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经济学家教给你的外包经验

来源 :AMT前沿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hg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为了让商业通过外包获得长远成功,我们应该回答一些重要的问题。决定是否外包的驱动力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企业如何“正确”地外包?
   你也许会惊讶,当代外包的演变与经济学研究甚为相关。事实上,经济学研究发展的这80多年它与当代外包一直交织在一起。大思想家们聚焦于增长理论、交易成本、博弈论、产权、撤销管制规定以及企业性质。至少有六项诺贝尔奖颁给了对外包有贡献的经济学家。
   在理解当代外包在经济学史上的影响时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这对当今外包的普通参与者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理论、教训以及这些杰出经济学家的智慧可以给外包实践以验证和指引。
   本文研究一些最知名经济学家及其成果如何被应用于当代外包。我们已提炼出他们成果的精髓,精炼成更简单的版本,可以帮助你今后发展自己的外包策略或搭建商业模式。
  
   罗纳德•科斯的科斯定理:商业是一个数学问题
  
  罗纳德•科斯那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的惊世之作,提出了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概念。他认为仅仅把生产和交通成本作为商业的主要支出是不够的;商业支出还需考虑签署和执行合同的成本。这把商业问题归结为数学分析,他的这一突破性观点在命名时甚至也带上了数学色彩——科斯定理。
   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已成为常识,但在当时却意义非常。科斯将合同签署及交易成本纳入到企业的组织架构以及会计中去,这使他获得了199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也为外包成为企业策略的常规和主要的部分创造了条件。科斯那时候很有可能正挠着头,嘲笑那些在20世纪90年代末急于离岸外包的公司,因为这些公司会发现,他们通过离岸外包在生产中省下的1美元被其他的成本所抵消掉了。
   可汲取的外包经验:考虑“总”成本而不要只考虑被外包出去的工作的价格/预算。决策的时候只看到局部任务的价格只能导致短视和高度失真。
  约翰•纳什(John Nash)的博弈论:做出对大家有利的选择对每个人都好
  从科斯定理转向电影《美丽心灵》中有名的酒吧场景是不是跨度很大?有可能,但这并非没有目的。
  电影中有一个富有启示的场景——罗塞尔•克洛扮演的数学家约翰•F•纳什和他的同伴们在一家大学酒吧里辩论,如何接近一位金发美女和她的朋友们才能产生最好的结果。通过检验亚当•斯密的“最好的结果来自于团队中每个人都做对他们自己最好的事情”的原则,纳什认为这个观点不全面、需要修正。他认为,最好的结果来自于团队中的每个人不只是做对自己最好的事情,而且也要做对整个团队最好的事情。
   纳什的求证和结论催生了“纳什均衡”。他证明了:对于在一起工作的企业而言,为了相同的目的和利益而有效合作所产生的结果要优于为不同的目的和利益而一起工作产生的结果。
   1994年他又与约翰•C•海萨尼(John C. Harsanyi)和莱茵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们的研究和成果开创了经济学的一个完整分支——今天大家所熟知的博弈论或行为经济学。
   博弈论理论家50多年来一直在研究非零合博弈(也称为双赢理论),他们论证了做出对大家都有利的选择确实更让人受益。自从纳什获得诺贝尔奖,后来又有七位博弈论理论家获得该奖项。
   可汲取的外包经验:显而易见,博弈论在实现平衡(或称双赢解决方案)以及取得好的外包结果方面,有着深远意义。
  
   罗伯特•索洛 (Robert Solow)的科技变革:脑力优于体力
  
   50多年前,罗伯特•索洛在1956年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增长模型,该模型显示了科技是经济发展的真正驱动力。他假设:没有科技进步,资本、劳动以及总体生产的增长率将会是一样的。事实上,他发现美国每一个工人的产出增长中,大概有五分之四得益于科技进步。总之,脑力比体力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更重要。
  这项研究使得索洛在1987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可汲取的外包经验:今天,大多数的外包条约都基于业务操作,也就意味着,一个服务提供商靠其提供的所有活动获得报酬——坐在一个位子上接听电话,两只手打包,或者用手指往里装东西。这个方法聚焦于体力不是脑力。如果经济增长是从科技变革实现的,外包公司应当为供应商的智力和专业而不是劳动力买单。
  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和交易成本经济学:不做出对大家有利的选择真的、真的可以让你有所损失
  奥利弗•威廉姆森,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企业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名誉教授,将交易成本分析提高到一个他称之为“交易成本经济学”(TCE)的新高度。2008年4月他在《供应链管理期刊》上发表了题为《外包:交易成本经济学和供应链管理》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将TCE直接运用到外包和供应链领域。
   他警告说在契约履行过程中潜藏着不适应因素,如果企业还没合作性地、积极地考虑那些为了保持契约持续性而意外出现的干扰,这些因素就会进一步发展。威廉姆森对于三种契约风格的分析——强势的,和善的以及诚信的——具有独到见地。
  • 强势的。强势的契约方式是各方中有一方在平衡各方力量,且毫不犹豫地去执行。理论上,采购方和供应商双方都可以占据有力地位。但通常是购买者掌控权力,告诉供应商它想要什么、期望什么。
  • 和善的。和善的契约方式假设双方都愿意合作;双方都愿意既给予又付出。
  • 可靠的。威廉姆森将其描述为脚踏实地和智慧的。说它脚踏实地是因为它朝着清晰的结果和责任努力,但不是强势型中的自顾自。另一方面,这种类型很明智,因为这表示他们意识到复杂的契约是不完整的,因此提出了合作的需求、考虑长远以发现潜在危害,使机制正常运转,然后在契约设计时又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他的一句名言如下:强势的采购方不仅利用他们的供应商,而且他们经常将其用尽后就抛弃他们。这种产品与服务外包的强势型方式是短视而低效的。
  可汲取的外包经验:当今企业应当且有合作的思维,因为要让供应商转换成本非常昂贵。如果他们的策略是“投标然后交易”,那么他们很有可能失去TCE的优势。对于那些拥有非常专业的采购人员的企业来说,这不是“我们从来都如此”——这是短视和低效的。还没有被博弈论说服?那么威廉姆森的作品就是最好的解释。
  史蒂芬•D•列维特(Steven D. Levitt)的魔鬼经济学与超级魔鬼经济学:一切与刺激有关
  史蒂芬•D•列维特与他的伙伴,记者史蒂文•J•都伯纳,因其在经济学领域探索“凡事隐藏的一面”而成为当代经济学的反叛者。列维特指出:“世界上最强大的规律之一是非计划的结果。”他讲述的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都是关于非计划的结果如何驱动学校老师、房屋中介、交易员以及待产母亲的行为的,我们认为这个法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外包业务。事实上,一项没有考虑成熟的外包业务将有可能碰到在《获益型外包:五个改变外包的法则》这本书中列出的10个外包麻烦中的 一个或者更多。
   虽然列维特还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他的两本书都是《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榜书籍,他的作品也非常值得一读——甚至比他同行们的作品更易懂。
  可汲取的外包经验:在外包领域,采纳列维特的建议非常重要:“道德是人们应该做什么。经济学是人们在做什么。”在外包业务中,你总是为你所获得的买单。所以如果你不想仅仅是一个坐在位子上干活的人,你就需要考虑这样一个商业模式:你所购买的是供应商因其智力创造的增值服务、解决真正的问题以及帮助你实现所期望的外包结果。列维特也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获益型外包概念的支持者,获益型外包通过利用精心设置的刺激来增强利益联盟。
   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世界是平的》:为什么外包在这里停留?
  感谢科斯、索洛和他的同事们,外包现已成为商业全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它在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主要著作中亦曾被通俗化、争论又确实被推崇。他的《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2005年首次发行且已更新过两次)强调科技以及外包是全球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本书描述了10个让世界偏平化的因素。外包及离岸外包、供应链网络等相关活动的出现,在这个因素的列表上尤为引人注目。弗里德曼称外包使得企业将服务与生产活动剥离为可被分包的部分,且在全球范围内高效实施。另一方面,当今离岸外包的安逸——如果签订的是合适的契约的话——意味着一家企业可以把工厂和其他的流程放在国外,以利用当地更为便宜的劳动力和运营成本。
  弗里德曼认为成熟的供应链网络的出现以及科技的力量是另一个偏平化因素,因为企业现在可以利用互联网、成熟的软件技术(包括工作流程序和开源软件)来协调和提高销售、分销、运输以及风险管理的效率。
   可汲取的外包经验: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联系越来越紧密。哪怕你之前没听到过这个观点,但外包确实有利于你企业的健康成长。管理大师彼特•德鲁克在2004年用他的话做了很好的总结:“做你所擅长的,其余的外包。”
  我们提醒您还要注意一件事:正确地做事,因为如果你只是简单地外包而不遵循外包的经济规律,那你也无法获得最优化的结果。
   虽然外包在科斯、纳什、索洛和威廉姆森这些大师的努力下,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它仍然只是刚刚起步。如果外包变成了让各方都获益的一种合作性实践(这也是外包应当发挥的作用),且各企业都根据游戏规则行事,那么外包将会提高成熟度和效率。
  
   作者简介:
  凯特•维塔塞克是美国田纳西州大学高管教育中心的学科带头人,专注领域为获益型外包。她同时也是供应链咨询公司的创始人,是《获益型外包:使外包转型的五个原则》的作者。E-mail地址:kvitasek@utk.edu.
   卡尔•曼罗德特是乔治亚南大学管理、营销与物流系教授。他写有三本著作和50余篇学术文章。E-mail地址:kmanrodt@georgiasouthern.edu.
  比尔•戴本尼德图:自由撰稿人、编辑,wrdforwrd.com的总经理。居住在华盛顿州西雅图,他在环境、能源、贸易、物流和获益型外包方面发表了大量作品。E-mail地址: wrdforwrd@earthlink.net.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行,各大电力集团公司都在有效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并大力推行信息化建设。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市场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据统计,2009年我国电力信息化投资额达187.97亿元,未来随着国家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实施、新兴应用领域的不断出现以及产品更新换代需求的推动,2010-2015年我国电力信息化投资规模将保持稳步增长。  实际上,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电力行业信息
期刊
2010年度中国商用软件行业供应商TOP100榜单
期刊
自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IFS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十余年的历程。正可谓十年征程,十年成就,这家具有28年生存历程的瑞典公司,通过在中国企业级软件市场十余年的沉淀与积累,已经收获颇丰。至今,IFS已为近300家中国企业成功实施了ERP,业务足迹遍及中国各大主要行业,包括公用事业、汽车、高科技、工业制造等领域。  在业界,IFS被看作是一家低调的软件公司,没有大量的造势宣传,而IFS在中国的业绩却很难用
期刊
幸运的是,企业获取全球范围内熟练开发商和珍贵资源供应的障碍越来越少了。企业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人员和服务,这仍然要归功于一个组织的软件开发或网上业务。  好消息是资源都摆在那里。坏消息是,对日常商务中经常失控的人员和做法,你得设法维护安全并保持警觉。  无论你在外包开发、服务还是维护,底线是你依据他人来写代码或运行服务,这样你的客户会把这些看做是你提供的——这意味着你必须对任何功能问题或安全漏洞
期刊
下阶段卫生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重点,将以健康管理为核心,实现人人享有电子健康档案,全民开展自我健康管理。    卫生主管部门常常面临这样的困惑:  “由于未知病毒(如:SARS、H1N1等)的快速传播,突发性的疫情常常让领导和医疗诊治部门难以应对,每天加班加点工作,对疫情控制的效果也未必好。”  “最近一段时间,各大医院的用血量急速上升,血库的储备已明显不能应对需求了,部分医院为了保住病患资源,虚
期刊
关键字:企业管理 咨询顾问 知识体系 方法论    某电子加工企业委托咨询公司为其设计了一套客户满意度管理体系,在咨询顾问离厂后,企业内部成立了承接项目组负责后续的推行工作。在一次内部客户满意管理体系宣贯中,一位资深的质量管理经理深有感触地说:“其实顾问给我们提供的这套方案,大部分内容对我而言没有亮点,我自己也知道怎么做,真正对我有启发的就是一个点,对客户期望的闭环管理”。  了解到这个案例的时候
期刊
满心期待着“业务模式优化”专栏的开篇,期望能借此将我们在咨询实践应用中得到的一点一滴的应用成果总结出来,分享给大家;也期望通过这个专栏,将我们在应用之前进行的相关研究总结成文,与大家分享;也希望我们的分享,能够抛砖引玉,可以促成与同行及实践者的深入交流,并促成“业务模式优化”在更多的企业得到应用,使其价值最大化。    虽然我们关注应用,但作为专栏开篇文章,有必要对“业务模式优化”进行一定的解释,
期刊
知识管理的概念传入国内仅仅10年,然而企业对知识管理的接受度却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近5年,很多组织逐步认识到了知识管理的价值并开始实施,实施效果比较好的组织已经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了知识库和知识体系。但同时大家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复用,以带来更有价值的知识创新?在完成知识积累后,如何进一步进行知识的复用、创新,这将是知识应用的又一提升。从本质上讲,知识首先是积累,在此基础上,才有条件考虑
期刊
听到很多朋友常谈起这么一则小故事。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说:“我长兄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在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在本乡里传播。而我
期刊
最近,我的“同行们”(在各行各业负责流程管理工作的主管副总、总监、经理、专员),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公司高层又在调整组织结构了,流程文件要是一个个调整,那简直累死人;但如果流程文件不调,那肯定‘两张皮’——组织结构变了,可流程文件还是旧的,结果是实际业务执行和流程成了两回事”。     于是,这些“同行”也会“憧憬”:“要是组织结构不那么频繁调整,我们的工作就好做了。”同样,一些业务部门的各级
期刊