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随模仿到整合资源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men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善于模仿
  追随型创新就是模仿,包括中国大量互联网公司、科技企业的所谓创新,包括华为早中期甚至今天的很多产品。
  由于历史、文化、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东方民族在模仿式创新方面非常有智慧,但在颠覆性创新方面,在另辟蹊径的创新方面,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相比,有很大的缺陷。
  这也不完全是坏事。美国学者在一篇报告中评价说,中国人的创新本质不在常规的突破层面上,而在于对现有突破的商业化运筹方面。换而言之,美国人认为,创新应是一次大飞跃,而中国式创新是通过一连串的增量式步骤逐步完成的。这里面包含了两层意思:一,中国式的追随型创新,更多是建立在商业层面;二,它是一种增量式的突破,而非爆炸式的突破。
  持续改进
  一部人类的文明史是由一个一个的鬼神构成的,耶稣、孔子、释迦牟尼、穆罕默德、柏拉图、华盛顿、卢梭、爱因斯坦……他们从不同的领域,无不对他们所处的时代带来了某些爆炸性的破坏,或者爆炸性的进步。但是,一个技术、一种观念,最终要真正形成对人类历史进程影响的时候,需要很多准伟人,亚卓越的普通人——普通的政治家、科学家、商人们——把爆炸性的东西,进一步细化、进一步逻辑化。颠覆性创新在它出现的早期一般都是粗糙的,小众的,离市场化比较远的。当颠覆性创新期待达成对历史进步、对商业生态的巨大改变时,就需要很多很多的人,对其进行来自不同方面的细化、逻辑化、商业化。
  科技进步的逻辑是什么?爆炸性发明与建立在填补空白基础上的完形化研究,以及不断扩大化的市场应用,这两者的互为补充和完善,才能构成对人类发展的广泛改变和深刻影响。也就是说,我们既需要颠覆性创新,但更常态的东西则是对颠覆性创新的应用化、市场化,包括进一步完善化。
  整合资源
  什么样的创新在互联网时代才能被称作“能够广泛影响人类的生活”?大约更多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乔布斯去世之后,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了一篇文章《当今时代谁最性感》。谁最性感呢?那些战略资源的整合者,而不是技术创新者。他们是狂野的理想主义者,关注并挑战潜在的市场。他们有想法,善于包装并完善他人的想法,善于利用并优化他人的发明,直到这些想法和发明,成为令人难以抗拒的新产品,从而改变整个商业模式和商业生态。他们是混音的艺术家,是指挥家,是战略家。
  所以,战略资源的整合,建立在商业模式基础上的创新,可以说是创新之根本。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互联网行业的新兴巨头,快速成为巨无霸,其实大多是靠资源的整合——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等的快速有效的商业整合,而不仅是某一项技术带来的颠覆。 (摘编自《华为没被消灭,因为做了这五大创新》)
其他文献
在一个多元化的工作场所,难免会发生误解。如果你的英国经理告诉你“这很有趣”,你肯定他的“有趣”一定是表示积极的意义吗?为什么你的荷兰同事会经常反驳上司的观点而不认为这样做不合适?这就是文化的差异。  艾琳 · 迈耶帮助企业发现并引导人们认知这些微妙的文化线索。她在新书《文化地图:突破全球商业的无形边界》中指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学习彼此的社会行为习惯。根据迈耶的观点,跨国公司花费大量的时间
期刊
在教授很受尊重的时代,我常被调侃为“真像个教授”,言下之意是远离现实,异想天开;甚至有学界朋友笑称,“每次听酉民报告,总觉得他是站在月亮之上。”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践行者”,我“活在理想里,浸淫在世俗中,行在世俗到理想的路上”。我自认有理想,但不是理想主义者;我想改变现实,但不是堂吉诃德。我的理想有草根味,换句话说,如果不突破和坚守,似乎远离实际;如果愿意付出和努力,其实很接地气。我以与常人不同
期刊
(一)笔墨说  客:黄公之画,山水为宗。顾山不似山,树不似树;纵横散乱,无物可寻。何哉?  曰:予观画于咫尺之内,是摩挲断碑残碣之道,非观画法也。盍远眺焉。  观画离得太近,不是欣赏画面的方法。“摩挲断碑残碣”是指清代初期开始兴起的金石学。当时,中国学者抛弃了明代之前皓首穷经的治学习惯,把目光放在山野之间去搜索汉魏以来的那些断碑残碣。他们跑到荒山里面去看摩崖,跑到坟茔去看古代的碑刻,很多碑刻就埋在
期刊
如何留住优秀的管理人才是企业面临的一个棘手的挑战。作者对来自全球800多名首席执行官(CEO)进行调查,发现如何留住主要管理者是亚洲企业最为担心的问题,而对于欧美企业,这一命题也在他们的关注度排名中排第六或第七的靠前位置。人们普遍认为,支付员工更多的报酬将会说服他们留在公司。但是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现实更加微妙:管理者职业生涯的决定因素不仅取决于其自身薪水的高低,而更取决于其薪酬与同一公司或同行业的
期刊
【2015年3月8日】  虽说今天是三八妇女节,但没见哪个女记者给自己放假休息。在这里,衷心祝愿圈内外女性朋友节日快乐,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漂亮!  10点,王毅外长准时出现在发布台上。与去年相比,王毅的白发多了不少,但反应依然敏锐,风度翩翩。商丘日报社主任记者吴涛兄在朋友圈评论王外长是史上最帅的外交部长,嗯,与李肇星部长相比,是这样的!但与周总理比的话,呵呵!  午饭是在京西宾馆吃的。同桌的是一位
期刊
我们这个行业,在过去十年二十年,如果对创新企业有所支持,都是在不断寻找下一个创新的想法、创新的产品,和有想法的企业家。创新不仅在中国发生,也应该是全世界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  不创新就会被淘汰。互联网正在改变每一个行业,今天我们看到大部分崛起的是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小米、京东,美国也是一样,绝大部分公司在信息科技行业。但创新不仅仅在互联网科技,比如医疗行业,2014年在美国上市的新企业中,医疗企
期刊
庄希泉(1888-1988),1911年在海外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47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2年以95岁的高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著名爱国华侨领袖、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侨务工作主要领导人之一  我是辛亥年在新加坡认识陈嘉庚先生的。当时,我奉上海革命军政府之命到南洋为革命筹饷,他是新加坡商会董事长,福建华侨筹款组织的负责人。那
期刊
海尔现在正处在变革的关键时期。从过去完全服从变成现在每个人都要创新,都要创业,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挑战。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观念,第二个是组织。从观念上来讲,我始终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双刃剑。我们原来的文化是执行力非常强,海尔的每一个人都要执行到位。现在的海尔不再是一个强执行力的组织,而变成一个创业的平台。人们的观念非常难转过来。本来是对海尔很好的企业文化,现在可能阻碍海尔前进,阻碍海尔变化
期刊
密度是科技公司与传统公司的重大区别,包括资金密度,人才密度与时间密度等,这里我们重点看人才密度与时间密度。  如果把一个公司看作一个人,是可以通过一些指标看出来这个人的能力的。把公司每个人的能力指数加起来,除以人数,就是这个公司的能力指数;把每个人工作的时间加起来,除以人数,就是这个公司的时间指数。  如果一个公司是能力指数高,时间指数高,在一段时间的竞争内,就会有竞争力的加分。这个加分、领先所带
期刊
第三次工业革命:  原子与比特的结合  我最近看到一些报道,说到2020年的时候,会有三百亿件新的东西上网。那这些东西是什么,就是物。这个代表一个很大的商机,所以我认为下一波是物联网,而且创客运动是一个推动物联网最重要的一个运动。  《创客》将第三次工业革命定义为“从2005年开始”,为什么?因为2005年开始出现了创客运动,创客运动将原子和比特结合了。  半导体及PC都创造了新的产业,但是没有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