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鳞状细胞癌中Ki-67和p53免疫反应性对预后的意义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y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明确细胞增殖标记Ki-67和抗癌基因p53免疫反应性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预后中的意义,作者运用单克隆抗体MIB-1(抗Ki-67)和DO-1(抗p53)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160例CSCC患者175个肿瘤中Ki-67和p53的表达情况,并与多个具预后意义的组织病理学参数及临床指标作了比较。所有患者均存活,随访3年以上,平均5.2年,其中男123例,女37例,平均年龄67岁。

其他文献
淋病奈瑟菌(淋球菌)的抗菌敏感性类型因不同国家而异并随时间而变化。监测这些差异和变化需要有一种简便并可重复的方法。该研究旨在测定在体外淋球菌对阿齐霉素敏感性并评价E-试验方法测定阿齐霉素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的可靠性。
期刊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的发病机理尚有许多不明之处,但有以各种感染为主的种种诱因,药物即为其中之一,而青霉素诱发的GPP较为少见。
期刊
白念珠菌在皮肤表面得以生长和繁殖并产生感染的先决条件是它对上皮表面的粘附。近来研究已显示上皮脂质和念珠菌脂质两者均与白念珠菌对细胞粘附有关。
报告1例艾滋病(AIDS)患者同时患有皮肤隐球菌病和Kaposi肉瘤(KS)。患者为34岁的黑人妇女,病史3个月。缓慢起病。症状包括体重下降、产痰性咳嗽、口腔溃疡、吞咽困难、厌食、轻度头痛及发热。3年前曾患带状疱疹。过去一直居住在赞比亚,3年前迁至南非。无性乱、输血及吸毒史。
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其发病机理复杂,发病原因不清楚。复习了近10余年来国外有关文献,综述了天疱疮的发病原因。其中内在原因如遗传因素,尤其是HLA-Ⅱ类基因决定了天疱疮的易感性;而外在原因比较多,包括药物、环境、营养、肿瘤、激素和妊娠等因素近10种,这些因素在天疱疮的发病原因中起不同作用。
从临床和环境中分离出的新生隐球菌的核型表现出高度的异质性,这与感染人体过程中或在不同条件下出现的核型改变有关。而分析这些不同核型的分子基础需要一组染色体特异性探针。
58%~90%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产生瘙痒,有人发现甲状旁腺切除术后患者顽固性的瘙痒消退,认为继发性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能是致病原因。并非所有严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都有瘙痒,且术后患者以维生素D或钙剂补充治疗致高血钙时瘙痒可复发。P物质是一种能广泛分布于传入神经元的神经递质,它能将疼痛和瘙痒的感觉从外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
期刊
在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性皮肤病中,已确定了多种基底膜带(BMZ)上的自身抗原成分,如Bp180、Bp230、层粘连蛋白-5、Ⅶ型胶原等。本文报告一种新的表皮下大疱性皮肤病,它具有一种自身抗体,针对BMZ中透明板下部的一种200kD抗原。患者男,54岁,泛发大疱1周。广泛的张力性大疱,以腋窝及腹股沟为重,在前臂伸侧及手背有靶状、多形性红斑样损害。未发现粟丘疹。
由于儿童慢性大疱性皮病(CBDC)的炎症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秋水仙碱可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发挥强大抗炎作用。作者为此观察秋水仙碱治疗CBDC的疗效。
期刊
患者男,31岁,25岁时患上矢状静脉窦血栓症,27岁时患下肢静脉血栓症.3年前两小腿溃疡,现右足内踝有鸡蛋大,左足内踝有斑鸠蛋大的溃疡,其周围至下肢及足背有显著色素沉着.双下肢肿胀,其屈侧可见多个静脉瘤.溃疡底部可见黄色坏死性物质及红色颗粒状肉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