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性和障碍因子分析

来源 :长江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you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模型、障碍度诊断模型,评价2009~2018年湖北省16个市州的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耦合协调度,综合诊断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16个市州的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较低;耦合协调度较低,长期处于中度失调状态,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16个市州呈现三层耦合协调等级;障碍因子包括经济城镇化发展不足、社会城镇化受阻、财政平衡能力弱、大量人口外迁。对应可采取完善政策制度、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平衡财政收支、积极应对人口流动等措施,以期
其他文献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绝不意味着“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扶贫领域的“微腐败”看似小事,实则既关乎人民群众对公权力运行的直观感受和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也关乎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一旦监管失灵和治理失控,就会严重侵蚀脱贫攻坚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本文基于实地调研,在分析目前扶贫领域“微腐败”主要表现形式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对如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加强对该问题的治理作出了初步的探讨。
当前,我国正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工作,强调要加快数量普及和阶段内涵发展,促进新时期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使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升,为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培养更
中国精神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一种主流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直接反映。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力量,中国精神属于思想上层建筑范畴。建构中国精神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于积极寻求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解析中国精神,须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为架构,从社会意识的结构、特征和功能这三个维度出发,对中国精神涉及的内容进行深度耕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