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语言设计的几点看法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语言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语言应该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思想性、趣味性、准确性、情感性、简洁性、节奏性。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 语言设计 看法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言语交流是师生互动的基本方式,教学语言是教师传达信息的主要手段。如果这种手段运用的恰到好处就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迪他们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情操。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化学教学不是简单的化学知识灌输,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不是机械的语言的组合,实践证明设计合理、组织精炼的语言是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下面我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语言设计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
  化学课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达到使学生对科学概念准确解读和对科学术语准确运用的目的,作为教师就必须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清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的差别,帮助他们准确理解科学概念的内涵,培养他们运用科学概念的能力,从而为以后在生活中运用科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盐,生活中人们通常说是NaCl,很多同学误认为氯化钠是盐,盐就是氯化钠,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实质上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再如在教“碱的通性”一节中,碱溶液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时,我先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学生在观察颜色的变化后得出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很多学生还得出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就是碱溶液的结论,这是不准确的,也是不科学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这类“根深蒂固”的日常概念中的不科学之处,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科学的概念。
  2、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
  新课程标准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启发性的语言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同样的问题,表达方式不一样,产生的效果可能就迥然不同。若教师的语言具有启发性,就可以引起深入的思维活动,课堂教学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分子和原子》这一内容时,我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若隔壁在炒辣椒,我们有何感觉?我们经过花园,为何能闻到花香?湿衣服晒一晒为何变干了?蓝球、排球为何能压个窝?再结合课本中的图片进行讲述,便水到渠成地得出: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并在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是有间隔的,这样把分子这个抽象的概念和学生们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使教学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语言要具有思想性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不断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化学教师语言的思想性主要体现在德育教育方面,教师只有将自己的教学思想渗透于平常课堂教学语言中,才能达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育人效果。
  例如在《金属和金属材料》这章里,教材介绍了我国钢铁生产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等内容。通过一系列的介绍,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把历史、现代的中华民族在化学领域中的重大贡献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加以渗透,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学生产生最自然、最朴实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进而变成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
  再如在教“一氧化碳的性质”一节时,我先组织学生观看一些CO中毒的宣传片,再举一些一氧化碳中毒案例。如1983年9月25日上午8时左右某钢铁厂第一薄板车间检修工王某对煤气退火炉进行检修,王某在检修完毕后开始调试时。阀门突然漏气,大量煤气从其上方逸出.王某因吸入过量煤气而引起一氧化碳中毒,被送入医院急救脱险。再引用生活中的例子,用发生在身边的一氧化碳中毒的场景进行课堂导入,加深学生对这一物质的印象,进而为学生讲解,这一物质的特性,对人类都有哪些危害,如何降低或者减少危害,达到变害为利,变废为宝的目的。
  4、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语言要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喜欢某一门学科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觉得这门学科或这位老师上课很有趣,而同一门学科,不同的老师去上,学生的兴趣很可能就不相同,初中和小学的学生尤其如此。这其中就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否具有趣味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在设计教学语言的时候必须注意语言的趣味性。有趣的故事和拟人化的描述往往可以活化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的气氛。
  例如在《碳的单质》一节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形象了解金刚石和石墨这对同素异形体的特性,我用了拟人化的描述:金刚石和石墨虽为同胞兄弟,但性格差异很大。金刚石生就一副钢筋铁骨,是著名的“硬骨头”,“所向披靡,无坚不摧,久经磨砺,形象灿烂夺目”;石墨“天生柔软,遇事圆滑,形象暗淡无光”。但毕竟是“同胞兄弟”,如果多给石墨以“温暖的压力,再辅以催化教育”,它是会转变为金刚石的。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增。再如讲授二氧化碳性质时,我做了这样的描述:在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的山脚下, 有一个山洞,当地人把它叫做“屠狗洞”,因为一旦有狗进入洞的深处时,狗便躺下死掉,而人进入却安然无恙。当地有些年岁大的人说洞里有“屠狗妖”,所以狗进入会死掉。问:谁能解释一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此时学生的兴趣很浓,都想找到问题的答案,在独立思考的同时,允许他们相互研究和看书,结果大部分学生能圆满的回答出这个问题:那里并不存在“屠狗妖”,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在空气的下层,并且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狗比人矮,所以狗会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而人则平安无事。又问:你如果须进入这样的场合你将怎么办呢?学生会很自然的答出:做灯火试验。最后让一名同学根据以上现象总结出二氧化碳的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讲解以上有趣的故事,学生的兴趣倍增,所学知识也能牢固的记住。   5、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语言要具有准确性
  化学是一门科学,各部分的知识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和严密的逻辑。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语言必须准确的表达,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准确的理解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严格的科学态度。
  例如在教“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6、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语言要具有情感性
  化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虽强调科学性、准确性,但任何一门课程的核心理念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必须要有情感性,关心每一位学生,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赞美每一位学生,语言中要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厚爱、信任、鼓励、期待的感情,而对于基础差,纪律不良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比如:设计些层次分明的问题,让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当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也许很多时候都不会如我们的意,也容易受到其他学生的嘲笑。很容易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在指出错误的同时又要巧妙地寻找闪光点,进步点。避免刺伤这些后进生的自尊心,也暗示其他同学同样来关心和帮助这些后进生。例如:在教化学式的书写时,我请学生板演硫酸镁的化学式,结果一学生将其板演成MgH2SO4,另一学生板演SO4Mg,这时只听得底下“哈、哈、哈、嘻、嘻、嘻…”的声音。两位学生怪不好意思的,脸一下子都红了,愣在讲台上,不知道错在哪。这时我就拍拍两位同学肩膀说:“你们的书写非常工整,英文字母写的很漂亮、流利,字如其人呀,周老师就不如你们了。”,再强调书写化学式注意点,两位学生更正后高兴地回到座位上。
  7、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语言应该具有简洁性
  简洁的语言是对几乎所有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的要求,化学课堂教学语言尤其如此,简洁的语言可以使教师做到“精讲”,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进行必要的整理和总结,发现规律,加深印象。从而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化合反应”用“多合一”概括;“分解反应”用“一分多”概括;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与表现可概括为“一变二不变”。
  8、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语言要具有节奏性
  教师的语言讲究抑扬顿挫,有轻重缓急之分,这样才能有利于突出重点、难点,有利于避免学生在长时间高强度语言刺激下导致的大脑疲劳,也可避免因刺激不够而导致的昏昏入睡。教师在讲到关键字句时必须一字一顿,语言坚定,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印象清晰,准确捕捉到教师传出的信息。如:在教 “溶液”的概念时,对于 “均一”(指溶液各部分性质一样,溶质质量分数一样)。“稳定”(指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就无沉淀出现,溶液也不会分层,即溶质和溶剂不会发生分离)和“混合物”(指组成溶液的各部分都保持本身的化学性质)三个关键词语时,语言速度要放慢,适当的停顿,语气加重,同时提高声调,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深入理解,全面掌握。再如在讲“酸、碱的通性”,酸、碱溶液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时,我做演示实验前,学着魔术大师刘谦语言、声调和手势“见证奇迹的时候”,这样能使学生的思维有“张”有“驰”,吸引学生,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总之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语言的设计很大程度可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另外教学语言也是教师教学风格的体现,是教师成熟的外在表现之一,教师要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满兴趣、愉悦,使学生在被关爱的体验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郭元祥.教师的20项修炼.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应对应试教育的主要措施,也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地理学科作为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及人类和环境的关系的自然学科,对于补充学生的人文精神、扩大学生的视野、改革教育观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使学生的智力和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并使学生受到政治思
期刊
体质,是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本论文的第一部分是梳理古代医学文献中有关中
摘要:新课程要求提高语文教学实效,主要从有效前提(和谐成功,提升兴趣)以及从有效过程(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和联系专业、灵活教学)两方面去谈如何去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和谐成功、提升兴趣 优化结构、提高效率 巧用切入  授之以渔 自主学习 联系专业、灵活教学  新课程对语文学科提出了“减负、增效、提质”的要求,要求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教学是否有效,甚或是高效,我觉得主要看学生在课堂上
期刊
目的:观察疏血通脉胶囊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干湿重、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探讨其对凝血-抗凝系统及静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始学习物理,一旦对该门学科发生兴趣,对物理学习产生愉悦感,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强烈的学习兴趣成为对物理学习的迫切要求,进一步升华为刻苦钻研、勇于攻克难关的强大动力时,就算是真正步入物理科学的天地了。因此,同学们要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因为“自信是成功的开始”。要学好物理,除了需要刻苦勤奋外,最重要的是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现与同学们谈谈学习物理的一些方法
期刊
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经验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理。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G?波利亚曾说过,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是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数学猜想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能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能锻炼数学思维。历史上许多重要的数学发现都是经过合理猜想这一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例如,著名的“歌德
期刊
目的:观察和评价小针刀剥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自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在肛肠科住院的陈旧性肛裂患者70例,随机性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