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官品诗选

来源 :诗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laa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把


  印象中常常忘了谁栽的那一棵棵老梨树
  一个个抛光镀金的火把梨子
  皮薄,肉嫩,水多,一个个爽口又顺眼
  火红火红的摇动窗外的秋色,缝补着故乡的
  裂痕和饥渴
  等一间间一排排黑瓦房的屋脊,墙头
  挑檐,翘角,变甜的日子
  会看见晨光和落日中,那一簇簇沉静凝固的
  火焰
  猛然舔醒孩子们,贪婪喝米汤的小猫嘴
  一个个光滑的火把梨黄了,挤进风口处
  一串串温情的火把梨红了,舞动欲断在轰鸣的
  枝头
  一枝枝燃烧的火把梨火了,摇动着晒谷场宣
  泄出来的吆喝声声
  一树树古典的火把梨甜了,眉开眼笑地敲响
  乡村的月亮
  记忆把藏在房前屋后的秋天,这样揪出来
  一个个光屁股的火把梨子,晃悠着吊在半天
  空
  让满天阳光,批斗故乡
  名声,比风大了,轰动人间饥渴的目光

冬至


  风云战车,马蹄碾过的天空
  雷息鼓旗收兵,埋伏山野厮杀的云雾
  冬至的号令下达,一律偃旗息鼓
  百草伏地,虫入洞
  天空平躺下来,万物缴械投降
  人和牛马,从负重的原野回来
  谷物进仓,松绑的太阳,背靠山前
  瞌睡的村庄,一缕炊烟的轿
  灰头土脸的屋檐,堂前燕的空巢
  白白胖胖落地的雪,千古喜悦冰人的夜
  岩石和风,从不搭腔说话的
  日子,晾晒江边
  枯枝败草,列队抱头的姿势和心理
  被打包的琥珀,收藏带走
  一个便携式的简易冬天,随地球
  转动的玩法,从不亮出底牌

狂吠声


  夜幕滑落,唯独剩进山时的狂吠声
  导弹般跟踪逼进体内骨边边
  驱逐的口吻,无须捆绑人的绳索和棍棒
  一刻不停捣碎不速之客的身影
  在山里兜了一圈,直到把摸黑路的
  人,押送出山垭口
  回首,还是那一枚嫁不出去的月亮
  挂在村口的树梢,一句晃悠的话
  如此被动的美,并不解释讨回失去的流水
  无话可说的山道,心特别的圆和亮了
  一个周全安稳的夜,取走的礼物
  2019.8.28
  从天空的南边,挣得脸红脖子粗的上气断了
  跑到天空的北边,吃力地紧接住下气
  从立春到雨水,从惊蛰春分到清明
  黎明和黄昏,镶嵌山前山后的两扇窗
  早起下地晚归的人,听见模拟打雷的声音
  一副黑咕隆咚泥巴味的嗓子
  义务跑到田间地头,送戏
  咕噜———咕噜噜———咕———咚———
  石刻不了的声音,活着行走的警世名言
  催生婆似的叫得人,心慌慌
  天不亮捅开千家万户的门窗,喊磨锄擦犁
  把一块块田地深耕细翻出来
  把一粒粒金黄的谷种精挑细选出来
  催春,把天地叫暖
  一年的戏幕拉开,浩荡的春风锣鼓响起来
  一声惊雷,天街的小雨雨一天天长大
  一筛子一筛子,筛下来
  乡亲们抬头望天,在牛马一片訇訇的叫声中
  桃花地扶犁,梨花地播种
  晨浇水,暮施肥,兑现风调雨顺的天空
  万物怀抱谷雨从大地上奔跑出来
  苦口婆心的布谷鸟,夏至以后不见了踪影
  瞧满满的天空,一个偌大锃亮的石碓窝
  舂出的日子,逐渐脱壳去皮的秋夜
  一粒粒米星子,光身的美

乡愁的留守者


  也许再过些年
  村外看不到低头啃草的牛马
  山间听不到咩咩羊铃响
  村里留守的老人都走了
  留守的儿童都进城打工了
  老瓦房拆的拆倒的倒了
  田田地地不种瓜豆了
  沟沟渠渠干涸了
  无农一身轻的乡村,剩几棵岁月摇曳的古树
  还有喋喋不休的蝉,独自骑着会飞的时光
  戏说见面也认识的节气
  录制演绎屋檐燕子瘦小的身子
  还有古典黑衣长衫的蛐蛐
  自顾自怜蹲在意外幸存的石缝,深一脚,浅一脚
  刨开深藏的泥土,有一声,没一声
  捣碎空洞见底的夜晚
  捞井底没水的月亮

桂花开的日子


  从没摸出草尖的风,也不见草根的虫
  翻身鸣叫一场活着的雨水,举一盏夜灯
  从体内站出来,万物散场的暮色
  窖一罐罐黄昏落日的泥香
  轿抬一轮高处的月亮
  遥遥无期的喜鹊,抱定天庭阳光的灰烬
  蒸煮仓储罐装秋冬的南瓜葫芦
  后院的无花果,心怀满腔紫色的话儿
  筛银的月光,勾兑一场秋色
  明朗朗的夜,蘸冷白露
  望眼欲穿遍地枯黄睡了的野草,瘦的西窗
  生一个白白胖胖的月亮,给你
  从心底长出红遍河滩的隐痛
  哗哗的流水,霜降一遍遍抚慰的心
  逝去的日子,铺满深秋的枫叶
  負重的山崖石头,低头翻阅面前的影子
  从中掏出苦不堪言的灵芝梦
  脱下一树桂花的黄,把前世今生腾空
  积攒枯萎的空白泪眼使唤出来
  铆定的缘,一朵朵芬芳的锁
  关一晚天上的月亮
  自慰的风,在窗外灌醉揉碎失眠的狗尾巴草
  挂屋檐的豆子,咚地一声听见
  石榴裂开,露出星星的种子
其他文献
许这一生,寻一个遗世归处  折羽浮水,顺流而上  舟上的那团渔火  寒尽处就那么盈满了溪流  来之同游,  去之无忧。  纵横流年里,只记得那座  穿行而過的桥,它有着  曲伸不禁 车轮流水的灵魂  迟归的木鹊 点染黑漆漆的眼眸  似将夜色染透  它疲倦的剪影投进溪流  加持一缕炊烟,成就了人间况味朽木  只为一个不曾见到的辉煌  就敢掏空心思  潜听河流不可逆转的回声  倾其所有,站成一个标记 
期刊
理解皮扎尼克的诗是困难的,因为她的诗总是太过跳跃和隐晦。她就像一位勤劳的园丁,喜欢修剪掉句中的枝蔓,只留下主干般的只言片语。但这丝毫不影响你对她诗歌的喜爱,因为你总能通过她急迫的语气、决绝的口吻,体会到她内心的痛苦、挣扎与矛盾,感受到她受某种力量驱使的无助与亢奋。这些丰沛的情感给她的诗句以滋养,让其能够不断生长。  ——主持人 吉庆起源  必须救出风  群鸟在那个孤单女人的头发里  焚毁风  她从
期刊
回家的路  又一次在大雪中悄然铺开  这条长长的通往故乡的路  大雪无乡,漫过经年的跋涉  我捧不住一片忧伤的雪花  这些水做的骨肉啊  需要借助冰冷的面具  守护热热的乡思  在雪地上写下:家乡  我的手就软了  我没有勇气穿越这场大雪  没有勇气给这片雪原  再留下一道伤口  大雪深处,我闭上眼睛  溯着一只蝌蚪的行踪  游回自己的少年,和童年  故乡的山川,河流,村庄  还有,覆盖了故乡的大
期刊
谭五昌被人视为目前中国颇具影响力的诗歌评论家之一。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位颇具才华的诗人。2018 年,谭五昌为丽江创作出了组诗《出尘丽江》,我作为他在丽江的亲近的诗友, 有幸在第一时间读到了这组立意独特的丽江诗篇。“出尘”一词,原出自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意为超越尘俗、清丽动人。于清新秀美、超凡脱俗的丽江而言,惟“出尘”一词,才能道出麗江山水之美的灵魂内核。谭五昌的组诗之所以取名为“出尘丽江”,是
期刊
一  丽江是一片超出尘俗的世外桃源  它遗世独立的美  成为一幅百看不倦的画卷  成为一首百读不厌的诗篇二  丽江的春天,带给人们  浅绿丛中一点红的妩媚与清新三  丽江的夏天,给人们带来  浓荫下清凉的火焰四  丽江的秋天,人们被满树金黄的叶子  镀亮了一个个金灿灿的心愿五  当冬天静静来临  四周的冰雪成为丽江最为圣洁的名片六  玉龙雪山永远站在词语的高处  用闪闪的银光  守护着丽江绚丽动人
期刊
龟兹故城  我在库车的上空漫游  飞跃积雪的山峰  百条河川在戈壁上行走  像鹰在天空的姿态  舷窗外太阳高悬  白色的云层充满河谷  机舱里空姐优美的声音  像是从龟兹古城传来  唯有朴实的形象才如此神圣  寂寥、豁达,富有美感  我只能想象在遥远的年代  这里是一片良善之地  不然那些失败的民族  为何都要向这里迁徙  一旦他们来到这里  再也不思回到充满争斗的故园  无论突厥、回纥、鲜卑,还
期刊
遗爱湖  东湖、西湖、菱角湖  偶尔连在一起后  就再也没有分开  遗爱湖口那些曾经挽过的手臂  已变成枝繁叶茂的树枝  在风中写下的诗句是  我们一直在这里  时光和飓风也没能  让他们离开半步  写遗爱亭记的苏轼  也没离开过在运河边饮绿雨  由云栖小镇、梦想小镇回来  看到油纸伞和大运河  一晚上在古街的瓷器里  找杯盏  饮绿雨  良人拽着我  不让我走上拱宸桥  说它没有护栏  她怕我扑
期刊
钟声  他们匆匆地进去,脸色阴沉  他们匆匆地出来,揣着大包小包  和出院小结  和小结之后的人生  在市一医院门口,每天一批批的人  在低头不语中,完成  生命中的一次进出  不远处的能仁寺  又一次敲响钟声  这一次,他们听得清清楚楚  2020.9.17月亮  一条小路的上方  我们看见两个好圆的月亮  在农历六月十五的夜晚  我们并肩而走  却各怀心事  我们拖着各自的影子  像拖着各自虚
期刊
大风起兮芦苇黄  被浓霜重击后的芦苇  一夜间满头黄发  如同狮子的满身金毛  不会因为时序病了而变暗  大风的砍刀趁势追杀,劈头盖脸  芦苇瘦弱的身躯只剩下皮包着骨头  连叶子都枯瘦得无法包裹童真的粽子  连影子都被风拖到了大张着的菜市口  它们是否还能思考  思考玉河的前世今生  大风的榔头持续捶打,没头没脑  芦苇麻秆似的腿脚依然坚定  站立在淤泥和碎石子之中  默默忍受着流逝的浪花的嘲讽 
期刊
大雁飞回来了  黑沉沉的大地,  一垛垛红铜光泽的玉米秸,  流淌的木兰达河,  对岸的村庄亮亮的屋瓦,  静静地等待。  天空中嘎嘎的鸣叫,  翅膀旋起风,  飞起,落下。  犹如清凉的水降下。  去年的苘麻摇晃,  小野菜新鲜的笑脸,  烧稻茬的人抬头。  我举着相机在刚化开的泥泞里奔跑,  迎接一年来一回的亲人。  大雁飞来,飞远,  不飞走。风  风啊,你已经翻过我的白  ———我的背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