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是谁的命根?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ub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有两种:真自我,假自我。有真自我的人,他的心理与行为是从自己的感觉出发;有假自我者,他的一切是围绕着别人的评价而构建。
  有真自我的人,他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即便他没要到什么,他仍然有一种内在的自我价值感。有假自我的人,不管他的欲望看起来有多强,其实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他要的,是别人都要的,若实现了,他就觉得自己有高自我价值感,若不能实现,他的自我价值感就崩塌了。
  一个社会中,若无数人有真自我,他们的行为都是从自己的感觉出发,而每个人的感觉势必千差万别,于是,他们的行为也就千差万别。也就有了哲学家罗素所说的那种境界——“须知参差多差,乃是幸福的本源”。
  中国文化大批量地生产假自我,所以,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理行为,都不是从自己的感觉出发。相反,他们要大家都要的,并期待自己要到最好的。由此,就形成了高考独木桥。
  高考,表面上是严重影响着考生的未来,但更根本上,是决定着一个孩子的自我价值感的实现和一个家庭的“面子”,后者是更为深刻的存在。
  我听了成千上万的故事,很惊讶地发现,在中国,无论是什么样的家庭,都对孩子的考试成绩特别在意。即便做父母的,自己意识上,真的是希望孩子快乐就好了,但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带来的开心与难受的程度,胜过了其他一切事情。
  为什么会这样?在一次和高中同学的深聊中,事情逐渐清晰了。他们的事业都发展得不错,家庭也和睦,“自己的人生也没什么好追求的了,就这样了。”但孩子的成长,却有着无限的空间,所以,将目光盯到了孩子的学习上,于是,孩子的成绩不可避免地成了自己人生迟滞的他们的最在乎的点。
  那一刻,我想,天啊,孩子的成绩竟是父母的信仰。
  一位来做咨询的妈妈,孩子上小学二年级。一次,她收到老师的一个短信,说,你的孩子这次考了95分,而全班平均成绩是97点几分,你的孩子是倒数多少名。
  看到短信的那一刹那,她第一时间产生的是羞耻感,这份羞耻感只是一闪现,然后转化成对孩子的生气。她去问孩子怎么回事,孩子说,哦,我有点马虎。马虎这个词,让她更生气。于是,她对孩子发了一通脾气。
  分数,意味着什么,会让你想到什么?我问她。
  她脱口而出说:成绩好,一切都好。
  这是什么意思?我再问她。
  她想了想说:成绩好,老师喜欢,同学羡慕,家长高兴,一切都变得顺利,但成绩不好,你会失去这一切。
  如果失去这一切又会如何?我继续问。
  她说:那太可怕了。我一次数学考了三十几分,我立即想到死,不仅仅是想到死,而是有了生不如死的感觉。
  这段对话让我明白,她的自我也是经典的假自我,她的自我价值感,构建在外界评价之上。学习时,成绩就是评价她的自我价值的标准,工作后,这个标准就变成了成就、收入与社会地位。并且,在学习时只有成绩才是可量化的指标。所以,它成了绝对的、压倒性的标杆。
  世上必然有无数条道路可走,但我们的应试教育体系,弄成了只有高考独木桥一条路可走,这并非是客观事实的呈现,而是普遍是假自我的我们的集体之心所创造出来的。
  今年的高考已过去,成绩如愿的,祝福你们,愿你们在这条路上找到自己的真自我。成绩不如愿的,甚至高考失败的,同样祝福你们,愿你们能找到自己的路。作为高考失败者,你可能正处于痛苦中,你对这样的说法会说:狗屁!但请仔细觉知你的痛苦,看看这份痛苦是什么。
  我的新浪邮箱收到了几万封信,其中约三分之一是中学生,咨询中也遇到不少考生,我发现,他们的痛苦中,列第一位的,绝不是高考成绩,而是高考失败后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家人、老师、同学和朋友。他们觉得,自己已无脸见人,最严重的,干脆从此闭门不出,躲在家里,而且一定是一个小房间的世界里。
  这根本不是客观事实上的失败,而是,他们以成绩或别人评价为核心的假自我破碎了。
  若家有失败考生,希望做父母的意识到这一点。相信你们也会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但请不要再将你们的挫败感传递给孩子,这个时候要理解与接纳孩子,并告诉孩子,真是抱歉,过去我们让你形成了考试成绩就是一切的心理,现在我们看看,怎样可以破了这种心理。
  并且,我们真心希望,和你一起学习,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武志红
  (作者系著名心理学家、广州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培训师)
其他文献
流行,但不感冒文·图/老桨有着怪怪书名的《打一巴掌揉三揉》,是“媒体英雄”黄燎原的专栏作品文集,也是他出道以来的第一本原创书,换言之叫“处女作”。遥想中国多少流行歌
从古至今,自东到西,相面术久盛不衰。随着科学发展,它逐渐被归入迷信而遭到唾弃,然而最新科学研究表明,古老的相面术并非毫无依据,科学家发现面孔和个性的确存在密切联系,成年男性的面部骨骼宽度和长度的比值越大,越具有攻击性,进行不道德行为的可能性越大,但同时也更具领导才能。  男人“多坏”脸上带?  发表在最新一期《英国皇家学会会志B辑:生物科学》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男人面部宽度和长度(这里指骨骼)的
一些家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教育,而是将这些教育任务全部交给孩子的祖父、祖母们,他们因为有育儿的经验,加之与孩子有血缘关系,所以对孩子能进
在家庭中,父母和儿童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国内外学者非常重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文章将通过综述国内外学者所研究的"家庭教养方式对
生活中有许多人会把自己的心理问题归结于童年创伤,如小时候经常目睹父母暴力相向而导致自己对结婚生育恐惧,父母对自己成长的忽略导致自己人际关系不良,父母离异家庭分裂导
通过对28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当前大学生适应性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了适应性与大学生自杀态度之间的关系,意在为高校进行自杀性干预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大学
现实中,学生都普遍存在着自卑心理严重的现象。它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学生未能发掘自身的潜力,未能抓住机遇、在困难面前退缩不前等等。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
寻找刺激?  宣泄情感?  对付恐惧?  像《超自然现象3》这类恐怖电影一直占据着票房的首位,这种现象往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而科学家们却深知这其中的原因:观看恐怖片可以使人的情感得到宣泄,同时加强传统的道德观念。  生活波澜不惊就想寻找刺激  上周末,《超自然现象3》不费吹灰之力就刷新了一干纪录,荣登冠军宝座。在人们惊叹之余,兼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系终身教授和《媒体心理学》期刊资深编辑的斯图亚特并
本文通过对3-6岁城市幼儿家庭中亲子游戏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针对调查中发现的种种问题,本文作者提出建议,以促进亲子游戏在家庭中的实施与推广。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
名字虽说只是个称呼,但有个“好听”的名字,有时也能起到吸引异性的效果。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姓名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恐怕比先前预期的要大得多,一些容易使人联想到“积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