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非非——尴尬中的当代陶艺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19860525a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陶艺新时代
  今天是一个多元的时代,科学昌明,意识形态开放,这些都为不同的艺术形式及个人喜好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热爱“具像”主义的进行着具像的创作,热爱“抽象”主义的玩着概念。审美的取向各不相同,所谓“青菜萝卜,各有喜好”,但艺术追寻“真善美”是一定的。
  在东西文化思想的交流对撞中,“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继承与批判”、“糟粕与精华”又成了文艺界的新话题。其实这是个老话题,艺术没有高低之分,更没有新旧之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灵魂所在。当今某些陶艺概念作品,在形式上是彻底的现代西方艺术在中国的翻版,并无多少美的内涵。这类远离国情的作品,“做秀”之嫌太重。如墙头的芦苇,头重脚轻无根基。克罗齐说:“房子破旧得无法修补时,就要推倒旧房,重建新房,而在人类思维的作品中,作为人类新思维体系的新房,则永远要包含作为旧思维体系的旧房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创新不能没有继承,在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把一种文化简单化是不可取的。它极易把内涵丰富的事物趋于表面化和草率。因此,“我人之长”与“西人之长”是思辩的联系。作为现实问题的思考,应当历史地全面地关照内在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有几千年智慧思想的积淀,从而使我们有能力在浮光掠影中更理智地选择、吸收与辨识。要学会辩证、批判借鉴,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用一路的虔诚之心感悟陶艺文化,在寻求创新的同时,努力反映传统陶艺表现元素的精髓。
  陶艺经过千年的传承,其出现、成长、发展均来自民间的沃土,无论装饰手法、烧成工艺、色釉制作等,都带有深厚的地域艺术性。经过不断改良,这些陶艺创作手法已成为陶瓷艺术中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成为东方陶艺表现的元素标志。可以认为,大凡中外一切成功的艺术家都是在不断地借鉴、吸收、继承传统艺术中的精华,加以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
  
  参考文献:
  [1]克罗齐《美学原理》、《美学纲要》
  [2]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3] 王宏建 袁宝林《美术概论》
其他文献
福建省德化县人 自由艺术家 常住北京   展事:1999年参加《晾晒》艺术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05年参加《千年泥火炼丹青》(上海刘海粟美术馆)  2005年参加《东江杯陶瓷艺术大赛》(广东荔城文化馆)获银奖    1 雁归来61×31×24cm  2 月满西楼33×28×19cm  3 紫兰香径38×31×21cm  4 巫山神女61×17×19cm  5 蕉窗夜雨45×24×24cm
期刊
桃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在常温下不耐贮藏,容易软化、腐烂,即使在低温条件下贮藏,也容易绵化或褐变,丧失风味。纳米TiO2本身具有氧化降解小分子有机物,如甲醛,和抗菌抑菌的功能。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遭受病原菌等生物因素和干旱、低温、高温等非生物因素的胁迫,轻者使植物生长发育受阻,重者导致植株死亡。在逆境条件下,植物体内通常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
玉花兰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高档兰花,但由于其繁殖系数低,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组织培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本试验以玉花兰的根状茎为外植体,研究了玉花兰根状茎的大量增
桃是我国重要的果树之一。近年来,品种更新换代日趋加快,培育环境适应性强的新品种对于促进新品种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抗寒性是反映桃树品种栽培性状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