到了苏州人对生活的态度——那种閑适与淡然,但又井井有条,是他从未见过的。
  “太多的地方,人们即使刻意去摆脱城市喧嚣与浮躁,都很难实现。可是在苏州,那百来座静谧的山水园林里,游人能随意休憩,甚至将自己当做是园林的主人。因为当你跨进大门,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拥有了一片不被打扰的天地。”Alessandro说在苏州园林里,他找到了“内心的宁静”。
  实际上,园林的灵魂已经根植于很多苏州人的心中。《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当年就居住在沧浪亭附近,作为典型苏州人,他在著作里常常直抒他的苏州园林情结,并由此衍生出精致苏式生活。比如,在“闲情记趣”里他就写过,“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这种娴雅与精致,想必,也只有整日与园林享受的苏州人才能道出如此精妙的文字。
  有人还曾把“精致”两字拆开来解释——“精”体现了苏州文化、城市精神的内在,即往深处钻研;“致”则是外在,就是要做到极致。如今,回过头去看苏州人的追求,无论是事业上、生活态度上,亦或是整座城市的打造上,确实都体现着“精致”二字。而这些的过程,又如一座座经典园林的打造,不是某个造园者一蹴而就建成的,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不断美化而造就的,犹如整座苏州城。
  小桥流水中,读懂江南情调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苏州园林代表着诗意栖居的审美向往,较小的范围之内,将居住功能与游赏功能密切结合在一起,实现“居”与“游”的统一。这样的统一,在江南水乡古镇,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何为“可居”与“可游”兼顾呢?就是在这里,既有生活的舒适与方便,同时也重视自然美景的保护与再造。人们来到这里,可以在风雅的景致中读书、散心,在闲适的时光中,感受河流从身边缓缓流过,小船从眼下慢慢划过的情调。
  这样的情调,在诗人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里,是这样被形容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在水乡古镇上走一走,我们可以细致且明确地感受到江南的风采与情调。在朴实中脱俗,在超凡中归真,那小桥、那流水、那枕河人家,是江南最灿烂的风花雪月,也是江南最根本的从前与当下。
  很多人说起江南水乡,都会有这么一幅画面:下着小雨的石板路上,有一位玲珑的少女,撑着油纸伞,缓缓行走着,雾蒙蒙的空气,仿若笼在她身上的一层薄纱,若隐若现间,我们看见了少女的灵动,那婀娜多姿的步伐,我们又品读到了一份风情……这样有情调的画面,似乎只能发生的江南水乡,才毫无违和感——温婉的少女,柔美的江南,没有比这更动人的画面了。   其实,不管是诗词还是画面,江南水乡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慢”的态度。都市节奏越来越快,有时候甚至压得人喘不过气,但在水乡特有的情调中,你会感觉包括时间在内的一切都变得缓慢了,变得让人舒适,不像平常的我们,总是被时间压迫着,每一秒神经都紧绷着。难怪有人曾感叹,如果你觉得生活的太压抑,那就去找一个有小桥、有流水的地方,静静待着吧,让一切随遇而安,去收获难得的轻松与快乐。
  在古镇,邂逅都市人的“小欢喜”
  水乡小巷多,人家尽枕河。苏州的水乡古镇多且各有千秋,有周庄的“唐风孑遗,宋水依依”,有同里的“水村渔笛,长山岚翠”,有甪直的“三步两桥,河水悠悠”,还有千灯、木渎以及保持着原汁原味风土民情的东西山古村落。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江南的柔情摇曳在水与桥之间,漫步于风情悠悠的水乡古镇,总会邂逅属于自己的“小欢喜”。
  吴冠中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周庄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第一水乡,无怪乎坊间说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个周庄!
  在周庄,临河矗立着的是,粉墙黛瓦的古民居和明清院落,以及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那里有张厅、沈厅、顾宅、戴宅、梅宅、慎德堂、赵宅、凤凰楼、墙门楼……随便一处,静下心来都能与历史相逢,与“故人”探究时间的奥秘。更妙的是,在这水乡里,很多老宅修旧如旧,变成了私人空间,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做一场穿越时空的梦。
  京杭大运河之畔的同里,是江南六大水乡古镇之一,也是拥有上千年历史。她是古镇,也是园林,是景点,也是社区。在这里,你会看到古人的痕迹,因为同里明清建筑多,水乡小桥多,名人志士多。古镇内有明清两代园宅38处,寺观祠宇47座,有士绅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数百处之多。当然,你也会与今人相遇,因为古镇里还有很多当地居民生活于此,在他们身上你会发现更多苏州的风土人情。
  “神州水乡第一镇”——这是费孝通对甪直镇的高度评价和赞誉。因唐代诗人陆龟蒙号甫里先生隐居于此故名。明代村落聚镇改名甪直,这个“甪”字,经常被人说难识,或许也因为难识,更让人难忘吧。甪直作为江南水乡古镇的佼佼者,漫步于任何地方,都能与古老文化不期而遇,名胜古迹、古桥、古街、古民宅以及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树令人赞叹不已。在古人留下的印迹里,我们可以发呆,可以畅想,可以尽情放松,让思绪从小巷与古宅中飘来,随小桥流水飘走,渐漸远去……
  邂逅古镇,仿佛邂逅散落在城市里的珠子。可要在慢时光中,找到生活的小欢喜,记得除了迈开双腿,更要带上一颗淡然的心,去追寻都市里难得的静谧。
其他文献
初秋,是准备迎接硕果的季节。长江畔的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工程机械声轰鸣不断,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建筑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太仓生物港内的海方生物体外诊断试剂及成套检测设备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  体外诊断技术“邂逅”港区气质  海方生物体外诊断试剂及成套检测设备项目是广州科方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港区种下的一棵“大树”。这家公司成立于2004年,专注于生物医药领域体外诊断试剂及临床检验分析仪器
期刊
东山原是太湖东南部一长条状基岩岛屿,岸线曲折,湖湾众多。地方志书记載,东山“湾”村地名多达二三十个,或村以湾名,或湾以村名。洪湾,即是其中之一,相传为黄梅雨季时,太湖洪水涌进村内而名。  今年7月中旬,连日暴雨,二三十年未遇的涧水上岸,致使前山响水涧、后山石桥头、陆巷寒谷渡等,到处呈现“涧水瀑布”,所幸“好景”不长,短时间内即自动消失至太湖。半个月后,我专程去了一趟洪湾,发现村前伸入太湖的古码头无
期刊
浙江传媒学院裴雪莱老师在其著作《清代苏州剧坛研究》后记中有这样的话:“随着时间的浸染,我也逐渐喜爱苏州黑瓦白墙、小桥流水的社会环境,逐渐熟悉父母亲友们的布匹商贸,明白了吴地儒商交融的社会氛围确实有利于培养商宦文人等社会群体,也感受到了清幽庭院、亭台水榭的环境利于闲暇清唱。”  雪莱兄是河南固始后居吴江的,我是从晋北地区辗转到到苏州的,如果抛开自身研究专业的因素,挑选一件最能代表苏州的文化符号,我和
期刊
记得上学那会,每每听老师讲到苏州,心里就好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那么多文人墨客如此钟爱此地。江南的水、江南的桥、江南的人、江南的园林、江南的风物……似乎也都为苏州带来了令人向往的力量。  印象中,刚来苏州头几年,时不时问过很多人为什么会选择来苏州。虽然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各种各样,但是对于苏州的喜爱却是每个人都极力要表达的。有一些人甚至真诚地表示,听说江南出美女,所以就来苏州了。  苏州
期刊
要说古往今来谁对苏州最留恋,有位名人不得不提,他便是六下江南的乾隆。乾隆六下江南,每回必到苏州。他南巡到底做了些啥呢?乾隆在《御制南巡记》中也说了,大概是巡阅军队,视察水利,笼络人心,了解风俗,游览风景,顺便收藏江南美女这几大要事。  据史料记载,乾隆最爱去的地方有虎丘山、石湖、灵岩山、穹窿山。纵情江南山水间,这大概便是古代帝王最能释放身心的方式吧!现代人游玩江南,大概也是将这里看做世外桃源般的存
期刊
大上海管时髦的大叔叫“老克勒”,衬衫熨烫得一点褶子也没有,皮鞋擦得锃亮,头发上摩丝抹得一丝不苟,下午习惯去红房子老牌西餐厅点杯咖啡,洋派是洋派得来。大上海往西80公里,“老苏州”又是另一种腔调。  明清时期,带有“苏样”“苏式”“苏意”的“苏造”“苏作”品牌,产品丰美,进京入宫,漂洋过海,独领风骚。明代中后期到清代中前期,苏州人把品牌、时尚、创意做到极致,一度成为宫廷潮流,引领全国风尚,传播到海外
期刊
鹅,被认为是人类驯化的第一种家禽,它来自于野生的鸿雁或灰雁。它洁白纯净,姿态可爱,人们很容易想起唐代诗人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那首千古流传的《咏鹅》。短短十八字,模拟鹅的叫声,“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鸣叫的神姿,嬉水的情景,“白毛”、“绿水”、“红掌”、“清波”,色彩对比,相映成趣。鹅的曲项高歌与鸡的引颈
期刊
9月12日,苏州阳澄湖畔迎来2020QQ名人赛全明星王牌赛王者荣耀专场总决赛,集合了包括张继科、郑爽在内的众多人气明星以及游戏KOL进行游戏竞技。当乒乓之王张继科在王者峡谷中遇上国民小花郑爽,两人分别率领红蓝两队,为粉丝们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对抗赛。  QQ名人赛以其全网第一泛娱乐电竞赛事品牌的声誉,带来全渠道曝光91.3亿的傲人影响力,各圈层用户齐集于QQ名人赛带来的这股全民电竞赛事热潮中。不
期刊
历史浩浩汤汤,苏州一直是富足丰腴的,闲适为骨,浪漫为风,这姑苏城内的风雅氤氲了近千年。她的美是含蓄的、古典的、多样的,美在山水秀丽多情;美在园林精致多姿;美在文化精雅开放。  江南如诗,尽管一开始我们喜欢的多是那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鲜艳,而到了后来终会发现“风景旧曾谙”的美好,并不拘泥于地点。  我们于海外,于光影里,于人文中,再见依依江南。  苏州园林,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  庭
期刊
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艺术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人们用舞蹈、音乐、绘画来记录世界的无常,致敬生命的意义。  9月12日、13日,由苏州新时代文体会展集团出品,苏州芭蕾舞团制作的《2020春之祭》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首演。舞台上,苏芭的演员们脱去了足尖鞋,用肢体的律动,向观众传递舞蹈的美与力量,以及对生命的敬畏。  此次演出分为两部分,上半场是舞团艺术总监潘家斌编导的原创作品《一呼一吸》,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