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勤奋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来源 :艺术生活快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524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画画的女子身上总会散发出那么一股子说不出来的韵味,男人笔下的女子似花、似水,总是给人一种琢磨不透、有着猫儿一样矛盾个性的感觉。但,这只是他们看到的,女人画女人,笔下的人物却是别有一番风味的。还记得潘玉良是怎么画女人的,她笔下的女人,丰腴、妩媚而又健壮,似乎既有女人的柔美也有男人的健美。史丹,也是一个画女子的女子,她画中的女人,有柔,有媚,但却让人观而不腻,画中的女人或喜或悲,仿佛也能牵动人心一般的,引人入画。很多人说这个时代的女人应该像男人一样去奋斗,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乘着风去奋斗,也许才是对史丹最好的诠释。
  
  脚踏实地才是靠谱的
  
  艺术家跟天才之间的关系,困扰着许多人,因为类似梵高、毕加索这些大师已然成为后辈心中的神话,他们是那么的遥远而又不可企及的。他们被冠之天才,也就不足为奇,由此及彼的,人们就会觉得必须是有天赋的人画画才会成功,果然如此吗?史丹却不这么认为。
  艺报:现在基本上什么都是要从娃娃抓起,请问,你画画也是从小就开始的吗?
  史丹:我的经历应该就是你说的从娃娃抓起的案例。我5岁就进少年宫学习画画了。
  艺报:那是受你家人的影响比较大吗?
  史丹:我父母都不是搞艺术的。因为我小时候比较喜欢画画,加之机缘巧合,父母身边有一些画画的朋友,在朋友的建议下很小就把我送到少年宫学习儿童画。那个时候据说少年宫不是轻易能进的,还要考试,就是老师出题现场画一张,参加考试的小孩很多,我比较幸运地入围了。
  艺报:画画是要有天分的,你觉得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画家,天分与勤奋,哪个更重要?
  史丹:还是勤奋。平时教学中遇到过很多有天赋的学生,但往往毕业后工作,职业总是各种各样。其实就是看自己下的功夫有多少。画画的人是必须要耐得住寂寞的。
  艺报:请问在平时生活中有自己的信仰吗?不一定非得是宗教的。
  史丹:我个人其实没什么宗教信仰,更多还是信自己吧。有句老话讲: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自己坚持付出努力了,最后结果即使不成功也不后悔。
  艺报:看你的绘画创作是女性题材为主。
  史丹:是的。
  艺报:画女性有很多种方法,而你表现主要是女性躯体,这有什么渊源吗?
  史丹:可能因为自己是女性吧,对个人感受关注比较多。女性的敏锐感比男性更特别更微妙,外界的任何微小的变化都能引发女性神经的触动。这种神秘感我觉得用女人体来诠释比较贴切,我在技法上也有意用虚染法把画面处理得朦胧一些,有意虚化面部五官,着力展现躯体的肌肤美感。看我作品的人能隐约闻到空气拂过丝绸般肌肤的味道。
  艺报:我看有人评价你的画,说你的画性感但不腻,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史丹:这些都是观者的感受,一件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总会有各种解读,这些解读或者恰当或者得体都关系不大,都是合理的,正是因为有了不同的解读才使得我的作品有了更多的可能。其实我更在乎我在创作过程中对自己感受的诠释,我很享受这个过程,我表达的是我内心的感受。
  
  做内心强大的女艺术家
  
  80后的一代有着各式各样的烦恼,他们被这个时代近乎是压迫着前行,作为画家的史丹,在这种环境中,条件反射般的描绘出了心中的感知,在这个时代中前行,但也接受这个时代所赋予的一切。
  艺报:绘画创作是需要灵感的,这些来自于哪里呢?
  史丹:我一直认为自己比较崇尚简单,简单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多压力,但实际生活工作中却不尽然。我应该是不折不扣的80后了,我们这代的年轻人都有这种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各种压力,这种压力是挫折、是必然的经历,更是一种历练。所以生活越复杂多变,内心越是向往纯净无污染的东西。我的作品也不是刻意要形成这种风格,可以说是一出手就自然而然形成的面貌。
  艺报:说到挫折的话,到目前为止,画画遇到的较大的困难都有哪些呢?
  史丹:有很多方面,一种是工具材料上的,工笔人物画是有一定制作性的,而且存在一定的程序,我经常用绢、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作画,有时候因为颜料的差异或者绢质的不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只能画到一半就放弃重画。另一方面是画面的内容所传达的意境或格调不能让我满意,也只能撕了重画。
  艺报:后一方面也许是传说的画画遇到了瓶颈,那么在遇到画不下去的情况,要如何应对呢?
  史丹:总的来说是修养问题,看书看展览是必不可少的,再就是出去旅游,出门走走能让人开眼界,对生活有更多的感悟。
  艺报:你平时都有哪些兴趣爱好呢?
  史丹:看展览,听听音乐,上网,基本还是城市女性的特征吧。
  艺报:画画给你带来的收获或者感动都有哪些呢?
  史丹:画画总能让我缓解压力,是享受的事情。能在画室里什么都不想只画画,实在是理想的生活状态。画画也更让我感悟生活懂生活,体会人生各种滋味。
  艺报:那么你觉得在画女性题材上,女性跟男性艺术家他们的各自的优势在哪里?
  史丹: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应该有不同的体会。女性艺术家应该更有独特的心理和生理上的体会,从恋爱到结婚再到生子育子,很微妙很细腻。男性艺术家更多可能是从感官上入手,他们有更多理性逻辑思维,也有宏观看事物的高度。所以他们的画面更整体大气一些。
  艺报:你的画主要是传达什么样的信息给观者呢?
  史丹:主要是女性内心的敏感和温柔吧,这种温柔不单是表面上容貌和举止传达的,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是每个女性区别于其他女性独有的敏感和温柔。
  艺报:现在是每天坚持画画吗?
  史丹:最近因为附中的教学工作很繁忙,只能画一些小的随笔和速写。
  艺报:现在在艺术创作上有什么坚持的吗?现在的市场如此嘈杂,是否对你的绘画创作产生影响呢?
  史丹:我依旧坚持目前这种关注女性的风格,市场的变化不会对我有大的影响,我还是更多关注自己的生活和感受。
  
  传道授业是责任
  
  作为一名央美附中的教师,教授学生的时间占去了史丹大部分的创作时间,再加上面临美术高考的压力,传道授业的责任也会无形之中给人带来一些压力。史丹处于这种情景下,一点都不觉得压迫,交谈中,她说这反而会给她的创作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艺报:平时教学,你主要是教授哪些方面的内容?
  史丹:央美附中是美术专业高中。我教授中国画方面的人物,花鸟,山水,书法等国画基础课及素描、速写,所以要求教师要有比较全面的综合素质。
  艺报:现在教这些孩子的时间会占用你的创作时间,那你觉得个人创作跟教学是怎样的关系呢?
  史丹:应该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平时个人创作时会有很多积累,比如绘画技法的积累,艺术理论和感受的积累等等,这些积累可以直接应用于教学。反过来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会让我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艺报:之前认识的学画画的人说,在考前班带考生,因为要遵循考试模式,最终把自己的创作也绕进去了,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史丹:我会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总结学习方法,把经验系统化理论化。一方面更好地指导教学,另一方面在自己的创作中,最重要是要体会生活,要有感受地去创作。在教学时我也在体会生活,把遇到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所得到的感悟反映到创作中。
  艺报:作为一名老师,你希望你的学生将来的艺术道路该怎样走下去呢?
  史丹:其实现在的学生都很有自己的打算和主意,我真的很想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感染或影响他们,希望他们不管做什么专业一定要忠于自己的感受,要是感兴趣和喜欢的就一定要坚持下去。现在搞纯艺术的人越来越少了,可能有社会现实的原因,对设计和时尚的东西很崇尚,但无论选择什么都要敢于付出,潜心钻研,才能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
  
  史丹
  女,1981年出生
  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200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学士学位
  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唐勇力先生
  2004年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参加展览:
  2009年 北京798艺术区 Gallery-Space DACUVE中日韩青年艺术家联展
  2009年 北京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以心接物,薪火相传——唐勇力教授工作室研究生作品展
  2006年 北京 中国国际贸易中心 第九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艺术家联展
  2003年 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优秀学生作品展
  2002年 成都 欢庆十六大 西部大地情 中国画大展
  2001年 首尔 韩国弘益美术大学 中韩文化交流大展
  发表刊物:
  作品先后在《美术向导》《中国拍卖》《东方艺术》《艺周刊》《中国画苑》等杂志上发表。
其他文献
陈苏平:诗化的回忆    陈苏平:这是有关“回忆”的一组作品。原本打算取一个通用的名,比如《去年》一类的——当然,内容不仅限于去年,是泛指的——稍嫌笼统,便改成现在的样子,每幅一个名称了。对于回忆这个题材,我觉得是有意思的,时间的淘洗与减化作用,使得繁琐的现实简明通透,有一点诗化的成分在里边。诗与真实,或者在回忆里边恰好调和为一了。    赵奇:因为我对土地爱得深沉    艺报:为什么会喜欢农耕题
期刊
情寄山塘——江野画集首发式  江野擅长儒释道三教古典传统人物,兼作山水、花卉、动物,近年来投身青花釉里红创作,又取得可喜成绩。江野是位有思想的画家,零九年他放弃北京发展采金时光,只身回到故乡,千年古街山塘街恢复开设正社画馆,带徒授艺,为古街增添一道吴文化之亮点,备受国内外文化精英游客关注唱和,以文会友,其乐融融,不亦乐乎,画馆开设将近两年来,江野编辑整理从艺以来的师长好友的题词和评论文章,以及自己
期刊
钱小纯,擅画大写意人物和山水,虽为女性,画面中却毫无脂粉气,不落媚俗,充斥着不亚于男性的决断和阳刚之气。  钱小纯是一个孤独的女性,但是,这份孤独却是她所喜欢的,了无挂碍,自得其乐,在物欲横流的尘世,用心灵描绘理想的桃源。随意自然的心态使得她的绘画不刻意追求法度,但是理法自在其中。  钱小纯毕业于原浙江美院附中,她是以人物画起家的,崇尚简洁,线条简练有力,疏于情节,形象古拙,夸张变形,抛却一般女性
期刊
自序    公元二千年,应云南师范大学之邀,举家南迁来校任教。从此,泥牛入海无消息,亲友如相问,两地雁无声。十年磨剑,光阴荏苒,石沉滇海,岁月蹉跎。山脊梁上夕阳拉长了我的身影,寨子里竹楼上多了一个北方的醉汉。我或一人行走在山间林莽,或带学生采风于峡谷深处,踩着茶马古道的蹄印前行。大山与作品万里咫尺,山民与我更加贴近,因为那里的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心底明亮。古村民居是我栖息之所,山民的喜怒哀乐收
期刊
当收藏渐渐成为投资理财的常态,收藏方向也渐渐变得多元且丰富,各个拍卖公司在以各自的优势进行新藏品的挖掘,2011年9月15日,北京匡时将从书画视角发挥专长,与“经典北京”艺术展携手推出 “与佛有因”——近代名家佛教题材书画精品展,对二十世纪大师们手摹心造的佛造像、清供图与各式佛言法语做一次集中的梳理和展示。本报记者专访了北京匡时佛教题材书画板块负责人。    艺报:什么原因促使你们选择佛教题材的书
期刊
陈川    1978年生于湖北荆州。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师从中国画学院院长唐勇力先生。曾就学于湖北美术学院,任教于广西艺术学院。现为广州画院专职画家。    部分参展经历:     2004年  第十届全国美展  2005年  第七届全国体育美展  2010年  “与亚运共舞”美术作品展  中山艺术邀请展  2012年  广东省第六届中国画展    出版有:    编著的5部专业技法
期刊
袁玲玲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爱笑,生活中仿佛没有什么烦忧,一如她的画作一般,总是给人一种安然、沉静的感觉,她对画画的热爱是天生的,家人的支持更是给了她坚定地走下去的决心。大概是由于袁玲玲这么多年一直待在学校的关系,虽说她已结婚生子,但是身上并没有沾染社会的习气反而更多的是给人一种单纯的感觉。袁玲玲说她的幸福点特别低,一点开心事就可以胀满整个心灵,这样的幸福感反映在画面中让观者看后也同样觉得非常幸福。问及
期刊
中国自1993年首届中国艺术博览会以后,各地纷纷效仿,发展至今,规模最大的是艺术北京、CIGE、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展和香港国际艺术展,在竞争和拼杀中,有些积极创新,成为博览会中的强者,有些举步维艰,不过仍在坚持。好的艺博会的评判标准不是国际化,而是找到最适合的主办方、合适的参展商、合适的买家,这种说法无疑是当下最实际的。    艺博会的十八载肉搏战    北京:1993年,中国最早的艺博会——中国艺
期刊
李桐  别名李彤,男,1976年5月12日生于杭州,籍贯福建永春。199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本科,2000年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课程班。  曾执教于浙江工程学院(担任基础教研室主任)和中国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绘画系(任国画专业教研室专业负责人)。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国画工作室。  出版《披襟当风-李桐作品集》《当代中华优秀美术家大系——李桐作品集》
期刊
在充斥着矛盾与激进的当代艺术作品里,唐晖的作品很“另类”,他的作品科幻而又哲学,既有着对社会人文的思考,也渗透着个人情感在其中,这兴许是跟个人兴趣相关的。唐晖17岁凭借一幅小油画《画室》成为“85美术新潮”的一分子,之后作为一名学生毕业创作获得满分的优异成绩,足以证明了作为一名艺术家的努力,同时他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中参加过两届上海双年展的艺术家。如果说一幅画能让大众停下三分钟去审视就是成功,那么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