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镜取石术围手术期尿路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来源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是目前治疗>2 cm上尿路结石的“金标准”,围手术期合并尿路感染是PCNL术后引发尿源性感染相关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准确、高效的诊断尿路感染不仅对预判术后感染具有重要价值,更对制定抗菌药物的应用策略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旨在结合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对PCNL围手术期尿路感染的诊断、治疗及临床意义进行总结,探讨PCNL围手术期关于尿路感染仍需注意的关键问题以及今后需要关注的方向.
其他文献
1病历摘要rn患者女,24岁.贵州省毕节市人.因“面部、双上肢皮疹,伴双前臂皮肤感觉轻度减退1年”于2018年3月5日就诊于我科门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及双上肢出现散在分布的粟米大淡红色丘疹,伴双前臂皮肤感觉轻度减退,无疼痛和瘙痒等不适.后面部及双上肢皮疹逐渐增大并增多,部分皮损形成结节,表面光滑无明显鳞屑.曾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皮炎”,予以外用及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无效.患者病程中无发热、关节疼痛、消瘦、盗汗等症状.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及精神可,大、小便未见明显异常.患者既往体健,否
报告2例间质性肉芽肿性皮炎.例1.男,62岁.因背部暗红斑块5个月,加重2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散在大小不等的暗红褐色斑块,部分融合成片,境界清楚,边缘鲜红色,其上覆少许细薄鳞屑,局部皮温高,无压痛,后背最大斑块40cmx30cm.例2.男,68岁.因鼻部红斑1年,全身暗红色结节、斑块5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散在绿豆至黄豆大丘疹及结节,部分融合成斑块,表面呈肤色、黄红色或暗红色,无压痛.2例患者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均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胶原间组织细胞浸润,部分形成多核巨细胞,伴淋巴细胞浸
外泌体是直径介于40~150nmn之间、内部包含多种生物活性分子的细胞外囊泡.外泌体可以通过传递某些物质参与到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包括肿瘤微环境重建、血管生成、细胞自噬、侵袭转移、免疫逃避和耐药等.前列腺癌来源的外泌体在调控前列腺腺癌向神经内分泌表型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外泌体在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目前,梅毒仍是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是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的疾病负担,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及经济水平较差的国家.虽然至今未发现对青霉素耐药的菌株,但青霉素的过敏及供应问题,以及耐大环内酯类菌株的流行,给梅毒的治疗带来了困难.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梅毒流行的最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国内外学者对梅毒疫苗的研发做了大量工作,本文从梅毒疫苗类型、抗原呈递方法、疫苗研究的难题与解决方法等方面作一综述,以了解梅毒疫苗研究
白癜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方法多种.本研究采用米诺环素、复方甘草酸苷和308准分子激光照射联合治疗白癜风,并与仅复方甘草酸苷和308准分子激光照治疗组比较,分析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rn1资料和方法rn1.1临床资料rn1.1.1病例入选 选取我院已确诊为非节段性白癜风患者48名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均符合全国色素病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3例和常规治疗组25例.联合治疗组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16~45(平
目的:探讨面部皮炎及手湿疹患者常见的接触性过敏原.方法:选取来自我科门诊的302例诊断为面部皮炎和手部湿疹的患者进行新型60项瑞敏中国基准系列半抗原斑贴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7例面部皮炎患者中,斑贴试验总阳性率为83.87%,阳性率排名前6位的依次是硫酸镍(29.95%)、氯化钴(23.04%)、芳樟醇氢过氧化物(19.35%)、甲基异噻唑啉酮(17.97%)、苯基过氧化物(9.67%)、柠檬烯氢过氧化物(8.75%),男女斑贴试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面部皮炎各病种间斑贴
1病历摘要rn患者男,41岁.因左上肢无痛性皮肤结节2年于2017年10月12日就诊于我科门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上肢出现一皮肤结节,约绿豆大,无明显自觉症状.随后缓慢增大,表面无破溃、出血等.曾就诊于当地医院皮肤科,诊断为“表皮囊肿?”,未予组织病理检查及治疗.患者既往体健.否认特殊接触史、外伤史及虫咬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为了比较犁型电极(大禹刀)经尿道等离子剜除术与环状电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PK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4-7月我院收治的62例行等离子剜除手术的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大禹刀组30例,PKEP组32例.分析两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液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量、术后3个月最大尿流率(Qmax)改善情况、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PVR)、生活质量(QOL)评分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等临床数据.结果显示,大禹刀组比PKEP组
目的:挖掘前列腺癌进展相关基因并探讨其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预测其对前列腺癌进展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Oncomine和GEO数据库筛选前列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测序数据;运用R语言分析数据得到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后筛选出前列腺素D2合成酶(PTGDS);分析其与前列腺癌临床参数以及与雄激素受体(AR)的相关性,通过基因富集分析(GSEA)研究PTGDS在肿瘤中可能的作用和功能.结果:PTGDS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较正常组织呈现相对低表达;免疫组化进一步证实这种表达模式;PTGDS与多种
目的:探讨老年隐性梅毒血清固定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其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首次诊断为隐性梅毒的115例老年(≥60岁)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89例青年隐性梅毒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正规的驱梅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第3、6、9、12、18个月血清中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的变化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血清固定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评价预测模型,并对患者进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