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生

来源 :黄河之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e小调钢琴奏鸣曲op.7》创作于1865年,由19世纪挪威著名作曲家格里格创作,其钢琴奏鸣曲仅此一首,极具古典及浪漫主义色彩,巧妙的融合了本民族音乐元素,在传统曲式上加以创新并联合和声及节奏变化,通篇都洋溢着少年的朝气,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
弗朗兹·李斯特是(Franz Liszt)是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钢琴家、作曲家,被誉为“钢琴之王”.《旅行岁月》是李斯特钢琴音乐创作中极为重要的作品之一,《旅行岁月》的创作几乎经历了李斯特一生的岁月.本文以李斯特《旅行岁月》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结构特点及李斯特美学观对其创作产生的影响.
贾科莫·普契尼是意大利著名的真实主义作曲家,其代表作为歌剧《艺术家生涯》,极具艺术价值,而《人们叫我咪咪》则是其中由女高音演唱且最具代表性的抒情咏叹调之一,本文以这一唱段的艺术特征及演唱技巧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希望以此帮助演唱者对这一咏叹调形成全方位的认识.
2021年11月1日,BDA舞蹈论坛如约而至,此次论坛以线上线下双向共济的方式,设立1个主论坛及15个分论坛分别在11.1-11.3日进行舞蹈学术上的思维碰撞与经验交流,以“为人民而舞-中国舞蹈艺术发展之路”为主题展开高峰论坛.在央视频、中国知网、快手、微博等互联网软件同时段宣传下,观看开幕式及主论坛达233.7万人次,足以表明社会各界对舞蹈学术发展的关注和重视,本文聚焦论坛内容思考当下主旋律音乐剧的创作.
声乐课程是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和对音乐的需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对声乐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声乐》课程如何克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改革和创新,更好地促进其社会功能的发挥,提高《声乐》课程教学的应用性、创新性和实效性,是一个必须进行深入探索的课题.本文力图从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目标、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对《声乐》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进行探索,以期使《声乐》课堂教学能够跟上时代步伐,更加生动有效,更
期刊
奚琴在中国与韩国的历史发展中,在形制、音乐特性及演奏模式上存在差异.奚琴在中国被持续创新优化后,形成大量备受人们青睐的胡琴型乐器.但奚琴在韩国不管从形制还是从演奏与记谱方式,大多是对传统制造的承继.中韩之间的经济贸易日渐拓展,两国的音乐文化也随之慢慢展开了融合,这既不断推动了两国音乐的多样性发展,也变相促进了两国的多层面交流.本文从奚琴的演进出发,探索了中韩两国的音乐文化融合及发展措施.基于本土文化者层面,对音乐的民族化和全球化展开了研究.
期刊
若斯坎,(Josquin des Prez,1450-1521)法—佛兰德作曲家,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创作包括经文歌、弥撒曲、尚松和其他世俗声乐体裁,其中经文歌是若斯坎创作最多、最擅长的体裁.他的经文歌创作不再受传统理性作曲技巧的束缚,而是注重表现音乐本身,让音乐富有表现力,采用绘词法使得音乐与歌词的结合更为紧密.本文通过对若斯坎经文歌文献的搜集,得到创作手法和精神内涵及历史地位三个方面的研究.
作为江西省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原创民族歌剧《回家》自首演以来,好评如潮.该剧始终紧扣“家”这一核心主题,以“保家”“离家”“想家”“安家”“寻家”“回家”等共五幕六个章节为基本结构,展开叙事.它以深刻的人伦哲理及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深度激励游子对祖国的情感认同,深切唤醒当代离家、怨家、弃家等之人爱家的强烈意识,有力促进江西民间音乐的传承发展.因此,《回家》是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史上又一部重要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