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的树形模拟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uejaval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树是人类最熟悉的生命形式,因其空间属性、美学内涵、文化意义和生态机制而成为建筑中重要的形式创作来源。本文由树切入,对这一建筑学的古老命题进行研究,通过对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树形设计及相应建筑师思想的分析,总结出树形在建筑创作中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树形模拟;原型;自然形态;生态;森林空间
  Abstract: the tree is the most familiar form of life,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architectural form creation because of their spatial attributes, aesthetics, culture and ecology mechanism. In this paper, by the tree cut, old proposition of this architecture are studied, by analyzing the tree design for each period in history and the corresponding architects thinking, summed up the tree development law in the construction works.
  Keywords: tree simulation; prototype; nature; ecology; forest space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0 引言
  在当代建筑作品中,以树为主题或与树相关的形式被广泛应用。人们通常把这些设计归为个别建筑师偶然的灵感或其对于某种自然形态的偏爱,而事实上树形模拟几乎存在于历史各个时期,以“偶然”来解释一种广泛的现象显然有失偏颇。本文希望从建筑本身与建筑师的创作方法上探讨建筑中的树形模拟现象。
  1 建筑中的树形现象
  “上帝在东方的伊甸,为亚当和夏娃造了一个乐园。那里地上撒满金子、珍珠、红玛瑙,各种树木从地里长出来,开满各种奇花异卉,非常好看;树上的果子还可以作为食物。园子当中还有生命树和分别善恶树。还有河水在园中淙淙流淌,滋润大地……”[圣经·创世纪,Gen2:8-Gen2:15.]
  ——圣经·创世纪
  1.1棚屋——西方建筑原型中的树形
  原型思想是西方建筑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在《建筑十书》中,维特鲁威认为建筑产生的最根本动机是人们为了躲避风雨的侵蚀。他写道,第一座房屋,是对于自然构成物的一种模仿,在维特鲁威的书中,树枝构成的“棚子”是人类最早房屋的样式之一。
  菲拉雷特的起源理论则带有强烈的基督教色彩,他在《建筑论文》中谈到了一个用木头搭在树杈上而形成屋顶的棚舍,并解释说“这些有树杈的树干,渐渐发展成了柱子。”[ [德]汉诺-沃尔特·克鲁夫特 著,王贵祥 译,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pp.29.]
  启蒙运动时期,受卢梭、伏尔泰等人回归自然思潮的影响,洛吉耶在1765年出版的《建筑观察》中对第一个人如何利用树枝搭建第一座庇护所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在他的理论中,树屋是以后建筑的参照标准,是最简洁理性的形式。
  总结以上建筑家的原型理论,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最早的房屋由树枝搭建,而这些树枝则是建筑形式的最早原型。
  1.2柱式——古典建筑中的树形传统
  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的核心,它不但决定了建筑的生成方法,同时控制了建筑的尺度和比例。柱式起源于古希腊的木构建筑,其中柱的基本功能是对屋顶的承托,其结构和空间意义与树干非常类似。最早的柱子的造型来自对树的模仿,我们可以在科林斯柱中清楚地看到这种模仿痕迹。
  1.3哥特教堂——森林场所的营造
  与古典建筑的静态承重系统相反,哥特建筑创造了一个动态的系统,可“称之为弹性系统”[ [法]路易斯·格罗德茨基 著,吕舟 洪琴 译,哥特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pp.7.]。这一系统的各个部分有机结合,共同工作,整个系统因此可以承受、传递的荷载,表现出一种朴素的有机思想。哥特建筑的细部大多使用植物作为装饰主题,多叶式的玫瑰窗和分隔成尖叶状的门窗是哥特建筑的显著特点,传递出自然深处的静谧。哥特式空间表现出一种向上的动势,使空间第一次作为人的对立维度而出现,高大的尖券和集束柱所构成的序列使人仿佛置身一片神秘的森林。
  1.4新艺术运动中的植物主题
  新艺术运动抛弃了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转而倾向自然中的装饰形式,比如植物图案。[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pp.80.]
  “新艺术”代表作之一的基马尔德在设计的巴黎地铁站入口中,以青铜铸造了植物形态的曲线,用新材料表达了田园情怀。 同时代的加泰罗尼亚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的作品受到哥特建筑影响,又透露出一种强烈的自然气息,在他的圣家族教堂中,自然通过结构被重新表达,高耸入云的树形立柱成为塑造空间的重要要素。
  2 当代建筑作品中的树形应用
  2.1森林场所
  建筑中对于森林的场所感的塑造源于人类对于森林的天然归属感。森林的场所感包括静谧的氛围、斑驳柔和的光线、林木的气息等,在当代城市中这种空间感受尤其珍贵。
  伊东丰雄在东京TOD’S旗舰店中将抽象化的树构合二为一,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象。建筑连续的立面让人联想到表参道两侧优美的榉树。逐级分叉的树枝图案形成了自下而上通透性不同的内部空间,透过“枝干”间的玻璃,室内外的空间、不同的活动氛围得以交流,仿佛穿梭于树林。
  2.2树形结构与构件
  树形结构的应用往往基于功能性与美学的双重要求。树干与树枝的生长形式具有天然的结构合理性,木材本身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这些都是树形作为结构形式被建筑所采用的原因。
  赖特为高层建筑创造的悬臂塔楼结构是建筑中树形结构的代表。在他的代表作拉金大厦的剖面图中清晰地表述了树状结构的特点:中心核心筒作为树干,层层出挑的楼板好似树枝,外围表皮悬挂于楼板之上,就像包裹的树叶。更早一些的约翰逊公司的办公楼则以其内部的超自然景象更为著名。“花柱”构成的矩阵托起透明的顶棚,阳光从巨大的柱帽之间的缝隙渗透弥漫进入三层高的空间,创造出静谧甚至有些神圣的空间知觉体验。
  2.3生态之树
  当代建筑已经不再局限于对形式和功能的一味追求,而多从生态角度进行设计。在最新的一些设计中,树的生态机制被广泛地应用。
  在伊格纳托夫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 “家之树”住宅中,建筑师希望借鉴基地中的现有树木对于当地环境和气候的优化原理,创造一座自然的、有场所意识的、自给自足的建筑。建筑师不再是创造一座看起来像树一样美丽的房子,而是通过一系列生态技术的运用让建筑像树一样生长在大地之中。这座向树致敬的Home Tree的设计过程依照以下五个原则:适应性、整体性、效能性、独立性和可行性。[ 参考自http://www.archdaily.com/78661/large-home-tree-ignatov-architects/]
  这种“建造一棵树”的理念越来越多的被新一代建筑师应用,从伦理学角度看这是上对于以往建筑目的的一种批判,更高级的建筑不是豪华的堆砌,而是自然生态的建构。建筑师对于树形的关注已经从对形式转变为生命机制本身。
  3 建筑中树形模拟的策略
  从最早的棚屋到今天的生态之树,建筑师的树形模拟策略在不断演变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形态模拟。树形直接作为形式原型,經过简化与转换,应用于建筑的构件造型或装饰之中,比如古典建筑的柱头、哥特建筑的花棂窗、伊东丰雄的TOD’S店的表皮以及各种建筑装饰构件中的树形雕刻。在这些作品中,树形的模拟是相对简单明晰的。
  第二阶段,空间与结构模拟。树形因其空间或结构特性吸引着设计师将其抽象、变形并应用在建筑之中。这些造型有一些是从结构合理性角度模仿,比如钢结构中的树状柱,也有一部分是为了模拟自然中静谧空间,比约翰逊公司室内。这一阶段的树形模拟是对自然界之树加以某种修辞格,转换为建筑构法。
  第三阶段,生态策略借鉴。建筑师对树的认知从形式转为最基本的生命特性,开始从生态的角度对树形进行借鉴,如“家之树”的设计,其空间兼具自然之树的空间特性与生态机制,虽然其外形中并无显而易见的树形,但却是对自然之树机能的转换应用。
  
  4 结语
  今天,得益于计算机技术,当代建筑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多元化特征,在这种背景下,树形在建筑中的应用正在以更多、更精彩的方式来实现。树形是建筑中的永恒命题之一,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不变,对永恒的憧憬不变,对树的归属感就会保存下去。本文作为一篇关于建筑中树形元素的初步探讨,希望可以为大家研究建筑与自然在形态与功能的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野。
  参考文献
  [英]约瑟夫·里克沃特 著,亚当之家:建筑史中关于原始棚屋的思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德]汉诺-沃尔特·克鲁夫特 著,王贵祥 译,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美]格朗特·希尔德布兰德 著,马琴 万志斌 译,建筑愉悦的起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西]拉斐尔·莫内欧 著,林芳慧 译,哈佛大学建筑系的八堂课[M],台北: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0.
  [意]布鲁诺·塞维 著,张似赞 译,建筑空间论——如何品评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中,衡量建筑设计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无障碍设施的应用程度。所以,为了提高建筑水平,建筑师们在设计建筑时广泛地使用无障碍的设计理念。本文针对建筑无障碍设计的现
摘 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阐述圆弧、异型框架柱、圆弧梁等结合计算机应用进行定位放线。  关键词:圆弧梁;斜梁;平面坐标定点法;弦长定距等分法定弦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rc, special-shaped column frame, arc beam combinatio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for positioning lin
通过分析某高位转换高层转换层楼板的应力图,分析转换层楼板的受力特点,复核在现行规范要求下转换层楼板的构造配筋能否满足工程要求。
结合广州珠江新城小区绿化特点,对大规格棕榈科植物移植及养护进行综述,大树移植是城市绿化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关键在于要在移植的过程中保持大规格棕榈科植物树体水分代谢平
摘 要: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乡卫辉段第三施工标段渠道混凝土衬砌施工为实例,结合渠道混凝土施工的特点,从温度应力、基础沉降、外界荷载、混凝土干缩、施工工艺等方面对渠道衬砌薄壁混凝土板裂缝产生的原因作了分析,并提出了简易可行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对完善混凝土衬砌施工工艺,减少衬砌混凝土板裂缝产生,提高混凝土衬砌质量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渠道混凝土衬砌裂缝成因预防处理  Analysis on
随着建筑节能在我国的逐步推进,暖通空调系统的合理设计、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运用是其重要一环。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技术的合理应用是产生可观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有利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阐述了找矿技术创新的方法,提供给同行参考。
建筑安装工程的造价管理是整个建筑安装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就必须从各方面着手,切实解决工程的造价管理问题。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
园林景观工程中的电气设计,是园林景观工程中的重要环节。搞好园林景观工程中的电气设计,对整个工程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园林景观工程中的电气设计进行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房屋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不断创新设计观念与方法,优化设计技术,以尽量提高房屋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合理性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