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来源 :长安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lph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辞海》的解释,文化“从广义上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由此可见,文化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语言是在人类形成的过程中同步出现的,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语言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主要条件”;语言使人类表达内心思想、进行日常交际、组织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成为现实。所以,有了语言,就有了社会,同时也就有了文化的记载和传播。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借助于语言承传,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镜像折射。
  关键词:语言;文化;传播;形象思维;我向思维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1-049-03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播和延续的工具。语言使人类表达内心思想、进行日常交际、组织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成为现实。所以,有了语言,就有了社会,同时也就有了文化的记载和传播,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借助于语言承传,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镜像折射。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是传统文化的积淀。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文化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特定的文化现象。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做一个粗浅的探讨。
  
  一、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记录传承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没有文字产生的时候,人们对文化的传播已采取口耳相传的方式。一般地,口头语言记录文化主要表现在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解释上,像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表现传承着史前文化。很有代表性的神话如小时候经常听到的夸父追曰、女娲补天、后羿射曰、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共工触山等一系列故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上古社会文化不发达的时候人们对想象中的天庭的崇拜;而像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间故事则表达出古代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语言同时又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因此,人们必须把认识世界的成果通过语言保存下来,并通过语言传播开去,因此,语言成了文化的忠实记录者。有代表性的如英语中的pen(钢笔)是从拉丁语的penna来的,原意指羽毛(feather),最初只严格应用在原始的鹅毛笔中(quill pen),后来做笔的材料经历了千万次变化,这个字却始终保存下来,于是在古代本来含有羽毛意义的字现在却用来代表一种有金属笔尖的文具。反过来讲,如果分析这个现代语词和羽毛的关系,也可以教我们知道一些古代笔的文化。
  又如在我国,现在跟钱币有关的字很多:财、贮、贷、费、赋、贡、购、贵、贿、货、贾、贱、赁、赂、贸、贫、贪、赠、赃、赚、赈,这些字都属“贝”部。贝只不过是一种水产动物硬质的壳,为何它来表示钱币的含义呢?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古者货币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可见,中国古代的货币文化制度在文字形体上还保存着它的蜕形。总之,汉字中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出古代的社会生活、社会意识、民族风情等等,这些都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极好史料。
  
  二、中西文化的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我们可以从中西方造词中窥见一二
  
  从造词方式来看。中西都遵循“实用主义”原则,但方式不同。
  形象的汉字体现着形象思维,我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汉语造词法将“勾画出事物的形象特征”作为一个重要方法。如“山、水、曰、月”等词,很容易让人从其形象联想到意义,这对于使用汉字的我们来说,既方便记忆又便于理解,不能不说是“实用主义”原则的体现。
  字母文字所体现的是我向思维,以人的发音代表物,字母的的组合表达物,字形不再是物形了,字形是音形的组合,这就使人产生了抽象的思维,语言的逻辑性强,形成的是逻辑思维。“英语重形合,形合指词语和句子是通过语言形态变化和语言形式手段表示结构关系和表达思想的,注重语言形式上的接应,而意合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英语是形态语言,主要依靠各种有形的连接手段以达到语法结构的完整性,并使用表现逻辑关系的连接词(如and,but,so)、关系词(如that,what,how)、介词(of,in,on)等,特别强调句子之间的从属、修饰、平行、对比等关系。而汉语是主义型语言,多用意合手段,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序体现,注重运用词义达到连贯,汉语的文字结构没有形态变化的条件,没有关系词,句子之间的辅助词要少得多,主要靠实词的本身意义和语序连接起来,因而语言直接与意义挂钩。英汉互译时,英语译文须补充代词、连接词和介词等:而汉语译文,只要不影响意义的表达,经常出现这些词语的省略。”
  英语造词的显著特征就是通过给词添加词缀来创造新词。英语中有几十个拼写固定但不具有独立构词能力的前缀和后缀,通过它们或者它们的组合,分别附加在具有原创和独立意义的词中的前后,就构成了新词。这也是英语比汉语简单易学的最重要的原因。举例来说明,在名词nation(国家)、globe(球体)后加上词缀“al”,使其变为了national(国家的、民族的)、global(球形的、全球的)等形容词词性的新词。这里的词缀“al”是一个常用词缀,主要加在名词或者名词性词之后,表示名词的“形容词”属性。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造词中亦得到许多体现,从造词方式上看,中西方都讲究实用原则,但中国偏重形象,西方强调实际效果,从词的隐喻含义来看,中国讲求含蓄而西方则较为直白开放。
  思维的差异已经在文字上形成了,思维的外化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三、借字与文化
  
  所谓“借字”,就是一国语言里所参杂的外来语成分。它可以表现两种文化接触后在语言上所发生的影响;反过来说,从语言的糅合也正可以窥察文化的交流,每个文化潮流多少都会在汉语里留下一些借字,同时汉语也贷出一些语词给别的语言。对于这些交互借字仔细加以研究,很可以给文化的历史找出些有趣解释。
  从语言发展的情况来看,由于时代潮流的涌进、社会制度的变革、社会风尚的变化、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大量新造词和外来词也随之涌现,反映着新出现的事物和新的概念,使汉语的词汇得到不断的充实。比如沙发,匹萨,汉堡,英语 fans的谐音“粉丝”代表忠实的歌迷、影迷等狂热者,等等。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不同国家间的接触就更加频繁,也为语言的发展创造了契机。前些年,随着美国的不断强大,她所使用的英语也越来越被世人所崇尚和学习,因而有很大一部分人愿意用“Hello”来跟朋友打招呼。
  同样,中文也对西方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影响力提升,同时伴随国际交流的增加和移居海外华人的剧增,汉语对英语的影响越来越大。它不仅反映了不同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也反映了在交流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反映着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历史发展轨迹,不仅来自汉语的词汇被直接引用到英语中,西方人出于中国语言文化底蕴的深厚而对中国汉字充满了神秘感。如今在英语中有大量的汉语词汇,分别通过以下方式转换而成。
  (一)音译(transliteration)。英语中有一部分词汇或短语是根据中国普通话(由于历史原因,相当一部分是由我国北方方言和南国八大方言)发音直接转化生成的。例如:pipa琵琶,erhu二胡,wushu武术,gongfu功夫,Tai Chi太极拳,mahjong麻将,qigong气功;jiaozi饺子,Maotai茅台酒,litchi(1ichee)荔枝,ginseng人参,feng shui风水,typhoon台风等。
  (二)译借(translation)。将汉语词汇通过翻译手段逐词地借用英语表述形式如:laid off work-ers下岗工人,Opening Up/Open door policy开放政策,special economic(development)zone(SEZ)经济(发展)特区,reform and opening upprogram改革开放,knowledge economy知识经济’One China policy一个中国的政策,one countrytwo system一国两制等。
  (三)语义再生。在翻译形象化语言时表现出明显的中国民族文化特色。这不但使外国人深感耳目一新,回味无穷,而且丰富了英语的表达方式。如:birds nest燕窝,bears paw熊掌,work one’sheart out呕心沥血等。同时,汉语文字的构句结构也对英语的语法体系造成了冲击,例如著名的“Long time no see”。可见,中西方的语言文字体系在其相互影响的动态发展中正在不断的改变和补充修正着自身。
  综上所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可概括为:语言渗透于文化的各个层面,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记录着文化,它是文化表达和传播的n-具;语言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文化也影响着语言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u),北京:外语教学出版社,1991
  [2]罗常培,语言与文化[u),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王武兴,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H),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岑运强,语言学概论[u),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校:韩慧玲)
其他文献
摘要:语言和文化是历史约定的相互关联的两种事物,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方言和一定地域的民俗文化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柳林县的亲属称谓文化和岁时节日民俗文化,探索柳林方言与社会民俗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柳林方言;社会民俗文化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2-036-02    语言和文化是历史约定的相互关联的两种事物,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重要的载
嵌入式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能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调查研究了苏中地区嵌入式软件产业发展的现状,缺资金、缺项目、缺人才和缺经验是制约区域发展的瓶
在对美国高职教育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美国高职教育在区域科技创新中拥有自身地位的原因,据此,扬州高职院校在区域科技创新中可以获得许多启示:积极参与有利于科技创新的
分析了专用编码芯片NT66P20A的性能和通用编码、解码芯片PT2262和PT2272的作用以及智能芯片的编解码方法。介绍了常用无线遥控信息的两种收发方法和无线编码和解码的电路图,分
在绵羊中,6%~8%的公羊是“同性恋”,即对发情母羊毫无兴趣,却会试图与公羊交配。这使得公羊成为研究性取向的生物机制的绝好实验材料。许多项研究表明,在胎儿发育时,性激素能让哺乳动物大脑的结构和化学功能发生永久的变化,从而决定了成年后的性取向。例如,同性恋公羊大脑杏仁核中雌激素受体的数量明显少于异性恋公羊,而与母羊的相当。因为大脑杏仁核与嗅觉有关,这意味着同性恋公羊对与性刺激有关的嗅觉信息的处理可能
摘要:关于中古表利用(时机)义的介词“闻”的源流,学界目前讨论得还不是很多。受秦安方言的启发,笔者在描述其消失的同时做了若干解释,权且作为探究介词“闻”的源流的一部分。  关键词:介词;闻;消失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2-038-03    秦安县位于渭河支流葫芦河下游,即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北部。秦安县总面积1601平方千米,总人口60.8万人(2005年)
浩然在当代作家中是一个既具普遍意义又具典型意义的存在。他在“十七年”间的创作无疑是一次尴尬的“建构”,而他在八十年代的创作仍未能摆脱以往的创作模式,出现未完全解构后
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是扬州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扬州科技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初见成效,但与省内外周边地区相比,还存在科技投入不足、创新活力不强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