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失地层圈闭压力的形成与处置技术

来源 :钻采工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yhugjkg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圈闭或有限圈闭的漏失地层,在进行井漏治理、精细控压作业以及因工艺需要向地层推入钻井液时,大量外部流体进入漏失地层,当漏失量小于外部流体进入量时会形成圈闭压力或短期圈闭压力.现场实践表明形成的圈闭压力依靠地层漏斗压降通过漏失通道延展、地层再漏失释放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且部分井形成的圈闭压力可能会比较高,有的井虽然压力不高但圈闭能量大,释放地层圈闭压力的,回流量也会比较大,如果判断失误、处置不当可能引发井控问题.文章针对外部流体进入漏失地层形成的圈闭压力处置的技术问题,开展了对进入井筒的地层流体性质、地层回流的原因、处置技术进行了研究,较好地解决了漏失地层形成的短期圈闭压力,研究成果在HS-2、JT-1等井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现场应用效果.
其他文献
到目前为止,金属结合剂、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磨具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就.如晶圆背面减薄、晶圆划片等精密加工金刚石工具.金属/陶瓷复合结合剂金刚石砂轮作为新的超硬制品,既具有陶瓷结合剂锐性高、磨削效率高和易修正的特点,又拥有金属结合剂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和寿命长的特点.因其可以广泛应用半导体、硬质合金以及复合材料而拥有广阔的前景.复合金属/陶瓷结合剂的开发需加强制备工艺的研究和产品配方的优化.此外新的制备工艺是该砂轮由研发转向实际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微波等离子体CVD法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沉积金刚石的方法.近年来,我国 CVD金刚石行业加大资金投入,并在MPCVD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CVD金刚石产量得到迅速增长.具体来看,从 2014 年的 34.5 万克拉发展到2019 年,我国 CVD金刚石产量增长至 95.8 万克拉以上,且在未来仍有着一定的增长空间.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 CVD 金刚石行业市场规模也在稳步扩大,发展到 2019 年已经增长至9750 万元以上,与上一年 7850 万元的市场规模相比,增长近24.2
期刊
核电被认为是一种清洁能源,因为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然而,与此同时,随着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反应堆的建成,会产生大量危险的放射性废物,并不断堆积.rn专家们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和人们的健康.由于没有足够的安全储存空间来处理核废料,这些想法的焦点是材料的再利用.放射性金刚石电池于 2016 年首次被开发出来,并立即受到好评,因为它们承诺提供一种新的、具有成本效益的核废料回收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地要斟酌它们是否是这些有毒、致命残留物的最终解决方案.
期刊
人造金刚石主要产品包括工业金刚石和培育钻石,两类产品均由同样的压机生产,只是工艺配方有所不同,在工业金刚石领域,不同的技术路径对应的主要应用场景也有所不同,其中高温高压法生产的金刚石单晶及微粉多用于制作锯切、钻进、磨削等工具性产品,CVD 法生产的金刚石单晶多用于制作芯片、传感器等功能性产品.
期刊
我国的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产量常年居于世界第一,为航天、工业、医疗、军事等多个领域提供了功能材料——金刚石.目前对这项技术的合成机理、工艺技术及晶体特征仍有待系统深入研究.文章通过实地的技术学习、丰富的样品观测、全面的谱学分析对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的合成机理、设备装置、工艺系统、成品质量、晶体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①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的动力学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sp3杂化碳的产生、sp3杂化碳的输运及就位;②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的工艺技术采用铰链式六面顶压机,冲油供压,恒定功率交流电加热,触媒多采用铁基触媒.③
利用常规仪器及大型珠宝检测仪器对两粒无色样品的宝石学及谱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样品密度约为2.33±0.01g/cm3,折射率在1.505~1.523之间,双折射率在0.015~0.017之间,放大观察可见明显的后刻面棱重影线,以及少量短柱状晶体包体,短波紫外光下呈中等紫红色荧光.化学成分分析表明样品Al、Si、O含量高,K、Ca、C1含量低;红外吸收光谱显示1137、1082、1033 cm-1处吸收峰归为[SiO4]4-四面体中Si-O伸缩振动,754、731、704 cm-1处吸收峰归为[A
候凝期间,水泥浆失重易导致井筒—地层压力平衡失衡,引发早期环空气窜.掌握水泥浆失重趋势与规律是建立防气窜方法及缓解环空带压现象的重要途径.基于静胶凝强度的传统失重预测模型难以表征水泥水化过程中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导致拟合失真,文章通过大规模物理模拟实验,建立了可综合考虑水泥浆性能、地层及井筒条件的无量纲失重预测模型,对相关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进一步研究.以苯丙胶乳水泥浆体系为研究对象,以浆体静液柱压力衰减率为主要目标函数,通过敏感性分析,开展参数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温与深井可导致水泥浆快速失重,而较高
文章简要介绍了指向式旋转导向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推导了该模型的偏置机构的内外偏心环的偏移矢量的合矢量,得到了芯轴中心分量表达式,在不同条件下计算了理论偏移分量;利用CAD软件Creo建立了简化的指向式旋转导向系统的三维模型,基于该数字模型在ADAMS软件建立了有限元动态仿真模型,并仿真得到了内外偏心环的运动轨迹和芯轴中心分量之间存在三角函数的关系,验证了推导公式的正确性;比较了理论值和ADAMS软件仿真得到的数值解,两者80.56%数据的相对误差小于7%,验证了推导轨迹公式在工程应用上的可行性.由文章推
当钻遇硅质白云岩地层时,由于对PDC钻头齿破碎硅质白云岩地层的规律认识不清、选齿的盲目性,造成钻头出现打滑、崩齿、使用寿命短等问题.文章对可钻性级值为6.8级的硅质白云岩进行了常规齿、斧形齿及三棱齿的单齿破岩效率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发现,在相同切削条件下,斧形齿吃入岩石的深度最大,在切削岩石的过程中受到的切向力最小,发生粘滑振动的概率更低;其次为三棱齿;常规齿吃入岩石的深度最小,受到的切向力最大,发生粘滑振动的概率更高.其中,常规齿受到的切向力标准值是斧形齿的2.6倍,三棱齿受到的切向力标准值是斧形齿的1.
近年来东海海域通过滚动勘探获得一些边际油气田,依靠海上已有生产设施实施超深大斜度井开发成为实现边际油气田低成本开发的有效途径.超深大斜度井稳斜角大、稳斜段长,钻井过程中岩屑在井筒中易堆积形成岩屑床,导致摩阻增大、起下钻困难甚至卡钻等井下复杂情况,井眼清洁是确保超深大斜度井钻井工程作业安全与高效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通过应用当量循环密度控制、摩阻扭矩随钻监测、岩屑床清除钻杆等技术,配合合理的工程参数与措施,实现了钻井液的高效携岩,有效清除岩屑床,突破了超深大斜度井携带岩屑困难的技术瓶颈.该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