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融入高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改革探索——以聊城大学为例

来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yi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地域文化是高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丰富资源.地域文化因契合《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可丰富《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案例,是《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故有必要将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地域文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改革,在内容上体现为教学中大量增加学校所在省市的地域文化,挖掘本省市地域文化素材库的建设;在形式上体现为课堂讲授、专题活动、以赛促学、课外巩固、更改考核方式、增加校外合作等方式促进地域文化与课程的有机结合.地域文化融入课程促使学生发现、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进而形成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其他文献
1940年后,鉴于日伪频繁的“扫荡”、国民党限制中共征粮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落实“藏粮于民”政策成为冀鲁豫、太行抗日根据地的重要任务.然而日伪“扫荡”带给群众的恐慌、群众担心粮食被盗的顾虑以及对藏粮持有的侥幸心态、部分干部的不良工作态度和作风导致群众面对藏粮踟蹰消极,这有悖中共“藏粮于民”的初衷.因此,中共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宣传藏粮于民政策,减轻群众藏粮负担,在整风运动中纠正干部工作的不良之风,完善粮食管理制度,提高藏粮技术,藏粮困境逐渐化解.群众积极响应“藏粮于民”的现象终居主流,涌现出一批为藏粮而牺牲
有效塑造一个良好的政党形象并将其向海外传播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和复杂的国内环境,通过共产国际的帮助和自身的积极探索来拓展对外传播.这一时期为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海外形象传播工作奠定了基础,并给予当下以历史借鉴.
日据时期台湾是日本旅行者海外旅行的首选之地,特别是台湾高山族居住的“蕃地”更是吸引了不少富有探险精神的日本人前去探险旅行,从而留下了丰富的旅行书写文本.然而,在长达五十年的时间里,不同时期的台湾“蕃地”的旅行书写文本也呈现出阶段性特征.第一个阶段:从1895年到1915年,是日本殖民政权初步建立时期.“蕃地”旅行者既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防范台湾高山族的袭击.此阶段的旅行书因而带有强烈的探险意味,书写内容除了反映自然环境之险恶外,还凸显高山族的“野蛮”性.第二个阶段:从1916年到1930年,是日本殖
亚东图书馆在文学出版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与其文学广告的推动作用密不可分.亚东图书馆的文学广告,能够站在时代高度把握文学出版物的内在精神,提炼精炼的广告语;善于打破惯用陈述句式,运用否定、疑问和感叹等句式吸引读者的注意;在修辞上灵活运用比喻、引用和对比等手法,形成了形象鲜明的文本,让读者对出版物印象深刻;在构思上充分利用商业思维,洞悉读者心理,刺激读者的购买欲望.亚东图书馆的文学广告形成了独特的文本策略,使亚东版文学图书影响深远,对其后的文学广告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修辞学在古希腊城邦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审美之维是修辞学的内在话语力量,实践之维是修辞学的外在话语力量,从智术师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都在努力促成二者的统一.智术师生活的时代是古希腊的全盛时期,雅典民主制为修辞活动的进行提供了便利,民主政体对辩论、演说的需要也使智术师们大有用武之地.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倾向,那就是过分注重语词的华美,尤其是以“说服”为目的 而忽视话语背后更重要的真和善,所以就有了柏拉图对修辞学的“审美批判”,其目的 是要从更高的维度上重建一种政治修辞学或哲学修辞学.而亚里士多德则将修辞
美国的“中共学”是美国乃至西方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窗口和桥梁.美国“中共学”经由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以研究队伍为智力基础、以研究机构提供项目支持以及以多元化文献载体为传播和宣传途径的“三位一体”的支撑体系.与此同时,美国的“中共学”也面临着多重现实困境.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到来之际,对美国“中共学”进行系统梳理,甄别真伪、激浊扬清,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系统普及党史教育,讲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全面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
着题是一种创作的观念和衡量诗歌艺术效果的标准.其概念有两个维度:一是指诗歌的表述与生活的实际情况相合,二是指诗歌的写作需要处处围绕题目甚至贴切题字.着题的写作方式是在诗歌写作自身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的,大约在晚唐明确成为诗人的主动追求和诗歌艺术优劣的衡量标准,并影响到宋以及宋代以后诗歌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唐省试诗作为一种赋题诗歌,天然都是着题诗.省试诗因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着题的写作特点,在着题观念影响力日隆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省试诗通过着题的创作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流诗歌史的走向.
上海构建新时代托底民生保障体系,必须符合上海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应遵循保障内容全面、覆盖范围合理、保障水平适当、风险储备前置等基本原则.为此,需要回答托底民生保障思路框架的三个基本问题.一是托什么底,即托底民生保障的内容构成;二是托谁的底,即托底民生保障的对象范围;三是底在哪里,即托底民生保障的标准.
反智主义在美国有着深远的历史,它以反理性、反知识和反精英为核心,成为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复杂策略.二战以来,美国政治中的反智主义进一步强化和发展,呈现出思想保守化、政治极端化、手段民粹化等新特征.作为民众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大众媒体在二战后美国政治反智主义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麦卡锡掀起的反共主义、华莱士推动的种族主义、小布什发起的单边主义反恐战争和特朗普掀起的反智主义新浪潮等美国政治反智主义的典型案例,揭示了美国政治精英如何借助乃至操纵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大众媒体,助长和推动民众的反智言行.这折射出美国
“新帝国主义论”与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关系如何?是继承,超越,还是否定?虽然“新帝国主义”理论被冠以“新”的名称,但并没有超越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研究水平,也没有走出资本主义的时代背景,而是在部分否定中扩宽了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新帝国主义论”作为二战后的新理论延展了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研究空间,注重从历史、经济、国家等视角去认识发达与不发达的关系以及帝国主义霸权的根源,从而试图回答战后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当代实证性难题.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