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余华《许三观卖血记》重复叙事的内涵

来源 :东方藏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b39274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复叙事是余华在写作运用的最多的写作手法之一。在《许三观卖血记》这部作品中,重复叙事模式被应用得淋漓尽致。在小说中,作者运用主题、细节、对白的重复这三种叙事方法,打造了一位对抗苦难的普通人许三观,在他看来,“这身上的血是一颗摇钱树”,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笔者将从三个方面——主题叙事的重复,对白叙事的重复,细节叙事的重复来挖掘小说重复外衣下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重复叙事;意蕴
  一、主题事件的重复
  许三观是一个社会底层的送茧工人。生活中的坎坷迫使他只能通过卖血换钱来维持生计。卖血事件的重复无疑是小说中最显而易见的重复。许三观在自己的生命中总计卖了十二次血。十二次卖血经历贯穿了许三观的一生,生活——苦难——卖血——生活,循环往复,直至垂老死去。文章通过对许三观十二次卖血经历的重复叙述,显示了普通人在苦难中的无奈与挣扎。
  透过许三观卖血的人生历程,我们也看到了各个时期的历史状况,如文中说到许三观一家已经一个半月都在喝玉米粥了,因为这样主人公再次去卖血。这是由于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再如,一乐和二乐不得不应召党的指挥,去“上山下乡”,也就有了后来许三观为了一乐补充营养去卖血和为了二乐巴结生产队长去卖血的原因。再如许玉兰因与何小勇“搞破鞋”,而“被他们带走,下午才回来。回来时,他们给他剃了一个“阴阳头”。这是受文革的迫害。从普普通通的小人物身上,我们看到时代的大背景,以小见大,反映出时代的特征。
  小说中兼具有讽刺及伟大意蕴的便是许三观的十二次卖血中,有六次是为了不是自己亲生儿子的许一乐。这远远超过了养父的责任,值得敬仰。小说中也多次描写了许三观与一乐的非血緣关系的浓浓父子之情。例如许玉兰叫一乐帮她“拆手套”、“提篮子”、“穿针线”、“叠衣服”等,一乐都说“我不愿意”,而一乐却十分乐意帮许三观干一些事情,甚至说说话一乐都是愿意的。一乐视许三观为自己的真正父亲。他喜欢和父亲在一起。再如当何小勇住院,何小勇的女人求一乐在烟囱上哭时。一乐不愿意,最后还是许三观开口一乐才照做了。从这些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出许三观对一乐的深切之爱,及一乐对父亲的依赖之情。可偏偏一乐并不是许三观的亲生儿子。这种讽刺性的戏谑,使得小说更具艺术魅力,也使得许三观为了一乐而卖血的意义更加浓重。在人道角度上,使许三观的人格更具魅力。
  二、对白叙事的重复
  小说中另一明显的重复就是对白叙事的重复了。余华运用了大量的对白重复,使所有的对白场景更加真实,贴近生活。对白叙事的重复无疑是把小说引入到现实生活中,以普通人的视角来创作。
  大量对白重复的运用更具流动感。例如,许三观的妻子许玉兰和何小勇发生过性关系,许三观知道真相后,作者通过大量的重复对白,将许三观内心的委屈和纠结展露无遗。
  许三观说:“我不能去买米,我现在什么事都不做了,我一回家就要享受。你知道什么叫享受吗?就是这样,躺在藤榻里,两只脚架在凳子上。……
  许三观用“罢工”来对抗许玉兰对自己不忠一事,许三观他什么也不做,只让许玉兰自己做,而他自己则是躺在那里享受。许三观看似在惩罚妻子,实际上他也是无奈做出这样的举动。他想用这种肉体上的享受来填补自己精神上的满足。徐三观单纯地想要许玉兰知道自己对待这件事情的愤怒。不难看出,许三观简单的生活和简单的内心,只有生存对他来说才是大事,对于其他都可以忍受,即使是在现代人看来无法忍受的大事。这件事很快便随着其他事情变得不那么重要,随时间的流逝消失地无影无踪。
  再如人物的对白来展示卖血的最初意义。在小说开头,由于爷爷眼睛昏花,误把许三观认为是自己的儿子。爷爷说:
  “我儿,你身子骨结实吗?”
  “结实。”
  这是对卖血作用的最初认识,身体强壮,可以去卖血,不去卖血,则说明身体不结实。这种无法理解的卖血观在许三观的内心深深扎根,成为他卖血的最初原因。卖血的启蒙教育由对话来展现,不仅是爷爷,大多数村民们都认为,强壮的身体是棵“摇钱树”。在小说中开头部分,桂花的母亲因为和桂花定亲的男人一年多没有去医院卖血,而把婚退了,桂花母亲的择亲标准则是可不可以去卖血,她单纯的以为卖血可以换来女儿的好日子。卖血对乡下人的重要性。在面对生存,面对苦难,这种方式成为乡下人最认同的方式。这为后文中主人公多次卖血埋下伏笔。
  简单的对白重复,使语言更加生动,更加真实,不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也使整部小说的节奏感更加鲜明,增加了小说的现实感。
  三、细节叙事的重复
  在主题叙事和对白叙事的重复之外,作品中细节叙事的重复也是随处可见的。在小说中语言细节的重复最为精彩的叙述便是在饥荒之年许三观用嘴给孩子们做红烧肉吃了。许三观说:“三个小崽子都吃红烧肉,为什么不早说?早说的话我就一起给你们做了。”说的像确有此事一样,仿佛就是在做红烧肉一样。但这种“红烧肉只存在语言和自己的想象之中,但即使是在语言和想象之中的“红烧肉”也可以使孩子们“一饱口福”。通过叙述重复的做红烧肉的语言,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许三观及儿子们内心的渴望,这样的重复并没有让我们感到厌烦,而是使读者看到了文字背后的心酸和沉重,不禁为这种可怜而难过,幽默诙谐的语言背后可能是更加深沉的苦难,这种苦难用戏谑的话讲出来,更显其悲。像中国古诗词当中的“以乐景衬哀情”的艺术手法,“红烧肉”的热闹氛围后是更无奈的是悲痛。是肉体上的悲痛,更是精神上的悲痛。
  余华用这种重复叙述的手法刻画了许三观苦难的一生,这是一首苦难曲。在这首苦难曲中,我们饱尝了普通民众的生活辛酸,也让读者看到了底层民众在抵抗和承受苦难中的勇气和力量,与其说应该怜悯这样的遭遇倒不如对他们的顽强肃然起敬。
  参考文献:
  [1]吴义勤.余华研究资料[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2]苏菲.浅谈《许三观卖血记》的重复叙事及其心理印象[J].琼州学院学报.2008(06)
  [3]余华.叙述中的理想[J].青年文学.1996(5)
  [4]余华.许三观卖血记,自序[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刘伟男,女,满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学生,教育硕士,单位:集美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方向
其他文献
纤维蛋白原(Fbg)即凝血因子Ⅰ,是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大分子糖蛋白,由3对多肽链(Aα、Bβ、γ)通过二硫键形成对称的二聚体结构,平均分子量340 kD.近年来由于文献报道Fb
摘要: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加深使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增加了对英语教学的重视,尤其是初中英语教学,但是当前初中英语的教学效率普遍不高,而通过微课资源的开发可以使教学有效性得到提高。基于此,本文将对开发微课资源、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措施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为教师的英语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微课资源;初中英语;英语教学  引言:  在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经常遇到很多困难,英语知识不仅乏味而且难于学习
如果我们把与幼儿沟通看着是诚信交流,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也就是充分了解孩子,知晓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哪些不利因素的侵扰。我们都很关心幼儿,但是在他们学习和掌握日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部分专业院校纷纷开设纤维艺术设计课程。它通过研究传统纤维艺术和现代纤维艺术的演变.掌握纤维艺术的艺术特征和规律,培养学生对纤维艺术的创造能力。能够
<正>~~
期刊
探讨准实义词在英语语篇中的构架功能和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通过实例分析了准实义词空、泛、抽象的语义特征和对学生英语写作教学的指导意义。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短期临床疗效。方法:19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患者经后侧入路直视下复位后内固定,其中17例内髁后方骨折或双髁后方联合骨
考察了广东人的社会复杂性信念、香港的区域刻板印象和香港地位知觉认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社会复杂性与香港区域刻板印象的形成有关,且影响香港地位知觉,即社会复杂性的认
摘要:个性化油画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情感表达的媒介。个性化语言特征明显的作品能够使欣赏者直观的感受到它的内涵和精神,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体现艺术创作的价值。因此要在不断地学习实践中探索形成个性化语言的主客观因素,把对世界的认识和对艺术的理解通过富有个性的艺术语言表现出来。  关键词:油画;个性化语言;客观因素;主观因素  一、油画创作中个性化语言的含义及重要性  油画创作中的个性化语言是指艺术家通
<正>《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