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花甲终圆艺术梦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zhoude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从外科副主任医师的岗位上退休的。早在念书时,我就酷爱书法、美术、篆刻等,一有时间就与有相同爱好的同学相互切磋。高考时,阴差阳错,我考入了军医大学,毕业后就成了一名外科医生。在这3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病房、手术室、家里这个不等边三角形空间里度过的,基本无暇问津艺术。
  1991年,我脱去了白大褂,放下了手术刀,搁置了听诊器,离岗退休了。当时,我萌生了一个想法:退了休,这不就有时间圆艺术之梦了吗?那时,县里也没有老年大学,怎么办?我想来想去,只有自学了。于是,我加入了县老年书画协会,购买了文房四宝和《芥子园》画册以及《中国画自学丛书系列》10余册。家人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儿子给我买了一套篆刻刀,外甥女婿听说我要学书画,还特意为我买了一套盒装的高级毛笔。为此,我鼓足了干劲,信心十足。我每天挥毫泼墨,临摹数十,涂鸦数百。初学时,虽败笔甚多,但我从不气馁,从失败的作品中努力找寻不足,总结经验,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我想:我一不靠此为生,二不为此出名,三不求登大雅之堂,但求陶冶情操、修养品行、寻找乐趣,以弥补遗憾,圆我艺术梦。
  经过十几年的刻苦学习和不懈努力,我在艺术这条路上还真收到了一些回报:近些年,我的书画作品《荷》《江南风光》《空山鸟语》相继在全国性的书画大赛上获奖:在市、县举办的书画展中,我先后有10多幅作品入选参展并被收入画册:篆刻作品20余幅在老年杂志和其他报刊上发表,同时还应邀为艺友篆刻图章10余枚。在一些老朋友的鼓励下,我还出版了一本集国画、书法、篆刻作品为一体的《邹亮家园习作书画选集》,作为我老来圆梦的见证。这些拙作的亮相,并非我的初衷。我一直将其当作一种鼓励、一种肯定,这样也使我的退休生活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多彩,既增加生活乐趣,满足心理需求,又达到了健康长寿的目的。我今年82周岁了,依然耳聪目明,思维敏捷,步履稳健。每年体检结果都挺好,主要器官基本正常。退休20多年来,我未看过病、未住过院,这或许与我天天与艺术打交道所形成的好心情、好感受有关。所以我认为:老来习书画和篆刻,既圆我艺术梦,又助我更健康。
  责编 花语
其他文献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能尽快过上好日子。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我的梦想已经实现了,生活幸福,知足了。一是身心健康。托共产党的福。我现在快到80岁了,还能吃、能睡、能走、能写、能为。我在县离退休干部协会担任副理事长已16年(兼秘书长12年),现在还不能脱身。在县关工委、老年体协、老年科协等组织也工作过较长的一段时间,积极发挥了自己的余热。现在我还担任
期刊
从小时候起,我就喜欢绿的色彩,喜欢大自然里的五彩斑斓,常常会从野外挖回一些不知名的野花小草,栽种在自家的小院里。红的、黄的、白的、浅蓝的,在阳光的照射下,相互辉映,交织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傍晚,当夕阳西斜、晚风习习的时候,院子里就会闻到一股淡淡的、沁人心脾的幽香和青涩的草味。这时候,母亲会顺手摘下一朵小花,放在鼻尖上闻一闻,笑着说:“这花好香,也好看。”  后来我离开了家乡,去了学校读书,毕业后参军
期刊
比常回家看看更可贵的是什么?是耐心!  一只乌鸦落在窗外的树上,坐在客厅里的84岁的父亲便问正在看报纸的48岁的儿子:那是什么?儿子看了看说那是乌鸦。一会儿,父亲又问:那是什么?儿子说那是乌鸦。没多久,父亲接着问:那是什么?儿子有点不耐烦地说:“我不是告诉过你了吗?那是乌鸦!”然而,当父亲第四次问儿子窗外树上是什么的时候,儿子有点咆哮了:“你烦不烦?我都说了好几遍了,那是乌鸦,那是乌鸦!”说完儿子
期刊
儿女在外工作,养老院又不如家中温馨。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究竟怎样才能过得更愉快?如今,一种名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养老模式渐渐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近期,浙江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社区——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西门街道新芝社区,推出了一种针对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模式。该模式根植于老年人生活的社区,老年人在自己的家里就可以享受到养老院的贴心服务,不必离开生活了数十年的温馨小屋,儿女回家之时,又
期刊
河南省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附近有一家菜市场,经常在这里卖菜的摊主都熟悉一个女孩的身影。每到中午的时候,女孩路过这里,看到别人扔掉的白菜叶或者干瘪、烂掉的黄瓜、萝卜,她会顺手捡起来,塞进准备好的塑料袋里,然后脚步匆匆地奔回家。  原来,家里躺在床上的父亲在等着她。  回家后,女孩匆忙利索地给父亲换掉被褥,然后把凉开水倒进一个矿泉水瓶里,喂父亲喝水。接着她就开始洗菜做饭,用白水煮面条,做好的清汤面条里漂
期刊
今年5月11日下午,江苏省常州市举办“2013中华母亲节推进大会”,武进区湟里镇香泉村委湖上村的吴剑凭被评为“常州市十佳好儿女”。当从领导手中接过荣誉证书时,他又暗下决心:今后要进一步服侍好母亲,让母亲活到百岁。  上世纪九十年代,吴剑凭的母亲丁爱宝不幸中风,病瘫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吴剑凭带母亲到上海、南京等地四处求医,但母亲的病总不见好转。吴剑凭只得把母亲带回家,决心精心照料,让母亲在有生之年享
期刊
书法 孙希岳
期刊
说心里话,家里最疼我的就数爷爷了。小时候,我体质弱,爷爷总是边鼓励我边带我出去锻炼身体,后来我的体质就慢慢变好了很多。上学后,我的学习成绩还算不错,但是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遇到事情时会很紧张,尤其是遇到重要考试的时候,更是如此。爷爷知道后,给我打气,给我讲历史人物临危不惧、奋力拼搏的故事,使我逐渐找回了自信,在以后的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  爷爷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工作中表现很突出,在同事与
期刊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父亲在老家独自一人生活,可以说是真正的“空巢”老人了。母亲去世已10多年了,父亲一直没有再找老伴。我和姐姐早已各自成家,工作也比较忙,无暇照顾父亲。有时我们叫父亲过来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总是说住不惯,还是坚持回到老家。老家的房屋内,有母亲留下的身影,在父亲看来,这个老屋比其他什么地方都更有吸引力。  去年,父亲执拗不过我们的要求,在老友的帮助下,重新找了一个老伴。老太太比父亲小几
期刊
我的再婚之妻贺华媛,与我相濡以沫近13个春秋。在这10余年中,我与她和睦相处、相互依赖,共享幸福晚年。  我虽然比她大10多岁,但平时我俩始终是以同龄者的姿态,去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华媛喜爱文体活动。在舞台上,她能歌善舞;在广场上,太极拳、广场舞和功夫扇,她样样功底不薄。她曾经被选拔为永新县女子中老年健身队队员,参加过吉安市体协举办的有关比赛。我酷爱书画和文学创作。多年来,我虽无大成,但也每每有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