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日谈》想起的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xoceco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早期代表人物著名文学家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思考黑死病、文艺复兴、中国儒教,以及对欧洲、中国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十日谈》;黑死病;文艺复兴;中国儒教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7-0007-01
  
  在学习《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文艺复兴》的意大利早期代表人物著名文学家薄伽丘的《十日谈》时,有好学的同学问《十日谈》中所提到的黑死病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与文艺复兴联系在一起?当时回答得有点一知半解,幸好后来不断看一些书,上网查资料还颇有收获,对自己的教学也颇有益。
  黑死病就是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因患者皮肤广泛出血,身长恶疮,呼吸衰竭,快则两三天,慢则四五天就会死亡,皮肤出现瘀斑、紫绀,坏死,且死后尸体呈紫黑色,因此人们称之为“黑死病”。
  通常认为,1346年,在蒙古军队进攻黑海港口城市卡法(又译克法,现乌克兰城市费奥多西亚)时,用抛石机将患鼠疫而死的人的尸体抛进城内,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细菌战。还有一种说法该病是从中国沿着商队贸易路线传到中东,然后由船舶带到欧洲的。许多史学家认为14、15世纪横行于欧亚的传染病——黑死病,为历史纪录上最严重的灾情。(据我国有关资料记载:14世纪,鼠疫大流行,当时被称为“黑死病”,流行于整个亚洲、欧洲和非洲北部,中国也有流行。在欧洲,黑死病猖獗了3个世纪,夺去了2500万余人的生命)
  在黑死病广泛传播时,为了逃避死亡,欧洲的人们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他们祈求上帝、吃精细的肉食、饮用好酒……;医生们企图治愈或者缓和这种令人恐惧的症状,他们用尽各种药物,也尝试各种治疗手段,从通便剂、催吐剂、放血疗法、烟熏房间、烧灼淋巴肿块或者把干蛤蟆放在上面,甚至用尿洗澡,但是死亡还是不断降临到人间。一些深受宗教束缚的人们以为是人类的堕落引来的神明的惩罚,他们穿过欧洲的大小城镇游行,用镶有铁尖的鞭子彼此鞭打,口里还哼唱着:“我最有罪”。但是这些都不能使人们摆脱走向死亡的厄运(无论是富人和穷人,或是神职人员)。生存与否的不确定性,使得人们产生了“活在当下”的一种情绪,如同薄伽丘在《十日谈》(The Decameron)之中所描绘的一般。于是,带着无限的苦闷和困惑,许多幸存者改变了
  自己的生活,“纵情欢乐,豪饮狂歌,尽量满足自己的一切欲望。……因为大家都是活了今天没有明天”。
  在瘟疫结束后,一些有识之士在对宗教信仰怀疑的基础上开始了对自己人生的深入思考。“人们从黑死病大死亡体验的高度,对生命价值作了重新的肯定。劫后余生者从他人的死亡恐惧之中唤起了对自我生命存在价值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利的百般珍惜。于是,不失时机地追求现实享乐便成为人们的生活观念,歌颂人生,申张人权成了新的社会观念”(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423页)。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实生活的人文主义思潮出现了,欧洲就此迎来了文艺复兴的曙光。而文艺复兴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世界历史的地平线上露出近代的曙光,人类面临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黑死病对于西方人而言可说是集体梦魇。而对于中国人在历史上因为疫病撒手西归的人也不比西方人少。研究瘟疫史成名的史学家麦尼尔 (William McNeill) 写道:战争与瘟疫肆虐,造成中国人口巨减。元朝(蒙古)统治者后一世代的人口;估计由1200年的1亿2千300万下降至1393年的6千500万人。Al-Maqrizi是著名的埃及作家,写了许多重要的关于中东黑死病的著作。尽管他并不是那个时代的人,但在他关于这场传染病起源的一些断断续续的描述中,他告诉我们在疾病传到埃及之前,已在大汗的土地上肆虐。这一区域大概就是蒙古或北中国。按照Al-Maqrizi的说法:这些异教徒约有300多个部落,在夏天和冬天的放牧中,他们不明原因地死去:马匹、野兽和人皆死去。Khitai地区大雨滂沱,淹死动物和牲畜。Khitai这块地方,处于燕京(Yenking)和高丽(Korea)之间,变成了沙漠。三个月中,16个皇子死去了,大汗蒙古的战士也大量死去。
  文献记载的元朝时发生的黑死病,除了北方死了很多人,在长江以南的人口几乎也有一半病死,算起来死的并不比欧洲少,为何中国人都不吭一声呢?为何在我们的历史教育里面,疫病甚少被提及呢?这是因为,从汉武帝时代起就占中国思想界统治地位的儒学的影响,儒教把持的史学界,试图丑化元朝,把死于瘟疫的人算成蒙古人的屠杀,以凸显蒙古人的野蛮,只是因为元朝没有如宋明一样的独尊儒术。留给后人的就更是儒教的桎酷,儒教这类肆意隐瞒甚至篡改历史的例子还有很多。
  至明、清时期儒学更是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在儒学把持下的中国在明清时期逐渐走向专制王朝的顶峰,中国也逐渐走向了衰落。而西方却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蓬勃发展。黑死病对人类来说无疑是一场大灾难,在阵痛中西方人能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桎酷破茧而出文艺复兴,走向近代思想解放之路;在阵痛中而中国却在儒家思想的压制下一步一步走向专制统治的顶峰,阻碍中国社会向近代迈进,最终落后于西方,被迫被西方打开国门,在屈辱中迈向近代。
  
  【参考文献】
  [1]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中学历史教学》,2008年第九期。
  [2]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中山大学出版社。
  [3]《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语文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因此,个性化的阅读以及在阅读过程中和学生平等对话就应该被放到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平等对话;重要地位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8-0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改革十几年了,文言文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的模式上,教师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译;学生不停地做笔记,来不及思考被动地接受。这样教学质量总也上不去,我们要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有效激发学生求知内驱力,促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教学改革;愉快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8-0
期刊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阅读中要说出自己的“真实体验”与“独特感受”。从心理学上讲,体验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在体验中,主体以自己的全部“自我”(已有的经历和心理结构)去感受、理解事物,因发现事物与自我的关联而生成情感反应,并由此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领悟。这就要求教师以对话者、组织者和促进者的身份,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促进学生阅读体验的生成。  【关键词】初中
期刊
【摘要】初中英语教材主要内容分布在八年级这个学段,每年的中考命题的很多考点也来源于此学段,因此学生能否在八年级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对于学生的进一步英语学习,乃至将来的升学考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中考命题;英语基础;升学考试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8-0068-01    我们知道初中英语教材主要内
期刊
【摘要】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重要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8-0124-01    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的美术教育应把重心放在如何唤醒和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上来,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太过被动与压抑,受时空的限制,制约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意识美的感受,束缚了学生情感、兴趣、态度及个性的发展。把学生从教室引向室外、从校园引向校外,这种室外的美术活动既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也是拓展学生眼界,丰富视觉审美经验,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美术素养与艺术创作源泉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初中美
期刊
【摘要】通过自身的经历来反映大部分地理教师无论从教学、课堂、还是社会认知、学生认知上多多少少存在困惑和矛盾。本意善良但得不到发展的空间。所以很多地理教师出现了没激情、厌教。然后抛出怎样改变自己、发展自己。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困惑;改变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8-0107-02    随着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在我县推进之后
期刊
【摘要】我们经历了教学的困惑从实践中理性清晰认识到,要人性化“以人为本”对待教育和被教育的共融关系,并实事求是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文章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为目标,从教学现状,预设教学、课堂讲解互动、课后以及教学展望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8-0150-01    一
期刊
【摘要】小学一年级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孩子多多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那么如何在教学及日常生活中挖掘人与物的优势,让识字变得轻松,快乐,让阅读提前实现,便成了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巧用规律;精选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8-0136-01    一
期刊
【摘要】我国《物权法》经历了15年的立法过程,终于2007年通过并实施。它是一部我国对土地上房屋所有者权利作出明确规定的法律。但近年来,暴力强拆甚至致人死亡事件屡屡发生,这是对人民权利的极大漠视和严重侵害,也是对法律精神的肆意践踏。相对于城市房屋拆迁,农村土地征收征用法律条文仍需进一步健全。  【关键词】《物权法》;《征收征用法》;公共利益  【中图分类号】F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