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的影响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KGJBNLRBKJGWIJ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 CBP )治疗对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132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接受的具体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CBP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血液净化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CRP、IL-6、IL-10、TNF-α分别为(102.84±14.57)mg/L、(183.41±27.53)μg/L、(37.13±5.28)μg/L、(212.45±29.23)mg/L,治疗后分别为(53.59±7.56)mg/L、(126.37±18.08)μg/L、(35.24±5.03)μg/L、(111.57±15.43)mg/L,治疗前后CRP、IL-6、IL-10和TNF-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4.375、14.070、2.106、27.699,均P<0.05);且观察组CRP、IL-6和TNF-α低于接受常规治疗后对照组[CRP(50.71±7.16)mg/L、IL-6(137.19±20.24)μg/L和TNF-α(132.33±18.1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7、3.239、7.073,均P<0.05),治疗后两组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BP治疗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清除血浆细胞因子。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CRP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后出现谵妄的关系,探讨谵妄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髋部骨折术后的老年患者共186例纳入研究,术后24 h内依据重症监护室患者意识模糊评估结果分为谵妄组及非谵妄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CRP和降钙素原水平。结果谵妄组、非谵妄组CRP分别为(207±86)mg/L、(87±42)m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7,P<0.01);谵妄组、非谵妄组降钙素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评估食管出血危险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肝硬化后食管静脉曲张患者50例,均行多层螺旋CT和胃镜检查,并以胃镜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多层螺旋CT在评估食管出血危险性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T血管成像评分与胃镜静脉曲张程度、胃镜红色征的严重程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0.762、0.687,均P<0.01),CT血管成像评分诊断胃镜红色征的RC 3的敏感性为76.92%,特异性为92.
目的 分析胺碘酮在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6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8例,治疗组规律性应用胺碘酮,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不良反应发生率14.1%。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33、13.91,均P<0.05)。治
目的 比较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大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小切口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小切口组患者选择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的大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小切口组手术时间[(48.76±10.37) min]、术中出血量[(39.57±7.68) mL]、切口长度[(3.57±
目的 比较经脐单孔与常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疗效。方法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单孔组40例与常规组40例,分别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常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单孔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1.7±6.2)h]明显短于常规组[(26.9±7.3)h](t=2.18,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中术后并
目的 探讨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8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实施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完整切除率分别为97.87%和96.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长度、切口愈合及平均住院时间
目的 比较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手法复位组31例,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组31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手法复位组平均愈合时间为(98.34±0.42)d,短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的(121.53±0.45)d(t=209.76,P<0.05);手法复位组疼痛发生
目的 比较不同的内括约肌侧切方式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陈旧性肛裂患者97例,按内括约肌侧切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后正中内括约肌切扩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内括约肌侧切术。根据《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肛裂疗效标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76.9%、总有效率100.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6.7%、91.1%(χ2=10.62、12.17,均P<0.01);观察组患
目的 通过研究急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流行病学资料,为制定和采取干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微生物学资料,并将患者分为合并肺部感染和无肺部感染组,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该组肺部感染率26.8%,常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
目的 分析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患者207例根据是否存在组织病理学证据分为病理组90例及临床组117例,从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及病理学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临床组昆虫抗原或动物蛋白、微生物、化学物质等抗原的接触及原因未明确的患者依次为61、12、43、1例,而在病理组中以上暴露因素患者依次为25、32、20、13例,两组抗原暴露情况差异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