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多元化构成要素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_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吸收文化社会学等研究成果,从辽宁地域文化的历史沿革研究入手,探讨辽宁地域文化的构成要素,着力于梳理辽宁地域文化的发展脉络,从而着重研究现阶段辽宁地域文化的多元化体系。
  关健词:地域文化 民族迁徙 文学创作
  “文化是文学的身份证,文学若不带上自己的文化声调,就会失去自己的身份。”一个地区的文学往往是该地区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结晶,常常以地区文化为特征而存在。辽宁地域文化和地域文学的特征是一个复杂多元的文化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色。
  本文先对辽宁地域文化的发展及其构成要素进行梳理,然后对现阶段辽宁地域文化的多元化体系进行了探讨。
  1.辽宁地域文化的发展与研究概况。辽宁地域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定内涵的文化生存形式,在历史的延续中得到了体现。辽宁地域文化的存在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具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辽宁大规模的移民现象,社会生活的多民族混居的情况,各种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冲突,气候独特的地理环境,构成了辽宁地域文化的基本特色。辽宁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沉淀层,是辽宁地域文化最深厚的基础和精神载体。从辽宁地域文化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一方面它有着悠久的华夏文明史,它直接继承了我们中华母亲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它是在中原的边缘,具有更多的形式,属于年轻的地域文化。
  2.辽宁地域文化的多元文化体系构成要素研究。辽宁地区的地域文化特征可以分为三个独特的区域板块——辽宁南部的山东移民文化,辽宁西部的河北文化和辽北平原的松辽文化。可以说,辽宁地域文化的时间和空间建构,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地理历史相互存在的交叉形式,具有特殊的地理和文化环境,辽宁地域文化以农业和畜牧业的混合民族文化作为其基本形式,同时兼收并蓄,形成了强大的多元文化构成系统特征。
  2.1历史文化要素。辽宁历史上有过几次大规模的移民现象,它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历史事实,是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现象。这种现象在辽宁的历史文化的沉淀效果上升华了辽宁地域文化的特征。辽宁是中国传统历史上的一个高移民省。今天的辽宁地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不是孤立的,它带有“齐鲁文化”,“燕赵文化”的一些特点,历史上的兼容发展是一种趋势,辽宁地域文化是一种混合的文化形态。
  2.2民俗文化要素。在辽宁地域文化的构成要素中,民俗因素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是由多民族文化共同催生的。梁启超曾经提出了中华文化起源的多元论。他说:“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饮冰室全集》第一册)
  在历史上,一些少数民族居住在辽宁和东北地区,如1583年的蒙古族、满族的游牧民族。弩弓手骑着马巡视着这片领域,在军事胜利的同时,游牧民族也继续宣传和扩大自己的民族文化,这种游牧民族文化和当地文化的碰撞随着军事斗争的扩张逐渐蔓延到辽宁中原的广大地区,最后形成了一个融合几个游牧文化的辽宁地域文化。
  2.3新时期辽宁文学的独创性要素。辽宁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现代文学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和艺术魅力,对地域文化的接受与过滤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建国后,辽宁的年轻作家们朝气蓬勃,当代文学创作中拥有了更多的作品,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一种个性鲜明的辽宁地域性文学。这是一个时代的文学,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许多优秀作家的文化影响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看到了辽宁文学史上最辉煌、最辉煌的成就。
  如果辽宁的总体结果在新时期的文学创作征程上进行系统地梳理,我们通常可以列出如下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辽宁地域作家和作品。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邓刚、陈屿、张涛、白天光、孙惠芬、马秋芬等人的创作。在中篇小说创作方面,有邓刚的《迷人的海》、达理的《无声的雨丝》、刘兆林的《啊,索伦河谷的枪声》、马原的《虚构》、洪峰的《离乡》等出色的写作。辽宁的小说在辽宁地域文化中总是最引人注目的色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新时期,辽宁的新老作家的杰作,在生命的深度和广度上,在反映时代创新上,不仅有着多样化的主题和形式,更有着个性化的区域创意风格,这在小说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研讨洪流中,创建了一个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白长青.从地域文化的维度看辽宁文学的发展.清明,2006,4:198
  [2]白长青.关东文化意识的精神复苏.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24(5):103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本研究针对新媒体时代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与特点,采取适应学生学习风格的大学英语四级阅读多模态教学模式,经过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 比较了多模态教学实验班与控制班的大学英语四级阅读成绩并对教与学的融合度进行了访谈,发现多模态阅读教学提高了大学生的英语四级阅读成绩,激发了学习动机与热情,提高了自主学习、交际能力与批判创新能力,促进了大学英语教与学的融合,加强了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
内容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教育的基础,在青年人的思想建设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感染力的出现,是增强其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我们今天从成因及增强途径方面来论述一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感染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 感染力 增强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对学生的重要的思想教育阵地,也是我们宣传党的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其教学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教育成果是
内容摘要:什么是高效课堂?我认为:就是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积极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动脑、动手、动口,使每个学生知识得到掌握,能力得到培养。  关键词:高校课堂 初中数学  1.转变教师课堂角色,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新课标教学中,数学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况,
内容摘要:本研究以重庆X高职大学新生为例,通过方晓义编制的《中国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对重庆X高职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从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城乡差异三个方面调查大学新生的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满意度七个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关键词:高职新生 适应性 差异  一.调查设计  1.施测工具  本调查采用的是由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方晓义、沃建中
生活的意志空间里努力的和镜域在纠缠,仿佛青春在寻找着属于生活的维度,在维度的局限性和非局限性之间,学习和思索着属于具有规则的立体图列在个体空间里的虚构的虚线和实线,描绘着生活的镜域;负面的镜域在模糊的印迹中摸索着正面的痕迹,呈现出比之正面方向踏迹来得更深刻的负反馈效应,负反馈在镜域中越发清晰,或许是青春的鸣笛、或许是沉默的声音、或许是成长的声音。  负30度的青春,略有蔑视、狂妄、冲动的行为模式,
内容摘要:信息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有诸多不同。它要求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环节数字化,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本文旨在以《旅游英语听说》课程中的《外币兑换》一课为案例来探讨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如何设计和实施信息化教学,如何结合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从而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有效的解决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的。  关键词:旅游英语 外币兑换 信息化教学 教学重难点  旅游
内容摘要: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能够改变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增强体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游戏活动中,有利于对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的精神进行培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本文对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体育游戏 小学 体育教学 作用 策略  小学体育领域的游戏教学应当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根据教学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技术的飞跃发展,电子书包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应运而生,给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电子书包的技术服务于传统教学,从而创造出更高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电子书包 小学语文 阅读课教学 信息化教学  电子书包作为数字化学习设备之一,已不再是新兴的罕见教育方式,它已经能够被大众所接受,并开始普遍使用。本文将结合具体实例,对电子书包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中
关于陆游《钗头凤》,我所见到比较权威的有《宋词小札》以及北京燕山出版社《宋词鉴赏辞典》中的赏析文章(均为刘逸生撰稿),还有上海辞书出版社《宋词鉴赏辞典》中的赏析文章(杨钟贤、张燕瑾撰稿)。但仔细读来,其中都有不很贴切、不太透彻甚至自相矛盾之处。  上阕分两层。“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这是第一层,通过几个特写镜头追忆词人和唐婉新婚时的一段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
内容摘要:在本文中,笔者基于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于高等专业职业学校的会计课程教学如何改革来适应社会潮流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式 高职会计专业 教学改革 探讨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企业的发展,使得对于会计方面的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职业学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那么作为其中非常重要专业的会计专业也必然要求培养能够满足企业要求的人才,这样才不会被淘汰。让企业对于高等职业学校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