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语用”的策略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追求物质与精神的有效统一。教育教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小学教学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语文教学是进行沟通的前提,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能力。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语用”进行分析,由意义出发,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策略,为“语用”的有效性提供帮助,强化语文教学。
  关键词:语用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阶段,必须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语用能够将目标落到实处,对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语言表达进行训练;教师可以结合单元进行分配,通过实例先阅读再进行语用教学,培养学生灵活使用语言的能力。阅读教学成为重点,但是过多的教学实践将语用教学的空间挤压出去,所以如何更好的使用语用是当下教育改革的重点问题。语用教学能够更好的唤醒相关知识,真正以为写而读,学以致用为目标,阅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语用则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它将阅读与写作联系在一起,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贴近学生,准确定位起点
  语用型课堂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从学生实际出发,确保语用与学生生活相贴近,找准学习的起点。例如:《姥姥的剪纸》这一篇文章,围绕剪纸将故事慢慢展开,主要表达的是我对姥姥间的怀念及姥姥的心灵手巧。在课前预设时,从学生的眼光来解读课本,学生对那种知识感兴趣,学生不擅长于什么?排斥什么。文章中为什么多次出现“老牛兔子”,其实是日常生活的再现,表达奶奶对自己的疼爱,引导学生知晓作者的深切情谊。用学生的眼光阅读看待课本,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以文本交流,准确的定位语言使用的起点,为课堂的深入探讨做好铺垫。
  二、感受语言的多重意义,培养学习语言的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实现语用型教学。由于文字具有深厚的文化特性,对于不同语境中的文字也具有不同的意义,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与理解时要抓住关键的词句,准确把握文字的意义,从而体会到语言运用的乐趣,激发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1、从多个方面明确语意。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首先要做的就准确把握文章中词句的具体意义,通常来说,明确语言的意义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学习:
  首先,通过各类工具书了解词句的字面意思。词语是组成文章的基石,作为老师一定要提醒学生经常翻阅工具书,最好将工具书放在自己触手可及的地方,便于在读到难以理解的词语时进行查阅。不仅可以降低阅读难度、节省时间,还能够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其次,就是结合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最好可以结合生活情境对于词语进行理解。很多时候,词语的字面意思会随着其出现的具体语境做出改变,所以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不脱离词语字面意思的大前提下,结合语境进行思考。尤其是在课文的学习中,更是要联系上下文,才能准确把握文字的意义,分析出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感受到语言以及文字之美。而在理解语境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形成代入感,降低理解的难度,避免因为难以理解造成学生阅读兴趣的丧失。
  2、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是传递感情的载体,因此文章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都是带有温度以及感情色彩的,所以在阅读文章时,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文章理解的难度。尤其是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材在选材时都是经过教研组仔细研究并挑选出来的,无一不是经典。而这些教材,不仅在向读者传递着人性的真善美,弘扬着社会的正能量,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强大的精神力量,感受到强烈的人文关怀。所以在进行相关文章的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感受作者在文字中蕴含的深刻感情,让学生学会透過文字的表象直击本质感情,从而领悟到文字的深刻意义。例如:学习《水》这节课时,在学习“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这句话所蕴含的深意。三个“滑过”可以用其他词语替代吗?学生通过怎样的感受才能真正了解滑过的用意,只有通过对比才能获悉。通过品读,体会用词的恰到好处,深厚的情感也能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为语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揣摩写法,获得语用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很容易出现咬文嚼字现象,但对于文章的整体顺序、写作手法会不够重视。长此以往会阻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所以必须正确引导学生适度揣摩写法。例如,《爱如茉莉》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感受父母间的平淡的深情。通过细节的抓取,动作、语言、神态和不同的环境进行揣摩。类似于动作“紧握”及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会随时给予妈妈关注,看她是否醒来。其次从妈妈“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感受妈妈的幸福。学生通过揣摩细节来感受看似平常却包含深情的写作手法。当然,揣摩写法大部分关注点还必须从全文着手,从整体分析文章的构造,按顺序将它们连贯起来,体会构思的巧妙,学习其表达方法,提升自己的运用能力。
  四、读写结合,提升语用能力
  对于语用型课堂的打造,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必须正确的引导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学习其表达方法,加强自己的语言驾驭能力。读与写相结合,是学习与提升能力的最佳方式,一个打基础,一个注重继续发展。两者结合,将语言的运用落到了实处,对于读写训练的安排要结合教材实际,将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例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节课,教师想要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要从课本知识进行了解,更要与实际相结合,落到实处。当读到,司马迁入狱受酷刑的原因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必须充分了解发生情况及细节代表,发挥自身的想象与心理活动相匹配,这样写出来的才能是有感而发,并不是胡编乱造,信口开河。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予了语用高度重视,利用语用来提升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是当下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刘仁增.小学语文教材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与教学价值[J].教学与管理,2016(14):33-36.
  [2] 宣路月.强化小学古诗“语用”价值的策略:以高年级教学为例[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5(9):23-24.
  [3] 潘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J].新课程,2014,(3):75.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合多媒体技术符合新课标要求,能体现学生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作为小学美术老师,应该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多媒体营造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美术素养;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让美术教育更具意义。本文探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小学美术教学;运用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小学美术教师应当不断学习、
文献资源建设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性工作,直接影响着整个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发挥,也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水平.黑河学院地处中俄边境,俄语专业是学校开设的特色专业之一,因此
摘要:英语是一门贯穿我们整个学习生涯的学科,然而对于高中生而言始终难以掌握语法学习的要领。本文通过分析汉语和英语语法存在的差异,列举典型例题总结高中英语常见语法错误,分析错因,强调解题关键,并对语法学习的要点进行总结归纳。  关键词:高中英语;常见语法;错误分析  近年来,英语语法越来越成为学生难以掌握的难点。尽管汉语和英语看似是两种差异较大的语种。然而就语法而言,两种语言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本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